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旭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407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03
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属于空间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立体交通模块和综合管廊模块,综合管廊模块设在立体交通模块下方,且与立体交通模块结合为一个建筑整体,综合管廊模块与立体交通模块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本系统经测算每公里造价在3亿左右,相较于现有地铁每公里6亿的施工造价,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空间占用小、交通流量大,便于通行以及维护管理;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A space utilization system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and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特别是一种立体交通结构和综合管廊结构结合为一个建筑整体、且综合管廊结构在立体交通结构下方的综合管廊系统,属于空间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迅速扩大,交通道路越来越拥挤;各种城市管网线路,比如:通讯线路、电力线路、电视线路、燃气线路、热力线路、自来水管路等等,也越来越多,并且分散布置,占用大量城市空间。为了解决上述交通问题,现有的办法是修筑地铁,但地铁的缺点是埋土深,造价高,工期长,地面拆迁量大;也有城市采用高架交通的办法,但同样存在造价高,工期长,地面拆迁量大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城市管网线路分散布置,占用大量城市空间的问题,现有的办法是将各种城市管网线路,比如:通讯线路、电力线路、电视线路、燃气线路、热力线路、自来水管路等等布置在一个统一的综合管廊内,但通常这样的综合管廊和交通通道结构是分开建设的,仍然存在着占用空间大,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技术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将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组合成一体式建筑,且通过基柱模块相连,走向完全一致,便于通行以及维护管理;其空间占用小,交通流量大,同时可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的城市,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行效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包括立体交通模块和综合管廊模块,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块设置在立体交通模块下方,且与立体交通模块结合为一个建筑整体。进一步地,所述的立体交通模块包括空中交通通道、地面交通通道以及地下交通通道,所述的空中交通通道位于地面交通通道上方相连,所述的地下交通通道位于地面交通通道下方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空中交通通道底部设有基柱模块,所述的基柱模块依次连接空中交通通道、地面交通通道、地下交通通道及综合管廊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块包括管廊上层和管廊下层,所述的管廊上层与地下交通通道位于同一深度相连,所述的管廊下层分别位于管廊上层和地下交通通道下方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空中交通通道采用高架桥道,所述的地面交通通道采用地面车道,所述的地下交通通道采用分别设置在管廊上层两侧的地下车仓,所述的基柱模块采用设置在高架桥道两侧底部的高架桥桥柱,所述的高架桥桥柱依次连接高架桥道、地面车道、地下车仓及综合管廊模块中的管廊下层,所述的地下车仓顶部及管廊上层顶部与地面车道底部合为一体,所述管廊下层顶部与地下车仓底部合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的高架桥道底部设有与高架桥桥柱相连接的悬空连通架,所述的悬空连通架两侧分别设有与地面车道相连通的悬空架电梯。进一步地,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块还包括位于管廊上层和管廊下层顶部的管廊顶板、位于管廊上层与管廊下层之间的管廊分层隔板、位于管廊下层底部的管廊底板以及分别位于管廊上层和管廊下层内部的管廊分仓隔板,所述的管廊上层通过管廊分仓隔板隔设有至少一个线缆仓,用以铺设电力线缆、通信电缆、有线电视线缆以及光缆,所述的管廊下层中间通过管廊分仓隔板隔设有至少一个大口径管道仓,用以铺设自来水、热力及中水,所述管廊上层顶部的管廊顶板与管廊分层隔板上均设有用于维护检修人员进出的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的管廊下层两侧分别设有雨水仓和污水仓,所述的雨水仓和污水仓分流设置,且侧部分别连通有城市管网的雨水排管和污水排管,雨水仓和污水仓还与地下车仓的排水系统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块底部设有地下连通道,所述的地下连通道顶部设有与管廊底板连为一体的连通道顶板,底部设有连通道底板,侧壁与高架桥桥柱相连接,地下连通道外侧还设有与车站仓相连通的连通道电梯。进一步地,所述的地下车仓包括与管廊上层顶部的管廊顶板横向连为一体的车仓顶板、与管廊下层顶部的管廊顶板连为一体的车仓底板、车道仓、设置在车道仓外侧的车站仓以及位于车站仓内连通地面车道的车站电梯,所述的车站仓长度范围采用50~80米,沿线相邻两个所述车站仓的间距采用800~1000米,用以减小占用空间、减少施工量。进一步地,所述的车道仓与车站仓垂直高度为5~6米,用以满足不同轨道交通方式的建设高度条件,所述线缆仓内高度与车道仓和车站仓的高度对应相等,且横截面为高度大于宽度的竖向矩形,用以在保证线缆通路面积的基础上,减少线缆仓内宽度,进一步减小占用空间及施工量。进一步地,所述的车仓顶板及管廊上层顶部的管廊顶板与地面车道底部合为一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将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组合成一体式建筑,且通过基柱模块相连,走向完全一致,便于通行以及维护管理;其空间占用小,交通流量大,同时可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的城市,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行效率;2.地下车仓的排水直接引流至雨水仓和污水仓,不用单独设置排水管路,减少了管路铺设施工,再者由于该系统埋深浅,因此地下车仓与地面的连通性更好,自然风加上车体运行过程中在地下车仓产生更大的推动风力,在此条件下减少了空调机、通风机等大型设备的安置,更节约了占用空间及施工成本;3.各个结构相连成一体结构,减少了占用空间及耗材;所述线缆仓内横截面为高度大于宽度的竖向矩形,在保证线缆通路面积的基础上,降低线缆仓内宽度,进一步减少了占用空间及施工量;车道仓设置的垂直高度更有利于满足不同轨道交通方式的建设高度条件;线缆仓内高度与车道仓高度对应相等,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为一体化结构提供了数据基础;4.雨水仓和污水仓可大大缓解城市系统内涝及积水问题,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对应地下车仓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地下交通通道层及管廊上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立体交通模块1、高架桥道2、高架桥桥柱21、防护栏22、悬空连通架3、悬空架电梯31、地面车道4、地下车仓5、车道仓51、车站仓52、车站电梯521、车仓顶板53、车仓底板54、综合管廊模块6、管廊顶板61、管廊分层隔板62、管廊分仓隔板63、管廊底板64、管廊上层7、线缆仓71、管廊下层8、雨水仓81、大口径管道仓82、污水仓83、地下连通道9、连通道顶板91、连通道底板92、连通道电梯9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实施例1以下是对实施例1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包括立体交通模块1和设置在立体交通模块1下方的综合管廊模块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包括立体交通模块和综合管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块设置在立体交通模块下方,且与立体交通模块结合为一个建筑整体;/n所述的立体交通模块包括空中交通通道、地面交通通道以及地下交通通道,所述的空中交通通道位于地面交通通道上方相连,所述的地下交通通道位于地面交通通道下方相连;/n所述的空中交通通道底部设有基柱模块,所述的基柱模块依次连接空中交通通道、地面交通通道、地下交通通道及综合管廊模块;/n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块包括管廊上层和管廊下层,所述的管廊上层与地下交通通道位于同一深度相连,所述的管廊下层分别位于管廊上层和地下交通通道下方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包括立体交通模块和综合管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块设置在立体交通模块下方,且与立体交通模块结合为一个建筑整体;
所述的立体交通模块包括空中交通通道、地面交通通道以及地下交通通道,所述的空中交通通道位于地面交通通道上方相连,所述的地下交通通道位于地面交通通道下方相连;
所述的空中交通通道底部设有基柱模块,所述的基柱模块依次连接空中交通通道、地面交通通道、地下交通通道及综合管廊模块;
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块包括管廊上层和管廊下层,所述的管廊上层与地下交通通道位于同一深度相连,所述的管廊下层分别位于管廊上层和地下交通通道下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空中交通通道采用高架桥道,所述的地面交通通道采用地面车道,所述的地下交通通道采用分别设置在管廊上层两侧的地下车仓,所述的基柱模块采用设置在高架桥道两侧底部的高架桥桥柱,所述的高架桥桥柱依次连接高架桥道、地面车道、地下车仓及综合管廊模块中的管廊下层,所述的地下车仓顶部及管廊上层顶部与地面车道底部合为一体,所述管廊下层顶部与地下车仓底部合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高架桥道底部设有与高架桥桥柱相连接的悬空连通架,所述的悬空连通架两侧分别设有与地面车道相连通的悬空架电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立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块还包括位于管廊上层和管廊下层顶部的管廊顶板、位于管廊上层与管廊下层之间的管廊分层隔板、位于管廊下层底部的管廊底板以及分别位于管廊上层和管廊下层内部的管廊分仓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张亦驰游子鉴陈开李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李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