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变速的混动车辆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
,具体为一种高效变速的混动车辆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21世纪初,世界上各国对改善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各种各样的电动车脱颖而出,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未来是电动车的天下,但是目前的电池技术问题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应用,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汽油的能量密度相比差了上百倍,还没有达到人们所要求的数值。目前,混合动力的汽车应运而生,受到市场的青睐,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是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做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动机或者动力发电机组。混动汽车要进入实用化还有很长路需要走,以现有的热力发动机为主的混合动力单元应在燃油或电能转化为有用功的同时,对如何提高功率转化效率问题以提高车辆动力性与经济性平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的变速混动车辆驱动系统,以改善混动汽车在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不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变速的混动车辆驱动系统,解决混动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不足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变速的混动车辆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传动齿轮对、发电机、电动机、车载蓄电池、分离离合器、多档位变速齿轮对、第一多级变速箱和第二多级变速箱,其中:所述的传动齿轮对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传动主齿轮和第一传动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对的传动比小于1;所述内燃机的第一传动轴A与第一传动主动齿轮固接;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与第一传动从动齿轮固接; >所述发电机与车载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的车载学电池与电动机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动机与第二多级变速箱可传动连接;所述的内燃机的第一传动轴A末端与分离离合器可传动的连接;所述的分离离合器与多档位变速齿轮对可传动的连接;所述的多档位变速齿轮对的第二传动轴B与第一多级变速箱可传动的连接所述的第一多级变速箱和第二多级变速箱结构相同,并且纵向对称的布置在差速器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的多档位变速齿轮对包括第一档变速主动齿轮、第二档变速主动齿轮、第三档变速主动齿轮、第四档变速主动齿轮、第五档变速主动齿轮和档位连接件,所述的第一档变速主动齿轮、第二档变速主动齿轮、第五档变速主动齿轮固接于第一传动轴A,所述的额第三档变速主动齿轮、第四档变速主动齿轮通过固接于第一传动轴A上的三四档传动连接件进行动力传递,第三挡变速从动齿轮、第四档变速从动齿轮固接与第二传动轴B,第一档变速从动齿轮、第二档变速从动齿轮、第五档变速从动齿轮分别通过固接于第二传动轴B上的一二档传动连接件、五档连接件将第一传动轴上的动力传递给第二传动轴。进一步的,所述的多级变速箱整体包括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第一齿轮圈、第二组齿圈、太阳轮、行星齿轮组一、行星齿轮组二和行星齿轮组三,所述第一组齿圈对应连结行星齿轮组一、行星齿轮组二和太阳轮,依次布置于第一齿轮圈的径向位置,所述的动力输入轴与太阳轮固连,所述第二组齿圈对应的输入轴与第一齿轮圈中的星齿轮组一和行星齿轮组二的输出轴一和输出轴二连结,第一齿轮圈中的星齿轮组一和行星齿轮组二将动力直接传递给第二组齿圈对应的中心齿轮一,第一组齿圈可完成2级变速,第二组齿圈中安装一个中心轮二和行星齿轮组三,完成第3级变速,所述的动力输出轴与中心轮二可传动连接,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效混动车辆驱动系统在差速前设置了多级变速箱,该多级变速可实现3级变速,可将经过传动机构的动力增扭传递给驱动终端的驱动桥单元,混动车辆的动力性能更加优越,启动以及爬坡扭矩大。该3级变速齿轮为两组行星齿轮设计,结构更加紧凑,传动效率更高。(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效混动车辆驱动系统中具有多档位变速,可以通过档位连接件根据路面需求切换变速档位,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与电驱动相匹配,综合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3)本专利技术中提出的多档位变速齿轮对结构简单,配置合理,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档位切换模式方便,操作性更加灵活。(4)本专利技术中提出的多级变速箱中的行星齿轮可完成3级变速,将内燃机驱动力与电驱动力进行分离变速,混动模式下动力切换更加方便,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驱动系统示意图;图2是多级变速齿轮示意图。图中:1-内燃机,2-第一传动主动齿轮,3分离离合器,4-第一档变速主动齿轮,5-第二档变速主动齿轮,6-第三档变速主动齿轮,7-三四档传动连接件,8-第四档变速主动齿轮,9-第五档变速主动齿轮,10-五档连接件,11-第五档变速从动齿轮,12-第四档变速从动齿轮,13-第三档变速从动齿轮,14-第二档变速从动齿轮,15-一二档传动连接件,16-第一档变速从动齿轮,17-第二多级变速箱,18-第一传动从动齿轮,19-第一多级变速箱,20-差速器,21-驱动桥单元,22-驱动电机,23-发电机,24-车载蓄电池,25-太阳轮,26-行星齿轮组一,27-行星齿轮组二,28-输出轴一,29-输出轴二,30-行星齿轮组三,31-动力输出轴,32-中心齿轮,33-第一齿轮圈,34-第二齿轮圈,35-动力输入轴,A-第一转动轴,B-第二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附图,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变速的混动车辆驱动系统主要包括:内燃机1、发电机23、电动机22、车载蓄电池24、传动齿轮对、分离离合器3、多档位变速齿轮对、第一多级变速箱17、第二多级变速箱二19,传动齿轮对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传动主动齿轮2与第一传动从动齿轮18。所述内燃机1的第一传动轴A与第一传动主动齿轮2固接,内燃机1工作时,通过第一传动主动齿轮2与第一传动从动齿轮18将内燃机的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23,所述发电机23与车载蓄电池24连接,内燃机1中的机械能有效的转化成蓄电池24中的电能。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对的传动比小于1,具有增速效果。所述电动机22的输入端动力源为车载蓄电池的电力,蓄电池24的电能主要来源于外接充电与内燃机机械能转化,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混动系统在不同的路面上既可以共同驱动又可以单独驱动,当汽车加速爬坡时,电动机与发电机能够同时向传动机构提供动力。所述内燃机1的输出轴与分离离合器3连接,当分离离合器3闭合时,内燃机1的动力传递给多档位变速齿轮对。所述多档位变速齿轮对包括第一传动轴A与第二传动轴B。第一档变速主动齿轮4、第二档变速主动齿轮5、第五档变速主动齿轮9固接于第一传动轴A,第三档变速主动齿轮6、第四档变速主动齿轮8通过固接于第一传动轴A上的三四档传动连接件7进行动力传递。第三挡变速从动齿轮13、第四档变速从动齿轮12固接与第二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变速的混动车辆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传动齿轮对、发电机、电动机、车载蓄电池、分离离合器、多档位变速齿轮对、第一多级变速箱和第二多级变速箱,其中:/n所述的传动齿轮对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传动主齿轮和第一传动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对的传动比小于1;/n所述内燃机的第一传动轴A与第一传动主动齿轮固接;/n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与第一传动从动齿轮固接;/n所述发电机与车载蓄电池电性连接;/n所述的车载蓄电池与电动机电性连接;/n所述的电动机与第二多级变速箱可传动连接;/n所述的内燃机的第一传动轴A末端与分离离合器可传动的连接;/n所述的分离离合器与多档位变速齿轮对可传动的连接;/n所述的多档位变速齿轮对的第二传动轴B与第一多级变速箱可传动的连接;/n所述的第一多级变速箱和第二多级变速箱结构相同,并且纵向对称的布置在差速器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变速的混动车辆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传动齿轮对、发电机、电动机、车载蓄电池、分离离合器、多档位变速齿轮对、第一多级变速箱和第二多级变速箱,其中:
所述的传动齿轮对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传动主齿轮和第一传动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对的传动比小于1;
所述内燃机的第一传动轴A与第一传动主动齿轮固接;
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与第一传动从动齿轮固接;
所述发电机与车载蓄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的车载蓄电池与电动机电性连接;
所述的电动机与第二多级变速箱可传动连接;
所述的内燃机的第一传动轴A末端与分离离合器可传动的连接;
所述的分离离合器与多档位变速齿轮对可传动的连接;
所述的多档位变速齿轮对的第二传动轴B与第一多级变速箱可传动的连接;
所述的第一多级变速箱和第二多级变速箱结构相同,并且纵向对称的布置在差速器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变速的混动车辆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档位变速齿轮对包括第一档变速主动齿轮、第二档变速主动齿轮、第三档变速主动齿轮、第四档变速主动齿轮、第五档变速主动齿轮和档位连接件,所述的第一档变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阳,吴化勇,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