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115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及生产工艺,通过对不同原料配比进行调整,同时采用不同原料比例制备的防褶皱阻尼布进行同样测试,得出的数据显示磨料层原料重量配比为碳化硅颗粒20%、氧化铝颗粒15%、二氧化钛颗粒15%、吸水剂15%、氧化物陶瓷15%、镍钨合金20%和织物加强层原料重量配比尼龙纤维12%、PET纤维11%、芳纶纤维13%、基础底布64%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即次配比为综合性能最佳方案,此配比制备的防褶皱阻尼布耐磨性好,平整度佳,抛光物品表面不会出现痕迹,同时整个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适合生产。

A kind of Anti Wrinkle damping cloth and its produc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及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光材料
,具体为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阻尼布,是一种丝绒状的磨光材料,它质地细腻,表面柔软,多孔,呈弹性,使用周期长。研磨时可有效含浸研磨液,提高切削力的同时避免划伤工件。阻尼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镜面效果加工材料。阻尼布适用于光学元件、晶体及金属和玻璃材料的终道抛光,也可用来抛光特殊材质,诸如硅、锗、硒脂锌、砷化镓、合金钢、陶瓷、塑料(丙烯酸玻璃)等汽车抛光就是汽车美容过程中,在打蜡、封釉或镀膜时先给汽车做一次抛光。阻尼布是一种磨砂布,其不仅具有较佳的理化性,且适合作为高精度抛光,如宝石的抛光,但是现有的阻尼布整体防褶能力不佳,长时间使用后阻尼布易出现褶皱,影响使用,同时其长时间使用后表面磨料层易脱落,耐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及生产工艺,经过合理的原料配比得出适合防褶皱阻尼布,此防褶皱阻尼布耐磨性好,平整度佳,抛光物品表面不会出现痕迹,同时整个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适合生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防褶皱阻尼布及生产工艺,通过对不同原料配比进行调整,同时采用不同原料比例制备的防褶皱阻尼布进行同样测试,得出的数据显示磨料层原料重量配比为碳化硅颗粒20%、氧化铝颗粒15%、二氧化钛颗粒15%、吸水剂15%、氧化物陶瓷15%、镍钨合金20%和织物加强层原料重量配比尼龙纤维12%、PET纤维11%、芳纶纤维13%、基础底布64%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即次配比为综合性能最佳方案,此配比制备的防褶皱阻尼布耐磨性好,平整度佳,抛光物品表面不会出现痕迹,同时整个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适合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褶皱阻尼布,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基础底层、热熔胶中间层和磨料层,所述基础底层、热熔胶中间层和磨料层三者依次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基础底层由织物加强层和外胶层组成。优选的,所述基础底层中的织物加强层与外胶层交替分布。优选的,所述磨料层所用原料的各成分重量份数配比如下:碳化硅颗粒15-30%;氧化铝颗粒10-15%;二氧化钛颗粒15-25%;吸水剂15-25%;氧化物陶瓷15-25%;镍钨合金10-25%;其中氧化物陶瓷为Al6Si2O13多孔陶瓷和Mg2Al4Si5O18多孔陶瓷重量份数一比一的混合物;镍钨合金是含有30%重量百分比的Cr和15%重量百分比的Ni的钨基合金。优选的,所述磨料层的表面复合有一层氮化铬薄膜。优选的,所述织物加强层为尼龙纤维、PET纤维、芳纶纤维和基础底布的混合物,尼龙纤维、PET纤维和芳纶纤维三者依次夹杂在四层基础底布内侧,其中织物加强层的各成分重量份数配比如下:尼龙纤维12-25%;PET纤维8-20%;芳纶纤维10-20%;基础底布60-70%。另外提供一种防褶皱阻尼布的生产工艺,所述包括以下步骤:S1:先进行基础底层的制备;S1.1:基础底布共有四层,在第一层基础底布的上表面铺设一层芳纶纤维并涂刷外胶层;此外胶层与芳纶纤维融合时在其上方覆盖第二层基础底布;S1.2:在第二层基础底布的上表面铺设一层PET纤维并涂刷外胶层,此外胶层与PET纤维融合时在其上方覆盖第三层基础底布;S1.3:在第三层基础底布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尼龙纤维并涂刷外胶层,此外胶层与尼龙纤维融合时在其上方覆盖第四层基础底布;S2:将织物加强层和外胶层混合物卷料至滚筒式热压机中进行热压,热压完毕,降温至室温,得到基础底层;S3:制备中间产品;将步骤S1中热压过后的基础底层和热熔胶中间层再次放置到热压机中,先进行预热,然后进行热压,热压完毕,降温至室温后得到中间产品;S4:制备磨料层;S4.1:精选合适比例的碳化硅颗粒、氧化铝颗粒、二氧化钛颗粒、吸水剂、氧化物陶瓷、镍钨合金原料;S4.2:将碳化硅颗粒、氧化铝颗粒、二氧化钛颗粒、吸水剂、氧化物陶瓷、镍钨合金原料按比例混合后充分研磨,得到磨料层;S5:采用静电植砂法将磨料层植到S3中中间产品的热熔胶中间层上,再在其表面复合一层氮化铬薄膜,得到阻尼布成品。优选的,所述S2中织物加强层和外胶层的热压时间为10-20s控制热压压力为0.30-0.45MPa,热压温度为120-125℃。优选的,所述S3中基础底层和热熔胶中间层的预热时间为15-20min,预热温度为50-65℃,同时基础底层和热熔胶中间层的热压时间为40-55s,热压压力为0.75-0.85MP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防褶皱阻尼布及生产工艺,通过对不同原料配比进行调整,同时采用不同原料比例制备的防褶皱阻尼布进行同样测试,得出的数据显示磨料层原料重量配比为碳化硅颗粒20%、氧化铝颗粒15%、二氧化钛颗粒15%、吸水剂15%、氧化物陶瓷15%、镍钨合金20%和织物加强层原料重量配比尼龙纤维12%、PET纤维11%、芳纶纤维13%、基础底布64%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即次配比为综合性能最佳方案,此配比制备的防褶皱阻尼布耐磨性好,平整度佳,抛光物品表面不会出现痕迹,同时整个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适合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复合连接在一起的基础底层、热熔胶中间层和磨料层,基础底层、热熔胶中间层和磨料层三者依次复合连接在一起,基础底层由织物加强层和外胶层组成,基础底层中的织物加强层与外胶层交替分布,这样织物加强层与外胶层彼此连接更加紧密,基础底层的强度和韧性好,其中织物加强层为尼龙纤维、PET纤维、芳纶纤维和基础底布的混合物,尼龙纤维、PET纤维和芳纶纤维三者依次夹杂在四层基础底布内侧,这样织物加强层的强度和韧性好。磨料层的表面复合有一层氮化铬薄膜,增加耐磨能力,磨料层所采用的成分和重量配比如下:碳化硅颗粒20%;氧化铝颗粒15%;二氧化钛颗粒15%;吸水剂15%;氧化物陶瓷20%;镍钨合金15%;其中氧化物陶瓷为Al6Si2O13多孔陶瓷和Mg2Al4Si5O18多孔陶瓷重量份数一比一的混合物;镍钨合金是含有30%重量百分比的Cr和15%重量百分比的Ni的钨基合金。其中织物加强层所采用的成分和重量配比如下:尼龙纤维10%;PET纤维10%;芳纶纤维10%;基础底布70%。另外提供一种防褶皱阻尼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先进行基础底层的制备;第一点:基础底布共有四层,在第一层基础底布的上表面铺设一层芳纶纤维并涂刷外胶层;此外胶层与芳纶纤维融合时在其上方覆盖第二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其特征在于,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基础底层、热熔胶中间层和磨料层,所述基础底层、热熔胶中间层和磨料层三者依次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基础底层由织物加强层和外胶层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其特征在于,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基础底层、热熔胶中间层和磨料层,所述基础底层、热熔胶中间层和磨料层三者依次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基础底层由织物加强层和外胶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层中的织物加强层与外胶层交替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层所用原料的各成分重量份数配比如下:
碳化硅颗粒15-30%;
氧化铝颗粒10-15%;
二氧化钛颗粒15-25%;
吸水剂15-25%;
氧化物陶瓷15-25%;
镍钨合金10-25%;
其中氧化物陶瓷为Al6Si2O13多孔陶瓷和Mg2Al4Si5O18多孔陶瓷重量份数一比一的混合物;
镍钨合金是含有30%重量百分比的Cr和15%重量百分比的Ni的钨基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层的表面复合有一层氮化铬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褶皱阻尼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加强层为尼龙纤维、PET纤维、芳纶纤维和基础底布的混合物,尼龙纤维、PET纤维和芳纶纤维三者依次夹杂在四层基础底布内侧,其中织物加强层的各成分重量份数配比如下:
尼龙纤维12-25%;
PET纤维8-20%;
芳纶纤维10-20%;
基础底布60-70%。


6.一种防褶皱阻尼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S1:先进行基础底层的制备;
S1.1:基础底布共有四层,在第一层基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海谭鸿李元祥杨惠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