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18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上模板、下模体、驱动件、上过料辊和下过料辊,上述下模体固连在机架上,所述驱动件固连在机架上部,所述上模板与驱动件相连且上模板与下模体正对,上述上过料辊和下过料辊均位于机架的同一侧处,所述上过料辊靠近于上模板,所述下过料辊靠近于下模体。本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稳定性高。

A new connecting device of shading layer and base layer in all shading curtai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包括遮光层和基层,基层为无纺布,遮光层PVC遮光布或者特氟龙遮光布等。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遮光层与基层连接在一起。现有的制作工艺完全通过人工操作,这种作业方式不仅效率比较低,而且作业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高且结构紧凑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模板、下模体、驱动件、上过料辊和下过料辊,上述下模体固连在机架上,所述驱动件固连在机架上部,所述上模板与驱动件相连且上模板与下模体正对,上述上过料辊和下过料辊均位于机架的同一侧处,所述上过料辊靠近于上模板,所述下过料辊靠近于下模体。本连接装置创造性的在机架上设置了下模体和上模板,由于上过料辊靠近于上模板,下过料辊靠近于下模体。因此,在上过料辊的作用下遮光层能稳定贴靠在上模板下部,在下过料辊的作用下基层能稳定贴靠在下模体上部。驱动件带动上模板下移后能使具有胶水的遮光层稳定的贴附在基层上,最终保证基层与遮光层能稳定连接在一起。在上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固连在上模板上。在气缸的作用下能带动下模体稳定且快速的向下模体移动。在上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所述机架上还固连有导向筒,上述上模板上具有导向杆且导向杆嵌于导向筒处。在导向筒的作用下能使上模板稳定的上下平移。在上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导向杆对称的设置在驱动件两侧处,所述导向筒数量与导向杆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这样能使上模体受力均衡,有效的提高其稳定性。在上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所述下模体内部为空腔且下模体上部为呈平面状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处具有若干与下模体内腔相通的吸附孔,所述下模体底部处还具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能使基层稳定的贴靠在下模体的工作面处。由于基层主要是用于提高整个面料强度,因此,基层厚度比较厚且质地比较硬,因此,基布不会被吸入吸附孔内。当然,风机的功率也比较适当,在吸附孔处产生适当的洗礼保证基层能稳定贴靠在工作面处。在上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所述吸附孔处连接有柔性的吸附管。在吸附管的作用下避免基层与吸附管刚性接触,能避免基层损坏,有效的提高了其稳定性。在上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所述吸附孔上端口处具有凹入的定位座,所述吸附管上端处具有向其外侧凸出的挡沿,所述挡沿嵌于定位座处。定位座与挡沿配合能使吸附管稳定的连接在吸附孔处。在上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所述吸附管上端与下模体的工作面相平齐。这样能提高工作面的平整性,保证基布能顺畅通过工作面处。在上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所述挡沿与吸附管为一体式结构且为橡胶材料,上述挡沿与定位座相匹配。橡胶材料的吸附管能紧配合的连接在下模体处。在上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所述上模板能与下模体的工作面之间面接触。这样的结构能将基层与遮光层稳定的贴合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由于在上过料辊的作用下遮光层能稳定连接在上模板上,在下过料辊的作用下基层能稳定连接在下模体上部,一旦驱动件带动上模板下移,由于在遮光层一侧预先涂覆有胶水,因此,遮光层与基层贴合后能稳定连接在一起。可以看出,其作业效率高,稳定性也比较高。同时,上模板位于下模体上部,其结构还比较紧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中吸附管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上模板;3、下模体;3a、工作面;3b、吸附孔;3b1、定位座;4、驱动件;5、上过料辊;6、下过料辊;7、导向筒;8、风机;9、吸附管;9a、挡沿;10、导向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包括机架1,还包括上模板2、下模体3、驱动件4、上过料辊5和下过料辊6,上述下模体2固连在机架1上,所述驱动件4固连在机架1上部,所述上模板2与驱动件4相连且上模板2与下模体3正对,上述上过料辊5和下过料辊6均位于机架1的同一侧处,所述上过料辊5靠近于上模板2,所述下过料辊6靠近于下模体3。所述驱动件4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固连在上模板2上。所述机架1上还固连有导向筒7,上述上模板2上具有导向杆10且导向杆10嵌于导向筒7处。所述导向杆10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导向杆10对称的设置在驱动件4两侧处,所述导向筒7数量与导向杆10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模体3内部为空腔且下模体3上部为呈平面状的工作面3a,所述工作面3a处具有若干与下模体3内腔相通的吸附孔3b,所述下模体3底部处还具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风机8。所述吸附孔3b处连接有柔性的吸附管9。所述吸附孔3b上端口处具有凹入的定位座3b1,所述吸附管9上端处具有向其外侧凸出的挡沿9a,所述挡沿9a嵌于定位座3b1处。所述吸附管9上端与下模体3的工作面3a相平齐。所述挡沿9a与吸附管9为一体式结构且为橡胶材料,上述挡沿9a与定位座3b1相匹配。所述上模板2能与下模体3的工作面3a之间面接触。本连接装置创造性的在机架上设置了下模体和上模板,由于上过料辊靠近于上模板,下过料辊靠近于下模体。因此,在上过料辊的作用下遮光层能稳定贴靠在上模板下部,在下过料辊的作用下基层能稳定贴靠在下模体上部。驱动件带动上模板下移后能使具有胶水的遮光层稳定的贴附在基层上,最终保证基层与遮光层能稳定连接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模板、下模体、驱动件、上过料辊和下过料辊,上述下模体固连在机架上,所述驱动件固连在机架上部,所述上模板与驱动件相连且上模板与下模体正对,上述上过料辊和下过料辊均位于机架的同一侧处,所述上过料辊靠近于上模板,所述下过料辊靠近于下模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模板、下模体、驱动件、上过料辊和下过料辊,上述下模体固连在机架上,所述驱动件固连在机架上部,所述上模板与驱动件相连且上模板与下模体正对,上述上过料辊和下过料辊均位于机架的同一侧处,所述上过料辊靠近于上模板,所述下过料辊靠近于下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固连在上模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固连有导向筒,上述上模板上具有导向杆且导向杆嵌于导向筒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导向杆对称的设置在驱动件两侧处,所述导向筒数量与导向杆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全遮光窗帘面料中遮光层与基层的连接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荣尚蒋颖晓蒋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创兴经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