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391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备安装:用钢管和丝头焊接成为三角分叉三通管,两个夹角较小的接头为入口,分别作为氮气和水的通入口,在氮气管和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氮气阀和水阀用于控制氮气和水的流量,所述三角分叉三通管的第三端与炉窑水冷件的进水口相连;(2)漏水处理:当炉窑的水冷件出现漏水时,缓慢关小水阀,逐渐减小水冷件的进水量,再将水冷件的出水口切换至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然后缓慢开启氮气阀向水冷件内充入氮气,调节水的流量和氮气压力使得水冷件的水冷件出口处没有水滴形成,接着再开展后续检修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及时安全处理水冷件漏水问题,还能为后续检修争取准备时间。

A method to deal with water leakage of water-cooling parts in furnace and ki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炼炉窑的维护和检修
,具体涉及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冶炼炉窑安装了大量的水冷却元件,水冷件受到高温熔体和高温烟气冲刷容易出现漏水问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水冷件漏水情况,要将炉窑关闭停止生产,组织紧急检修,但是因为水冷件属于炉窑的主要部件,更换作业周期长、工程量大,更换前需要进行长时间充分准备,所以迫切需要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能够及时安全处理水冷件漏水问题,还能为后续检修争取准备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能够及时安全处理水冷件漏水问题,还能为后续检修争取准备时间。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备安装:用钢管和丝头焊接成为三角分叉三通管,两个夹角较小的接头为入口,分别作为氮气和水的通入口,在氮气管和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氮气阀和水阀用于控制氮气和水的流量,所述三角分叉三通管的第三端与炉窑水冷件的进水口相连;(2)漏水处理:当炉窑的水冷件正常工作时,将氮气阀关闭,只打开水阀向水冷件通水进行炉窑的冷却,冷却水进口压力为0.8~1.0MPa;当炉窑的水冷件出现漏水时,缓慢关小水阀,逐渐减小水冷件的进水量,再将水冷件的出水口切换至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然后缓慢开启氮气阀向水冷件内充入氮气,调节水的流量和氮气压力使得水冷件的水冷件出口处没有水滴形成,水冷件内的水完全雾化从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排出,防止将人员烫伤或高速气流冲击造成伤害,接着再开展后续检修工作。进一步,步骤(2)中按照每5分钟减少原进水量的十分之一的速度减小水冷件的进水量,缓慢调节进水量可以避免因流量变动过大,造成水冷件的温度波动过大影响炉窑的冷却效果。进一步,所述氮气进口压力控制在1.0~1.5MPa。进一步,将所述三角分叉三通管通过金属软管接头连接金属软管后,再金属软管与水冷件的进口连接,水冷件的出口与金属软管连接后,再将金属软管与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相连接。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水、氮气混合装置简单易做,成本低廉,在冶金炉窑水冷件发生漏水后,向水冷件中通入氮气和水混合物,即可确保水冷件冷强度,又能避免大量水流入炉窑内部,为炉窑检修争取了准备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设备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1-氮气阀门,2-水阀门,3-金属软管接头,4-金属软管,5-炉窑水冷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具体实验条件和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通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实施例1: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备安装:用钢管和丝头焊接成为三角分叉三通管,两个夹角较小的接头为入口,分别作为氮气和水的通入口,在氮气管和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氮气阀2和水阀1用于控制氮气和水的流量,所述三角分叉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金属软管接头3连接金属软管4后,再金属软管4与水冷件5的进口连接,水冷件5的出口与金属软管连接后,再将金属软管与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相连接;(2)漏水处理:当炉窑的水冷件5正常工作时,将氮气阀2关闭,只打开水阀1向水冷件5通水进行炉窑的冷却,冷却水5进口压力为1.0MPa;当炉窑的水冷件5出现漏水时,缓慢关小水阀1,按照每5分钟减少原进水量的十分之一的速度逐渐减小水冷件5的进水量,再将水冷件5的出水口切换至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然后缓慢开启氮气阀2向水冷件5内充入氮气,调节水的流量和氮气压力使得水冷件的水冷件5出口处没有水滴形成,水冷件5内的水完全雾化从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排出,接着再开展后续检修工作;所述氮气进口压力控制在1.2MPa。实施例2: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备安装:用钢管和丝头焊接成为三角分叉三通管,两个夹角较小的接头为入口,分别作为氮气和水的通入口,在氮气管和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氮气阀2和水阀1用于控制氮气和水的流量,所述三角分叉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金属软管接头3连接金属软管4后,再金属软管4与水冷件5的进口连接,水冷件5的出口与金属软管连接后,再将金属软管与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相连接;(2)漏水处理:当炉窑的水冷件5正常工作时,将氮气阀2关闭,只打开水阀1向水冷件5通水进行炉窑的冷却,冷却水5进口压力为0.8MPa;当炉窑的水冷件5出现漏水时,缓慢关小水阀1,按照每5分钟减少原进水量的十分之一的速度逐渐减小水冷件5的进水量,再将水冷件5的出水口切换至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然后缓慢开启氮气阀2向水冷件5内充入氮气,调节水的流量和氮气压力使得水冷件的水冷件5出口处没有水滴形成,水冷件5内的水完全雾化从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排出,接着再开展后续检修工作;所述氮气进口压力控制在1.5MPa实施例3: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备安装:用钢管和丝头焊接成为三角分叉三通管,两个夹角较小的接头为入口,分别作为氮气和水的通入口,在氮气管和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氮气阀2和水阀1用于控制氮气和水的流量,所述三角分叉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金属软管接头3连接金属软管4后,再金属软管4与水冷件5的进口连接,水冷件5的出口与金属软管连接后,再将金属软管与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相连接;(2)漏水处理:当炉窑的水冷件5正常工作时,将氮气阀2关闭,只打开水阀1向水冷件5通水进行炉窑的冷却,冷却水5进口压力为0.9MPa;当炉窑的水冷件5出现漏水时,缓慢关小水阀1,按照每5分钟减少原进水量的十分之一的速度逐渐减小水冷件5的进水量,再将水冷件5的出水口切换至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然后缓慢开启氮气阀2向水冷件5内充入氮气,调节水的流量和氮气压力使得水冷件的水冷件5出口处没有水滴形成,水冷件5内的水完全雾化从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排出,接着再开展后续检修工作;所述氮气进口压力控制在1.0MPa。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设备安装:用钢管和丝头焊接成为三角分叉三通管,两个夹角较小的接头为入口,分别作为氮气和水的通入口,在氮气管和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氮气阀(2)和水阀(1)用于控制氮气和水的流量,所述三角分叉三通管的第三端与炉窑水冷件(5)的进水口相连;/n(2)漏水处理:当炉窑的水冷件(5)正常工作时,将氮气阀(2)关闭,只打开水阀(1)向水冷件(5)通水进行炉窑的冷却,冷却水进口压力为0.8~1.0MPa;当炉窑的水冷件(5)出现漏水时,缓慢关小水阀(1),逐渐减小水冷件(5)的进水量,再将水冷件(5)的出水口切换至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然后缓慢开启氮气阀(2)向水冷件(5)内充入氮气,调节水的流量和氮气压力使得水冷件(5)的水冷件出口处没有水滴形成,水冷件(5)内的水完全雾化从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排出,接着再开展后续检修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窑水冷件漏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备安装:用钢管和丝头焊接成为三角分叉三通管,两个夹角较小的接头为入口,分别作为氮气和水的通入口,在氮气管和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氮气阀(2)和水阀(1)用于控制氮气和水的流量,所述三角分叉三通管的第三端与炉窑水冷件(5)的进水口相连;
(2)漏水处理:当炉窑的水冷件(5)正常工作时,将氮气阀(2)关闭,只打开水阀(1)向水冷件(5)通水进行炉窑的冷却,冷却水进口压力为0.8~1.0MPa;当炉窑的水冷件(5)出现漏水时,缓慢关小水阀(1),逐渐减小水冷件(5)的进水量,再将水冷件(5)的出水口切换至室外高空的放空管道,然后缓慢开启氮气阀(2)向水冷件(5)内充入氮气,调节水的流量和氮气压力使得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来有寿张更生王博陈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