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63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包括铝塑管、管件、挡圈、不锈钢套和O型圈,挡圈位于管件外部,不锈钢套套设在管件外部,且与挡圈相抵接,不锈钢套和管件之间形成了用于铝塑管插入的腔室,管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台阶,第一凹部内设置O型圈,O型圈与铝塑管的内壁相配合,第二凹部与铝塑管内壁相配合,用于铝塑管压接变形,台阶和铝塑管端口相抵接,铝塑管和台阶抵接面的水平高度,其低于不锈钢套和挡圈抵接面的水平高度,铝塑管和管件的压接过程中,不需要对铝塑管切割端口进行倒角处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操作者带来很很大的便利。

Structure of aluminum plastic pipe fit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
本技术属于铝塑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铝塑管和管件压接的方法为:第一步,管道切割,用切管器垂直且精确地切割铝塑管;第二步,倒角成型,用扩孔器将铝塑管切割的端口磨圆并削成倒角;第三步,插入管件,选择合适尺寸的管件,然后将铝塑管形成倒角的端口插入管件内,通过管件上的检查孔检查插入深度,确保铝塑管完全插入;第四部,压接,选择合适的钳口,对管件上与铝塑管配合的部位进行压接。由上述可知,铝塑管在压接管件之前,需要对铝塑管的切割端口进行倒角,若不倒角或倒角不好的外,该铝塑管的切割端口会戳破O型圈,而引起漏水现象,可见在铝塑管压接管件的方法中,对倒角的要求较高。另外,上述方法中,操作者容易遗忘倒角这一步骤,并无法判断安装是否正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压接效率的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一种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包括铝塑管、管件、挡圈、不锈钢套和O型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管件外部,所述不锈钢套套设在所述管件外部,且与所述挡圈相抵接,所述不锈钢套和所述管件之间形成了用于所述铝塑管插入的腔室,所述管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台阶,所述第一凹部内设置所述O型圈,所述O型圈与所述铝塑管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铝塑管内壁相配合,用于所述铝塑管压接变形,所述台阶和所述铝塑管端口相抵接,所述铝塑管和所述台阶抵接面的水平高度,其低于所述不锈钢套和所述挡圈抵接面的水平高度。进一步,所述管件外径大于所述O型圈外径,所述铝塑管内径大于所述管件外径。进一步,所述O型圈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所述第二凹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部的上下两侧。进一步,所述第二凹部的横截面呈梯形,且沿着所述管件的周向设置。进一步,所述不锈钢套外壁上设置有标记点。进一步,所述标记点呈凹形。进一步,所述铝塑管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分别为塑料材料,所述中层为铝材料。进一步,所述内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层的厚度。进一步,所述挡圈为塑料材料。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管件外径大于O型圈外径,且铝塑管内径大于管件外径,使铝塑管和管件的压接过程中,不需要对铝塑管切割端口进行倒角处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操作者带来很很大的便利。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压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铝塑管、11外层、12中层、13内层、20管件、21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23台阶、30挡圈、40不锈钢套、41标记点、50O型圈、60腔室。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包括铝塑管10、管件20、挡圈30、不锈钢套40和O型圈50,挡圈30位于管件20外部,不锈钢套40套设在管件20外部,且与挡圈30相抵接,不锈钢套40和管件20之间形成了用于铝塑管10插入的腔室60,管件2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凹部21、第二凹部22和台阶23,第一凹部21内设置O型圈50,O型圈50与铝塑管10的内壁相配合,第二凹部22与铝塑管10内壁相配合,用于铝塑管10压接变形,台阶23和铝塑管10端口相抵接,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分别位于台阶23的上部,铝塑管10和台阶23抵接面的水平高度,其低于不锈钢套40和挡圈30抵接面的水平高度。这样,铝塑管10插入到腔室60后,铝塑管10端口嵌入到管件20内,有效提升铝塑管10和管件20压接的密封性。如图1和图2所示,铝塑管10的内径记为A,管件20的外径记为B,O型圈50外径记为C,其中,C<B<A。可见,在铝塑管10插入腔室60的过程中,铝塑管10切割端口不会插破O型圈50,因此在塑管和管件的压接过程中,可不对铝塑管10切割端口进行倒角处理,简化了压接过程,提高了安装效率,还给操作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铝塑管10和管件20之间存在间隙,当压接完成后,若有未压接、或压接不正确的,水从间隙中流出,从而实现即时发现的效果。在上述结构中,O型圈50的数量为两个,即第一凹部21的数量为两个。通过增加O型圈50,有效提升塑管10和管件20之间的密封性。在上述结构中,第二凹部22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一凹部21的上下两侧。当铝塑管10和管件20压接后,铝塑管10变形填充在第二凹部22内,即O型圈50上下两侧的第二凹部22内分别具有变形填充的铝塑管10,进一步提升了升塑管10和管件20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凹部22的横截面呈梯形,且沿着管件20的周向设置,使铝塑管10和管件20紧密配合。第二凹部22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或方形等。第一凹部21的横截面呈方形,且沿着管件20的周向设置。第一凹部21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圆形或三角形等。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不锈钢套40外壁上设置有标记点41,当钳口对不锈钢套40进行压接后,观察标记点41是否落在压接线42上,若是,则压接正确。在本实施例中,标记点41呈凹形。如图1和图3所示,铝塑管10包括外层11、中层12和内层13,内层13位于外层11和中层12之间,其中,外层11和内层13分别为塑料材料,中层12为铝材料。在上述结构中,内层13的厚度分别厚于外层11和中层12的厚度。挡圈30可采用塑料材料,可与管件20一体成型。使用时,将铝塑管10插入不锈钢套40和管件20之间形成的腔室60内,然后通过钳口加压不锈钢套40,使铝塑管10和管件20压接。随后观察不锈钢套40上的标记点41是否与压接线42重合,若是,则表示压接正确完成。在压接过程中,不需要对铝塑管10切割端口进行倒角处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操作者带来很很大的便利。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采用范围,即凡依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塑管、管件、挡圈、不锈钢套和O型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管件外部,所述不锈钢套套设在所述管件外部,且与所述挡圈相抵接,所述不锈钢套和所述管件之间形成了用于所述铝塑管插入的腔室,所述管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台阶,所述第一凹部内设置所述O型圈,所述O型圈与所述铝塑管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铝塑管内壁相配合,用于所述铝塑管压接变形,所述台阶和所述铝塑管端口相抵接,所述铝塑管和所述台阶抵接面的水平高度,其低于所述不锈钢套和所述挡圈抵接面的水平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塑管、管件、挡圈、不锈钢套和O型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管件外部,所述不锈钢套套设在所述管件外部,且与所述挡圈相抵接,所述不锈钢套和所述管件之间形成了用于所述铝塑管插入的腔室,所述管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台阶,所述第一凹部内设置所述O型圈,所述O型圈与所述铝塑管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铝塑管内壁相配合,用于所述铝塑管压接变形,所述台阶和所述铝塑管端口相抵接,所述铝塑管和所述台阶抵接面的水平高度,其低于所述不锈钢套和所述挡圈抵接面的水平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外径大于所述O型圈外径,所述铝塑管内径大于所述管件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管压接管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的数量为两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浦相明何群赞毛智鑫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市盛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