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防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20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防腐结构,包括第一包覆板和第二包覆板、以及发泡混合凝结材料,第一包覆板设于钢结构的一侧,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第二包覆板设于钢结构的另一侧,与第一包覆板相对设置,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第一包覆板、第二包覆板与钢结构两侧墙体的端部合围成筒状空间,钢结构位于该筒状空间内;发泡混合凝结材料被填充于该筒状空间内,包裹住钢结构。本方案是将建筑钢结构保护在膨胀型防水、防火材料中,配方中还含有发泡剂等成分,用于钢结构防火,耐火极限可达0.5~3小时以上。由于保护层的热传导率很低,其强度丧失的速度远远低于钢的强度丧失,从而达到防水、防火、填充的效果。

Steel structure anti-corros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防腐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设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防腐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耐腐蚀性差,裸露的钢结构在大气作用下会产生锈蚀。腐蚀不仅造成自身的经济损失,并且使结构轻钢住宅减小,承载力降低,影响结构的安全。因此,防止结构过早腐蚀,提高其使用寿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也是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共同关心的课题。腐蚀原理是空气中的CO2、SO2作用而生成的FeO或FeS,从而使得钢结构腐蚀。耐火,温度400℃时,钢材的屈服强度将降至常温下强度的一半,温度达到600℃,钢材基本丧失全部强度和刚度。一般常用建筑钢材的临界温度(即丧失支撑能力时的温度)为540℃。对于建筑火灾,火场温度多在800~1200℃之间。在火灾发生的10分钟内,火场温度即可高达700℃以上,对于裸露的钢材构件,在这样的火场温度下,只要几分钟其温度就可上升到500℃而达到其临界值,进而失去载荷能力,导致建筑物倒塌。由上可见,钢结构的防火保护非常重要,这对于减轻火灾损失,减少伤亡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钢结构住宅建筑来说,直接与人的生活起居有关,且建筑物内一般都有较多的易燃物品。因此,住宅钢结构的防火保护有其特殊的意义。目前钢结构采用的都是喷涂防锈漆、喷涂防火材料的方法,工艺复杂、成本高、工期长且影响环境,特别是在工地现场施工的难度加大,防护工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防腐结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钢结构防腐结构,包括第一包覆板和第二包覆板、以及发泡混合凝结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包覆板设于钢结构的一侧,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所述第二包覆板设于钢结构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包覆板相对设置,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所述第一包覆板、第二包覆板与钢结构两侧墙体的端部合围成筒状空间,钢结构位于该筒状空间内;所述发泡混合凝结材料被填充于该筒状空间内,包裹住钢结构。本方案是将建筑钢结构保护在膨胀型防水、防火材料中,配方中还含有发泡剂等成分,用于钢结构防火,耐火极限可达0.5~3小时以上。由于保护层的热传导率很低,其强度丧失的速度远远低于钢的强度丧失,从而达到防水、防火、填充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覆板的一端搭接在钢结构一侧墙体端部的外侧,其另一端搭接在钢结构另一侧墙体端部的外侧。本方案可以增加填充体与墙体端部的接触面积,也能扩大填充体的体积,提升包裹钢结构的效果,进而提升防火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包覆板的一端搭接在钢结构一侧墙体端部的外侧,其另一端搭接在钢结构另一侧墙体端部的外侧。本方案可以增加填充体与墙体端部的接触面积,也能扩大填充体的体积,提升包裹钢结构的效果,进而提升防火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覆板和/或第二包覆板与钢结构相对固定。这种设计中,有利于提升由第一包覆板、第二包覆板与钢结构两侧的墙体端部合围而成的筒状空间的稳定,避免在向筒状空间内注入发泡材料时应材料膨胀而破坏该筒状空间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钢结构防腐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钢结构防腐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公开的钢结构防腐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包覆板10和第二包覆板20、以及发泡混合凝结材料30,其中,所述第一包覆板10设于钢结构60的一侧,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60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所述第二包覆板20设于钢结构6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包覆板10相对设置,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60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所述第一包覆板10、第二包覆板20与钢结构60两侧墙体的端部合围成筒状空间,钢结构60位于该筒状空间内;所述发泡混合凝结材料30被填充于该筒状空间内,包裹住钢结构60。本方案是将建筑钢结构保护在膨胀型防水、防火材料中,配方中还含有发泡剂等成分,用于钢结构防火,耐火极限可达0.5~3小时以上。由于保护层的热传导率很低,其强度丧失的速度远远低于钢的强度丧失,从而达到防水、防火、填充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以钢结构中的钢柱为例,钢柱有四个侧面,在不拐弯的连续墙体结构中,钢柱位于两端墙体之间,其钢柱的其中一对侧面分别与两端墙体的端部相对。钢柱的另外一对侧面则分别与第一包覆板10和第二包覆板20相对。另外,发泡混合凝结材料30可以是常用的各种发泡剂材料。为了增加填充体与墙体端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发泡混合凝结材料30发泡后与墙体端部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包覆板10的一端搭接在钢结构60一侧墙体端部的外侧,其另一端搭接在钢结构60另一侧墙体端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包覆板20的一端搭接在钢结构60一侧墙体端部的外侧,其另一端搭接在钢结构60另一侧墙体端部的外侧。此举还能扩大填充体的体积,从而提升包裹钢结构60的效果,进而提升防火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墙体端部的外侧”实际指的是墙体砌筑延伸面的表面,而非墙体端部的表面。为了提升由第一包覆板10、第二包覆板20与钢结构60两侧的墙体端部合围而成的筒状空间的稳定性,避免在向筒状空间内注入发泡材料时应材料膨胀而破坏该筒状空间的稳定。所述第一包覆板10和/或第二包覆板20与钢结构60相对固定。此处的“相对固定”是一概括性概念,实际上,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包覆板10和/或第二包覆板20与钢结构60的相对位置,避免产生位移即可,其具体的固定手段并无限制。可以是通过其他材料拉接,也可以通过夹具夹紧,等等。以上表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结构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覆板(10)和第二包覆板(20)、以及发泡混合凝结材料(30),其中,/n所述第一包覆板(10)设于钢结构(60)的一侧,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60)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n所述第二包覆板(20)设于钢结构(6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包覆板(10)相对设置,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60)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n所述第一包覆板(10)、第二包覆板(20)与钢结构两侧墙体的端部合围成筒状空间,钢结构(60)位于该筒状空间内;/n所述发泡混合凝结材料(30)被填充于该筒状空间内,包裹住钢结构(60)。/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结构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覆板(10)和第二包覆板(20)、以及发泡混合凝结材料(30),其中,
所述第一包覆板(10)设于钢结构(60)的一侧,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60)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
所述第二包覆板(20)设于钢结构(6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包覆板(10)相对设置,其两端分别与钢结构(60)两侧的墙体的端部搭接;
所述第一包覆板(10)、第二包覆板(20)与钢结构两侧墙体的端部合围成筒状空间,钢结构(60)位于该筒状空间内;
所述发泡混合凝结材料(30)被填充于该筒状空间内,包裹住钢结构(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卫明张继文杨贵永李会祁冰吴玉杰张治国杨玉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州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