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撑杆的直升机后置水平尾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211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撑杆的直升机后置水平尾翼结构,水平尾翼结构包括平尾主体结构1、两个侧端板2、撑杆组件3、第一撑杆接头组件4、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撑杆接头整流罩5,两个侧端板2分别为平尾主体结构1的两端;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与平尾主体结构1铆接,第一撑杆接头组件4与直升机的垂尾后梁固定连接;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位于平尾主体结构1的压力中心位置;撑杆组件3一端与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撑杆接头组件4连接;撑杆组件3用于分散平尾主体结构1承受的载荷;撑杆接头整流罩5与平尾主体结构1固定连接,撑杆接头整流罩5位于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外部,用于改善水平尾翼的气动性能。

A post horizontal tail structure of helicopter with str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撑杆的直升机后置水平尾翼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水平尾翼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带撑杆的直升机后置水平尾翼结构。
技术介绍
水平尾翼为直升机的主要部件,主要作用为改善直升机的迎角稳定性,从而改善纵向操纵性和稳定性。水平尾翼位置由总体布局与气动要求决定,国内直升机多为前置水平尾翼以及高置水平尾翼,后置低水平尾翼较少,且后置水平尾翼受到旋翼下洗流以及其他气流的影响,属于高周疲劳区域,载荷复杂,难以达到预期的设计寿命。公告号为CN203889055U的中国专利《一种直升机平尾结构》,提及了一种后置的水平尾翼结构,该专利的目的是使水平尾翼具有快速拆卸的功能,但所述后置水平尾翼传力路径单一,抗疲劳性能差,水平尾翼寿命低,更换以及维护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带撑杆的后置水平尾翼,在满足总体布局与气动要求的同时,优化结构,解决目前直升机后置水平尾翼普遍存在的寿命不足的问题,从而达到降低直升机的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型号竞争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撑杆的直升机后置水平尾翼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撑杆的直升机后置水平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尾翼结构包括平尾主体结构(1)、两个侧端板(2)、撑杆组件(3)、第一撑杆接头组件(4)、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撑杆接头整流罩(5),/n所述两个侧端板(2)分别位于所述平尾主体结构(1)的两端;/n所述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与所述平尾主体结构(1)铆接,所述第一撑杆接头组件(4)与直升机的垂尾后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位于平尾主体结构(1)的压力中心位置;/n所述撑杆组件(3)的一端与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撑杆接头组件(4)连接;所述撑杆组件(3)用于分散平尾主体结构(1)承受的载荷;/n所述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撑杆的直升机后置水平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尾翼结构包括平尾主体结构(1)、两个侧端板(2)、撑杆组件(3)、第一撑杆接头组件(4)、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撑杆接头整流罩(5),
所述两个侧端板(2)分别位于所述平尾主体结构(1)的两端;
所述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与所述平尾主体结构(1)铆接,所述第一撑杆接头组件(4)与直升机的垂尾后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位于平尾主体结构(1)的压力中心位置;
所述撑杆组件(3)的一端与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撑杆接头组件(4)连接;所述撑杆组件(3)用于分散平尾主体结构(1)承受的载荷;
所述撑杆接头整流罩(5)与平尾主体结构(1)固定连接,且所述撑杆接头整流罩(5)位于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外部,用于改善水平尾翼的气动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尾翼结构,所述平尾主体结构(1)包括前梁(21)、前缘肋(30)、中间肋(26),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尾翼结构还包括加强带板(6),所述加强带板(6)为十字型结构,所述加强带板(6)与前梁(21)、中间肋(26)、前缘肋(30)固定连接,用于对水平尾翼结构的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杆接头组件(7)与前梁(21)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欢刘永胜刘明亮郝刚勇门坤发高睿瑞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