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85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浮体、气泵和水下曝气器,所述气泵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水下曝气器连接,所述水下曝气器为射流曝气器;所述浮体上还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水下曝气器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还包括挡气装置,所述挡气装置位于所述水下曝气器的上方,所述挡气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锥形罩壳和安装在所述锥形罩壳的内壁上的若干个挡气板,所述锥形罩壳的开口方向朝下,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水下曝气器或者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提高水体曝气增氧效果,还能够有效的防止曝气口被堵塞。

An enhanced aer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强化曝气生态修复,指的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方法向水体中充氧,使水体中的黑臭物质(硫化氢、硫化铁等还原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使水体生态加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一种措施,其属于强化自然净化修复技术。上世纪60年代起,人工曝气强化技术就被应用于河道治理。国内外的运行表明,在污染河道中进行人工曝气复氧能改变污染水体感官的黑臭状况,使河道上层底泥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降解。曝气能在河道形成一个以好氧菌为主的生态环境,从而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达到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的效果,使水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但是,传统的曝气方式大多采用鼓风曝气,曝气设备一般安装在水底,曝气性能较差,由于污水的底部沉淀有大量的污泥和颗粒沉淀,因此容易发生曝气口堵塞的现象,同时气体从曝气口喷出后会很快的上浮至水面,使得气体不能均匀地与污泥、污水进行接触,降低了曝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强化曝气装置容易发生曝气口堵塞、曝气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体、气泵和水下曝气器,所述气泵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水下曝气器连接,所述水下曝气器为射流曝气器;所述浮体上还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水下曝气器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还包括挡气装置,所述挡气装置位于所述水下曝气器的上方,所述挡气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锥形罩壳和安装在所述锥形罩壳的内壁上的若干个挡气板,所述锥形罩壳的开口方向朝下,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水下曝气器或者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上。优选的,所述挡气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小于0°,且不超过90°。优选的,所述挡气板垂直于所述锥形罩壳的内壁。优选的,所述若干个挡气板在所述锥形罩壳的同一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若干个挡气板在所述锥形罩壳的轴向方向上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挡气板为环形板。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浮体上的收绳器和安装在所述收绳器上的缆绳,所述缆绳的自由端与所述水下曝气器连接。另一种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气缸、电动推杆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缆绳上串接有电子测力计,所述浮体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子测力计、所述收绳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下曝气器上还安装有水深测量装置,所述水深测量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射流曝气器的设置,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下,使得曝气口堵塞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升降装置的设置,使得水下曝气器的高度可调,进一步降低了水下曝气器与水下淤泥的接触几率,降低了曝气口被堵塞的几率;组成挡气装置的锥形罩壳和挡气板的设置,使得空气在水体中留存的时间更久,能够有效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达到提高水体自净化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浮体、2-气泵、21-输气管、3-水下曝气器、4-升降装置、41-收绳器、42-缆绳、5-挡气装置、51-锥形罩壳、52-挡气板、53-底座、6-电子测力计、7-控制器、8-水深测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体1、气泵2和水下曝气器3,气泵2通过输气管21与水下曝气器3连接,本实施例中,水下曝气器3为射流曝气器,射流曝气器在曝气的同时会向外喷射水流,因此在水流的冲击下,淤泥、污染物难以进入曝气口,进而对曝气口造成堵塞;浮体1上还安装有升降装置4,水下曝气器3连接在升降装置4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4包括安装在浮体1上的收绳器41和安装在收绳器41上的缆绳42,缆绳42的自由端与水下曝气器3连接;还包括挡气装置5,挡气装置5位于水下曝气器3的上方,挡气装置5包括底座53、按在底座53上的锥形罩壳51和安装在锥形罩壳51的内壁上的若干个挡气板52,锥形罩壳51的开口方向(即锥形罩壳51的大端)朝下;锥形罩壳51和挡气板52的作用均在于使气体在水体中留存更久,使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更高,底座53安装在水下曝气器3或者升降装置4的输出端上,本实施例中,底座53安装在缆绳42上随水下曝气器3一同升降。本实施例中,挡气板5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小于0°,且不超过90°,例如,挡气板52垂直于锥形罩壳51的内壁。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挡气板52在锥形罩壳51的同一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同时,若干个挡气板52也在锥形罩壳51的轴向方向上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缆绳42上还串接有电子测力计6,电子测力计6上设有防水保护壳,浮体1上设有控制器7,控制器7与电子测力计6、收绳器41电连接。水下曝气器3上还安装有水深测量装置8,水深测量装置8与控制器7电连接。为了防水,本实施例中,浮体1内设有空腔,上述的气泵2、收绳器41、控制器7均设置在空腔内。使用时,通过电子测力计6的数据监测水下曝气器3是否触底,例如如果电子测力计6的竖直趋向于零,则可判断为水下曝气器3已经触底,控制器7再控制收绳器41将水下曝气器3提起,结合水深测量装置8的数据,合理控制水下曝气器3的入水深度。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挡气板52为环形板,因此若干个环形的挡气板52只需在锥形罩壳51的轴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即可。实施例三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4为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气缸、电动推杆中的一种。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气泵和水下曝气器,所述气泵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水下曝气器连接,所述水下曝气器为射流曝气器;所述浮体上还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水下曝气器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还包括挡气装置,所述挡气装置位于所述水下曝气器的上方,所述挡气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锥形罩壳和安装在所述锥形罩壳的内壁上的若干个挡气板,所述锥形罩壳的开口方向朝下,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水下曝气器或者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气泵和水下曝气器,所述气泵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水下曝气器连接,所述水下曝气器为射流曝气器;所述浮体上还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水下曝气器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还包括挡气装置,所述挡气装置位于所述水下曝气器的上方,所述挡气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锥形罩壳和安装在所述锥形罩壳的内壁上的若干个挡气板,所述锥形罩壳的开口方向朝下,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水下曝气器或者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小于0°,且不超过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垂直于所述锥形罩壳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曝气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挡气板在所述锥形罩壳的同一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德周洁茹周善武郝宗云张艳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