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剑涛专利>正文

一种套珠式可拆卸锚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14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珠式可拆卸锚具,包括同轴设置的锚杆、连接螺套、顶部螺帽、外套筒以及塑料管;外套筒一端敞开,另一端密封设置;连接螺套和顶部螺帽容纳于外套筒敞开端内且连接螺套和顶部螺帽端部紧邻;锚杆前端依次固定有套接端和旋接端;套接端和旋接端直径均小于锚杆直径;连接螺套套设于套接端外侧且能够自由滑动,连接螺套与外套筒敞开端末端螺纹固定;顶部螺帽与旋接端螺纹固定;塑料管与外套筒敞开端末端的外壁固定;外套筒上设置一限位机构,限位机构限制顶部螺帽仅能沿外套筒的轴向移动;塑料管的长度小于锚杆的长度;顶部螺帽与外套筒的内侧端面间的轴向间距大于旋接端的螺纹长度。

A kind of detachable anchorage with bea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珠式可拆卸锚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珠式可拆卸锚具,属于建筑辅助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展的加快,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着城市建设用地,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筑的发展因而向高空、向地下发展,人防、地铁、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都是对地下空间利用的表现方式。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作为一种用于建筑基坑和地基基础加固的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公路铁路、深洞隧道、民防、地下室、岩土工程边坡治理等,结构都不尽相同,而锚具则是其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早期普通锚具作为临时性围护,一般由锚杆、钢筋混凝土面层组成,主要用于河道、道路两旁斜坡、建筑墙基坑壁防止滑坡倒塌的固定技术,大多与所建建筑一起长期埋藏于地下。但在建筑完成后,这些锚具将失去其原先的作用,其钢质的结构反而会成为地下障碍,对相邻地块的桩基施工、地下管网、地铁施工、基坑开挖等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普通锚具也无法反复使用,这也是一种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不符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更经济、实用、方便的锚具结构,解决现有土钉墙基坑支护体系存在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珠式可拆卸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锚杆(1)、连接螺套(2)、顶部螺帽(3)、外套筒(4)以及塑料管(5);所述外套筒(4)一端敞开,另一端密封设置;所述连接螺套(2)和所述顶部螺帽(3)容纳于所述外套筒(4)敞开端内且所述连接螺套(2)和所述顶部螺帽(3)端部紧邻;所述锚杆(1)前端依次固定有套接端(11)和旋接端(13);所述套接端(11)和所述旋接端(13)直径均小于所述锚杆(1)直径;所述连接螺套(2)套设于所述套接端(11)外侧且能够自由滑动,所述连接螺套(2)与所述外套筒(4)敞开端末端螺纹固定;所述顶部螺帽(3)与所述旋接端(13)螺纹固定;所述塑料管(5)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珠式可拆卸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锚杆(1)、连接螺套(2)、顶部螺帽(3)、外套筒(4)以及塑料管(5);所述外套筒(4)一端敞开,另一端密封设置;所述连接螺套(2)和所述顶部螺帽(3)容纳于所述外套筒(4)敞开端内且所述连接螺套(2)和所述顶部螺帽(3)端部紧邻;所述锚杆(1)前端依次固定有套接端(11)和旋接端(13);所述套接端(11)和所述旋接端(13)直径均小于所述锚杆(1)直径;所述连接螺套(2)套设于所述套接端(11)外侧且能够自由滑动,所述连接螺套(2)与所述外套筒(4)敞开端末端螺纹固定;所述顶部螺帽(3)与所述旋接端(13)螺纹固定;所述塑料管(5)与所述外套筒(4)敞开端末端的外壁固定;所述外套筒(4)上设置一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限制所述顶部螺帽(3)仅能沿所述外套筒(4)的轴向移动;所述塑料管(5)的长度小于所述锚杆(1)的长度;所述顶部螺帽(3)与所述外套筒(4)的内侧端面间的轴向间距D大于所述旋接端(13)的螺纹长度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珠式可拆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端(11)和所述旋接端(13)连接处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12);所述连接螺套(2)靠近所述顶部螺帽(3)一侧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圆台面(21);所述顶部螺帽(3)靠近所述连接螺套(2)一侧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圆台面(31);所述第一圆台面(21)、所述第二圆台面(31)以及所述环形槽(12)合围形成用于容纳若干滚珠(64)的容纳空间;所述旋接端(13)的螺纹长度大于所述滚珠(64)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珠式可拆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剑涛许伟敏方家强
申请(专利权)人:邓剑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