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式震源阵列收放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20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包括,通过浮体固定扣设置在导轨上的浮体,集装箱框架,固定在集装箱框架顶端的两条导轨,分别悬挂浮体和吊着震源设备的滑车,在导轨尾部、同方向上设置有一段延伸导轨,艏向牵引绞车、艉向牵引绞车位于集装箱框架的两端,牵引阵列向内、外移动,若干集装箱标准角件对称分布在集装箱框架的底端,便于安装、移动和运输该集装箱,两个震源设备通过小枪杠固定连接,相对位置不变,每个震源设备均通过二根铁链固定在滑车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集装箱式震源阵列收放模块,其基本框架为标准集装箱尺寸,符合集装箱运输要求,所有设备均可收入集装箱内,尾部延伸导轨具有斜坡使震源阵列与船尾顺利衔接,平滑过渡下水。

Container type source array in and ou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式震源阵列收放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地震勘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
技术介绍
海洋地震勘探船如同其他专业船舶一样是为特定作业服务而进行特别设计制造的特殊船舶。因此在专业的海洋地震勘探船上震源阵列具备固定存储和收放空间,其收放模块也在甲板上固定安装,由于船舶先天的空间管道等设计优势显得简单易行。随着我国政府对海洋科学考察船舶综合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舶肩负起了地震勘探的任务,但是,非专业地震勘探船舶后甲板狭小、相对空间有限无缓冲收放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震勘测任务的进行,且由于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多学科综合科考能力的要求,需要经常拆卸和移动以供其他学科使用甲板空间,故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震源阵列收放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问题1:专业的地震勘探船不需要拆卸,在综合科考船上由于多学科作业,需经常拆卸运输,因此地震勘探设备需要设计成可拆卸的模块,并且为了符合陆运和海运的规定,模块尺寸尽可能采用标准集装箱尺寸,在运输期间设备均应收纳进集装箱内。本专利技术的震源设备(9)在工作航次结束后可完全收纳到集装箱内。技术问题2:延伸导轨可拆卸,在工作航次结束后可以完全收纳到集装箱内。技术问题3:当震源设备(9)数量较少时,选用的炮缆抗拉强度较低,不适宜作为牵引部件,因此需要用艏向牵引绞车(3)牵引震源设备(9),首部牵引绞车可以将震源设备(9)牵引至集装箱框架(1)内,无需炮缆牵引,避免拉伤炮缆中的电缆和气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其基本框架为标准集装箱尺寸,符合集装箱运输要求,所有设备均可收入集装箱内,方便拆卸和运输,具备电动牵引能力,尾部延伸导轨具有斜坡使震源阵列与船尾顺利衔接,平滑过渡下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包括,通过浮体固定扣设置在导轨上的浮体,集装箱框架,固定在所述集装箱框架顶端的两条所述导轨,分别悬挂所述浮体和吊着震源设备的滑车,在所述导轨尾部、同方向上设置有一段延伸导轨,所述延伸导轨具有斜坡,方便所述震源设备平滑过渡下水,艏向牵引绞车、艉向牵引绞车位于所述集装箱框架的两端,牵引阵列向内、外移动,若干集装箱标准角件对称分布在所述集装箱框架的底端,便于安装、移动和运输该集装箱,两个所述震源设备通过小枪杠固定连接,相对位置不变,每个所述震源设备均通过二根铁链固定在所述滑车上。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框架所述导轨水平设置,所述延伸导轨第一端与导轨艉端可拆卸连接,第二端低于导轨,当震源设备位于延伸导轨最低点时震源设备和甲板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震源设备通过滑车与所述导轨和所述延伸导轨连接,所述滑车可沿所述导轨和所述延伸导轨移动,所述延伸导轨的最低点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最低点的高度L1小于所述震源设备底部与所述延伸导轨底部之间的距离L2,所述延伸导轨的最低点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D可容纳所有滑车。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所述集装箱框架顶面下方。进一步地,艏向牵引绞车通过第一组挂钩牵引浮体或震源设备沿所述导轨向船头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艉向牵引绞车通过第二组挂钩牵引浮体或震源设备沿所述导轨移动,并使浮体或震源设备缓慢进入水中或提升至甲板面。进一步地,所述艏向牵引绞车与第一组挂钩之间通过第一组牵引绳或牵引链连接,所述艉向牵引绞车与第二组挂钩之间通过第二组牵引绳或牵引链连接进一步地,对称分布在所述加强型集箱框架上的所述集装箱标准角件便于集装箱的运输和安装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框架之间的连接处都有加强结构,由型钢焊接构成,顶面、地面、左侧面和有侧面均设有型钢结构,增强所述加强型集装框架的强度,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和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集装箱式震源阵列收放模块高度集成化,布局合理,充分节省空间,便于其它科考项目利用甲板空间,艉向牵引绞车在回收阵列时可以提升浮体头部,避免因碰撞而损坏浮体,活动的滑车可以根据所需震源设备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充分利用资源,标准安装位置的角件,便于运输和安装固定集装箱,加长的延伸导轨,可以避免震源设备与船体和集装箱之间的碰撞,从而使阵列顺利释放至船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的延伸导轨示意图;图中:1、集装箱框架;2、浮体;3、艏向牵引绞车;4、滑车;5、导轨;6、艉向牵引绞车;7、延伸导轨;8、集装箱标准角件;9、震源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包括,集装箱框架1,固定在集装箱框架1顶端的两条导轨5,在导轨5的尾部、同方向上有一段延伸导轨7,通过浮体固定扣悬挂在导轨5上的浮体2,艏向牵引绞车3、艉向牵引绞车6位于集装箱框架1的两端,牵引阵列向内、外移动,若干集装箱标准角件8对称分布在集装箱框架1的底端,两个震源设备9通过小枪杠固定连接,相对位置静止,通过四根铁链固定在滑车4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集装箱式震源阵列收放模块高度集成化,布局合理,充分节省空间,便于其它科考项目利用甲板空间,艉向牵引绞车6在回收阵列时可以提升浮体2头部,避免因碰撞而损坏浮体2,活动的滑车4可以根据所需震源设备9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充分利用资源,集装箱标准角件8,便于运输和安装固定集装箱,加长的延伸导轨7,可以避免震源设备9与船体和集装箱之间的碰撞,从而使阵列顺利释放至船外。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艏向牵引绞车3、艉向牵引绞车6的作用下,通过两条导轨5,使浮体2或震源设备9缓慢进入水中或提升至甲板面,可以快速方便地释放和回收震源设备9、浮体2,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轨5安装与所述集装箱框架1顶面下方,减少空间占用量,方便设备作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艏向牵引绞车3与第一组挂钩之间通过第一组牵引绳或牵引链连接,艉向牵引绞车6与第二组挂钩之间通过第二组牵引绳或牵引链连接,增加设备操作的灵活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集装箱标准角件8,方便集装箱的运输和安装以及在甲板上移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滑车4上悬挂二个震源设备9,震源设备9之间通过小枪杠固定连接且均通过两根链条与滑车4连接,震源设备9在水中作业时相对静止,采用这种设计结构,使得震源设备输出能量明显增加。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浮体2、滑车4及所连接的铁链、震源设备9,均设置有防腐层,防止海水等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备造成的腐蚀伤害。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是依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包括标准集装箱尺寸的集装箱框架(1),集装箱框架(1)内部安装有导轨(5),导轨(5)下方悬挂有浮体(2)和震源设备(9),集装箱框架集装箱框架滑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轨(5)位于船尾一端设置有延伸导轨(7),所述集装箱框架(1)船首一端设有艏向牵引绞车(3)、所述集装箱框架(1)船尾一端设有艉向牵引绞车(6)集装箱框架,艏向牵引绞车(3)通过第一组挂钩连接浮体(2)或震源设备(9),艉向牵引绞车(6)通过第二组挂钩连接浮体(2)或震源设备(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包括标准集装箱尺寸的集装箱框架(1),集装箱框架(1)内部安装有导轨(5),导轨(5)下方悬挂有浮体(2)和震源设备(9),集装箱框架集装箱框架滑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轨(5)位于船尾一端设置有延伸导轨(7),所述集装箱框架(1)船首一端设有艏向牵引绞车(3)、所述集装箱框架(1)船尾一端设有艉向牵引绞车(6)集装箱框架,艏向牵引绞车(3)通过第一组挂钩连接浮体(2)或震源设备(9),艉向牵引绞车(6)通过第二组挂钩连接浮体(2)或震源设备(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其特征在于,集装箱框架所述导轨5水平设置,所述延伸导轨(7)第一端与导轨(5)艉端可拆卸连接,第二端低于导轨(5),当震源设备(9)位于延伸导轨(7)最低点时震源设备(9)和甲板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收放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源设备(9)通过滑车(4)与所述导轨(5)和所述延伸导轨(7)连接,所述滑车(4)可沿所述导轨(5)和所述延伸导轨(7)移动,所述延伸导轨(7)的最低点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最低点的高度L1小于所述震源设备(9)底部与所述延伸导轨(7)底部之间的距离L2,所述延伸导轨(7)的最低点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D可容纳所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辉禄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