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372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门窗领域中的一种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包括原建筑结构和夹胶玻璃,夹胶玻璃的外围与门扇框固定连接,门扇框内固定有钢架,门扇框的内侧底部通过固定地轴与地面铰接,其内侧顶部通过固定顶轴与原建筑结构铰接,门扇框的外侧底部边缘设有承重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超大玻璃进行支撑,同时配合承重轮的设计,对结构门进行支撑和承重,避免结构门弯曲、下坠、变形,并且天地轴的设计既能保证旋转位置的稳定支撑,同时保证旋转更加顺畅,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定、开启灵活、能承受长期自重、安装方便、施工简单等特点。

A super large metal door structur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窗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公共场所进行装饰设计时,需要通过超大玻璃隔墙进行采光,进而来增加大型空间的通透性,这类门的结构尺寸普遍超过2400mm。而市场上的传统超大门无有效的承重结构,结构门自身存在下坠、弯曲及变形的问题,容易导致整个结构门无有效支撑,影响其安全性;并且现有的超宽超大的结构门的推拉结构开启不灵活,推拉过程费时费力;另外,现有的超宽超高结构门的外框无法有效对超大玻璃进行支撑,也会影响结构门的安全性。上述缺陷,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包括原建筑结构和夹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胶玻璃的外围与门扇框固定连接,所述门扇框内固定有钢架;所述门扇框的内侧底部通过固定地轴与地面铰接,其内侧顶部通过固定顶轴与所述原建筑结构铰接;所述门扇框的外侧底部边缘设有承重轮。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原建筑结构上固定有固定侧板,所述门扇框与所述固定侧板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侧板的外侧设有内凹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侧板通过锚栓与所述原建筑结构固定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胶玻璃的表面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上下两端通过通天插销与所述门扇框固定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框包括左右两侧的竖向门扇框和上下两侧的横向门扇框,所述横向门扇框的内部设有门扇框内结构,所述竖向门扇框通过螺钉与所述门扇框内结构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门扇框和所述横向门扇框均包括门扇框主体和门扇框侧板,所述门扇框侧板位于所述门扇框主体的外围,且所述门扇框侧板与所述门扇框主体扣合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钢架设于所述门扇框主体和所述门扇框侧板围成的空间内,且所述钢架固定在所述门扇框主体上。更进一步的,所述钢架与所述门扇框主体之间设有垫板,自攻钉依次穿过所述门扇框主体、所述垫板以及所述钢架,使得所述钢架固定于所述门扇框上。更进一步的,所述门扇框侧板的外侧设有内凹的侧板凹槽,所述侧板凹槽内设有毛条,所述毛条的外侧表面凸出于所述门扇框侧板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门扇框内结构为带有开口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凸出于所述横向门扇框的内表面。更进一步的,所述螺钉孔的内部设有若干凸起。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框的内侧中央设有凹陷的安装槽,所述夹胶玻璃通过安装胶条套在所述安装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设有若干卡齿,所述卡齿与所述安装胶条配合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为方通型材。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地轴包括固定座和旋转轴,所述固定座内嵌于地面中,所述旋转轴的下端套在所述固定座内,其上端套在所述门扇框内。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顶轴包括固定件和顶轴,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原建筑结构的内部,所述顶轴的上端套在所述固定件内,其下端套在所述门扇框内。进一步的,所述顶轴通过滚子轴承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轮通过可调节结构固定在所述门扇框上。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板和调节轴,所述调节板与所述门扇框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轴的上端套在所述调节板上,并通过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调节轴的下端与所述承重轮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该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的外侧边缘设有密封胶条。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外侧的门扇框与钢架相互配合,可以对超大玻璃进行支撑,保证结构门不易变形和下坠,同时配合承重轮的设计,对结构门外侧进行支撑和承重,避免结构门弯曲变形;本专利技术的门扇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天地轴进行支撑和旋转,既能保证旋转位置的稳定支撑,同时保证旋转更加顺畅;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定、开启灵活、能承受长期自重、安装方便、施工简单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横剖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顶轴部分的纵剖示意图。图4为横向门扇框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承重轮部分的纵剖示意图。在图中,10、原建筑结构;21、竖向门扇框;22、横向门扇框;221、门扇框主体;222、门扇框侧板;223、侧板凹槽;224、卡齿;225、门扇框内结构;30、固定侧板;40、夹胶玻璃;41、把手;51、固定地轴;52、固定顶轴;521、固定件;522、顶轴;523、滚子轴承;60、承重轮;61、调节板;62、调节轴;63、调节螺母;71、竖向钢架;72、横向钢架;80、自攻钉;91、第一毛条;92、第二毛条;93、密封胶条;94、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包括原建筑结构10和夹胶玻璃40,夹胶玻璃40的外围与门扇框固定连接。夹胶玻璃40的表面设有把手41,把手41的上下两端通过通天插销与门扇框固定连接,可上下机械锁定,实现了把手41的稳定连接。该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包括左右两扇门时,门扇框的外侧边缘设有密封胶条93,通过密封胶条93对左右两扇门进行隔离和缓冲,能实现该超大结构们的防雨、防尘、防噪声功能,同时能够防止渗漏空气。如图1、图3、图5所示,门扇框的上下两侧通过天地轴进行装配,使其在正常固定的同时能够进行旋转;通过门扇框的铰接,使得门扇框能够灵活开启。具体的:门扇框的内侧底部通过固定地轴51与地面铰接。固定地轴51包括固定座和旋转轴,固定座内嵌于地面中,旋转轴的下端套在固定座内,其上端套在门扇框内;门扇框的内侧顶部通过固定顶轴52与原建筑结构10铰接。固定顶轴52包括固定件521和顶轴522,固定件521设于原建筑结构10的内部,顶轴522的上端套在固定件521内,其下端套在门扇框内。优选的,顶轴522通过滚子轴承523与固定件521连接。如图1、图2所示,左右两侧的原建筑结构10上固定有固定侧板30,门扇框与固定侧板30之间设有间隙。优选地,固定侧板30的外侧设有内凹弧。本专利技术通过内凹弧及间隙的设置,使得门扇框和夹胶玻璃40旋转时,不会触及侧面的固定侧板30,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安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侧板30通过锚栓与原建筑结构10固定连接。优选的,门扇框的侧面设有第一毛条91,第一毛条91的一端与门扇框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侧板30接触,通过第一毛条91使得门扇框与固定侧板30之间的密封性更强。优选的,门扇框的顶部和底部设有第二毛条92,第二毛条92的一端与门扇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包括原建筑结构和夹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胶玻璃的外围与门扇框固定连接,所述门扇框内固定有钢架;/n所述门扇框的内侧底部通过固定地轴与地面铰接,其内侧顶部通过固定顶轴与所述原建筑结构铰接;/n所述门扇框的外侧底部边缘设有承重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包括原建筑结构和夹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胶玻璃的外围与门扇框固定连接,所述门扇框内固定有钢架;
所述门扇框的内侧底部通过固定地轴与地面铰接,其内侧顶部通过固定顶轴与所述原建筑结构铰接;
所述门扇框的外侧底部边缘设有承重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原建筑结构上固定有固定侧板,所述门扇框与所述固定侧板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胶玻璃的表面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上下两端通过通天插销与所述门扇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框包括左右两侧的竖向门扇框和上下两侧的横向门扇框,所述横向门扇框的内部设有门扇框内结构,所述竖向门扇框通过螺钉与所述门扇框内结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大金属门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门扇框和所述横向门扇框均包括门扇框主体和门扇框侧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钧庄展诺王永建刘小城王露华钟连群林秀红庄超喜赫长旭何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