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052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为三层一体式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表层面料、芯层透汽膜和里层面料;表层为单面毛巾结构吸湿发热的摇粒绒面料,由涤纶低弹丝构成的地组织上织有由混纺纱构成的绒毛层,该混纺纱由超细涤纶和发热粘胶制备;里层为抗菌网眼针织布,其由涤纶纱、含有纳米银或抗菌金属氧化物的涤纶抗菌纱和弹性氨纶制备;里层面料将体表的湿气吸收并传导到表层面料,表层面料将湿气转化为热能,热能经芯层透汽膜缓慢传导至里层面料,从而实现复合面料持续吸湿放热的良性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促进了人体微环境的稳定,使得穿戴者始终保持温暖、干爽、舒适的穿着体验,保证了面料穿戴时的舒适性、透湿性以及抗菌性能。

An antibacterial, hygroscopic and heating composite fabric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面料
,尤其是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渐增,其中包括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面料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市场需求,纺织行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纺织品被开发出来,如冷感吸湿快干面料、抗菌面料、透汽拒水面料、保暖发热面料等。现有技术中,发热保暖面料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纤维的保暖性能上。吸湿发热纤维具有吸收空气中水分子的同时发出热量达到发热保暖的功能,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材料,但是,吸湿发热纤维的制备成本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对面料的杀菌、抑菌提出要求,以增加一道抵制病菌的防线,尤其是对于专业户外运动功能类面料,户外活动容易出汗并使织物上附着细菌,为保持人体皮肤的健康和维持微环境的稳定,在对面料实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具有抗菌功能。现有面料往往是在表层涂上一层抗菌剂,所带来的抗菌效果并不持久,尤其是在水洗之后,抗菌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失效,无法满足人民对面料抗菌性能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从而保证面料具有良好保暖效果的同时,亦保证了其舒适性、透湿性以及抗菌性能,以维持人体微环境的稳定,在提升面料档次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其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所述复合面料为三层一体式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表层面料、芯层透汽膜和里层面料,所述表层面料为吸湿发热的摇粒绒面料,所述里层面料为抗菌网眼针织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摇粒绒面料为单面毛巾结构,包括由涤纶低弹丝构成的地组织,地组织上织有由混纺纱构成的绒毛层,所述混纺纱由超细涤纶和发热粘胶制备;所述发热粘胶为吸湿发热纤维;所述绒毛层的厚度为0.5mm-1mm。所述摇粒绒面料按重量成分,包括:超细涤纶30-60份,发热粘胶20-30份,涤纶低弹丝30-40份。所述抗菌网眼针织布由涤纶纱、涤纶抗菌纱和弹性氨纶制备;所述涤纶抗菌纱为含有纳米银或抗菌金属氧化物的涤纶纱线。所述抗菌网眼针织布按重量成分,包括:涤纶纱83-93份,涤纶抗菌纱2-5份,弹性氨纶5-12份。所述抗菌网眼针织布的网眼均匀分布,其分布密度为:经向每英寸网眼数量为10-13个,纬向每英寸网眼数量为9-12个;所述抗菌网眼针织布的网眼为圆点状结构,网眼直径为0.4-0.6mm。所述芯层透汽膜为纳米微多孔结构的TPU低透膜,所述芯层透汽膜的厚度为0.01-0.1mm。所述表层面料、芯层透汽膜和里层面料经顺序热压工艺形成层级结构的复合面料。一种所述的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准备表层面料的织造原料,由超细涤纶及发热粘胶混合制备的混纺纱,和涤纶低弹丝;第二步:以涤纶低弹丝作为地组织,将混纺纱在涤纶低弹丝上纬编针织绒毛层,制得表层面料的坯布;第三步:将第二步中表层面料的坯布下机并放入缸内染色,得到表层面料的染色坯布;第四步:将第三步中表层面料的染色坯布中加入起毛剂,并进行烘干预定型;预定型温度为170℃-180℃,通过轧车对该染色坯布进行起毛柔软整理;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表层面料进行刷毛、剪毛,剪毛长度为2-4mm;并对表层绒毛层进行摇粒处理,使得摇粒工序后绒毛层的厚度为0.5-1mm,得到摇粒绒面料;第六步:准备里层面料的织造原料,涤纶纱、涤纶抗菌纱、以及弹性氨纶;第七步:将第六步中的涤纶纱、涤纶抗菌纱、以及弹性氨纶进行纬编针织,得到抗菌网眼针织布,即里层面料的坯布;第八步:将第七步中里层面料的坯布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温度为205℃,机速15Y/min;第九步:将第八步中的里层面料下机并放入缸内染色,得到里层面料的染色坯布;第十步:准备TPU低透膜作为芯层透汽膜;第十一步:将第五步中的表层面料贴合至芯层透汽膜的一侧,在温度85-90℃,机速20m/min工况下贴合并放置10-12小时;第十二步:将第九步中的里层面料贴合至芯层透汽膜的另一侧,在温度85-90℃,机速25m/min工况下贴合,即得到三层结构的复合面料。第三步中,表层面料的坯布的染色,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缸内加除油剂,以1℃/min的速率升温至90℃,前处理45min;步骤二:在步骤一的前处理之后,缸内加高温匀染剂、螯合分散剂、冰醋酸、染料成分,以1℃/min的速率升温至130℃,染色约120min;步骤三:在步骤二的染色之后,以1℃/min的速率降温至90℃,保温20min;接着继续降温至60℃;步骤四:加皂洗剂,皂洗20min;步骤五:将经步骤四处理的表层面料换入清水中,洗20min;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表层面料出缸,并依次经脱水、剖布及烘干,得到染色完成的表层面料;第九步中里层面料的坯布的染色与表层面料的坯布的染色步骤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通过将里层面料设计为网眼针织布结构,在兼顾亲肤性的同时又相比传统的平布类组织以更快的速率将体表的湿气吸收并传导到表层面料;而表层面料为吸湿发热的摇粒绒面料,其将吸附的湿气转化为热能,且表层的绒毛层结构使得水分子与吸湿发热纤维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大,实现更好的吸湿发热效果;表层面料转化的热能经芯层透汽膜缓慢传导至里层面料,从而实现复合面料持续吸湿放热的良性循环,促使人体微环境的稳定,使得穿戴者始终保持温暖、干爽、舒适的穿着体验,实用性强,用户体验感好。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将吸湿发热纤维作为发热粘胶与超细涤纶一起制备成混纺纱,并将混纺纱编织至地组织构成单面毛巾结构的表层面料,即将成本较高的吸湿发热纤维与超细涤纶、涤纶低弹丝结合构成复合的表层面料,有效使用了吸湿发热纤维吸收空气中水分子的同时发出热量达到发热保暖的功能,在保证发热保暖的同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表层面料上的绒毛层还能够保留更多的静止空气,使得面料的保暖效果更好;芯层透汽膜采用纳米微多孔结构的TPU低透膜,其能使水分子从里层至外层单向通过,并有效阻止外部水分进入里层,以保障里层干燥舒适的环境,芯层透汽膜防水防湿的同时兼具透气性;里层面料中的涤纶抗菌纱为含有纳米银或是含有抗菌金属氧化物的涤纶纱线,使得复合面料具有永久的抗菌、抑菌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里层面料的编织工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里层面料编织时的织针排列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里层面料编织时织针的三角排列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复合面料与参照样的吸湿发热效果对比图。其中:1、表层面料;2、芯层透汽膜;3、里层面料;11、绒毛层;4、皮肤表层。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面料为三层一体式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表层面料(1)、芯层透汽膜(2)和里层面料(3),所述表层面料(1)为吸湿发热的摇粒绒面料,所述里层面料(3)为抗菌网眼针织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面料为三层一体式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表层面料(1)、芯层透汽膜(2)和里层面料(3),所述表层面料(1)为吸湿发热的摇粒绒面料,所述里层面料(3)为抗菌网眼针织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粒绒面料为单面毛巾结构,包括由涤纶低弹丝构成的地组织,地组织上织有由混纺纱构成的绒毛层(11),所述混纺纱由超细涤纶和发热粘胶制备;所述发热粘胶为吸湿发热纤维;所述绒毛层(11)的厚度为0.5mm-1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粒绒面料按重量成分,包括:超细涤纶30-60份,发热粘胶20-30份,涤纶低弹丝30-4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网眼针织布由涤纶纱、涤纶抗菌纱和弹性氨纶制备;所述涤纶抗菌纱为含有纳米银或抗菌金属氧化物的涤纶纱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网眼针织布按重量成分,包括:涤纶纱83-93份,涤纶抗菌纱2-5份,弹性氨纶5-12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网眼针织布的网眼均匀分布,其分布密度为:经向每英寸网眼数量为10-13个,纬向每英寸网眼数量为9-12个;所述抗菌网眼针织布的网眼为圆点状结构,网眼直径为0.4-0.6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透汽膜(2)为纳米微多孔结构的TPU低透膜,所述芯层透汽膜(2)的厚度为0.01-0.1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面料(1)、芯层透汽膜(2)和里层面料(3)经顺序热压工艺形成层级结构的复合面料。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表层面料(1)的织造原料,由超细涤纶及发热粘胶混合制备的混纺纱,和涤纶低弹丝;
第二步:以涤纶低弹丝作为地组织,将混纺纱在涤纶低弹丝上纬编针织绒毛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鸿国际集团中锦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