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2745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去毛刺装置,包括固定座、径向驱动机构和刮刀组;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定位座,定位座的内腔上侧形成有定位腔,定位座上设有定位工装,定位工装将齿圈固定在定位腔内,固定座的柱面在两侧形成有避让开口;两个径向驱动机构均包括滑轨和支撑块,两滑轨通过避让开口贯穿固定座,并分别受驱动而沿两避让开口滑移,两支撑块下端分别固接在两个滑轨末端且从固定座内腔伸入定位腔中;刮刀组包括上刮刀和下刮刀两把刮刀,两刮刀分别安装在两支撑块顶端;两刮刀在靠近定位座一侧形成刀头,上刮刀的刀头用于与卡簧槽的上侧面接触,下刮刀的刀头用于与卡簧槽的下侧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去毛刺装置,便于清除内壁上卡簧槽壁面毛刺。

Debur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去毛刺装置
本技术属于去毛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去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去毛刺是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很重要的工序。它不仅影响后序的加工,也影响着工件的质量,装配精度,甚至影响着箱子的寿命及噪音等。在样件开发及小批的加工中一般用手工挫来去除毛刺,或者采用手工的电动(气动)工具来去除。除此之外,目前还有很多去毛刺的方法,比如热能去毛刺,电化学去毛刺,冷冻去毛刺,雕刻机去毛刺,电解去毛刺,高压水去毛刺,超声波去毛刺。但是针对复杂形状,毛刺硬而且较大的工件,采用传统的手段,不是成本过高,就是去除效果不理想,目前还欠缺比较成熟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解决这个问题。本装置针对于一种行星系变速箱内的端齿结构的行星齿圈,如图1所示,卡簧槽壁面上的毛刺,很难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去毛刺装置,以便于清除齿圈内壁上卡簧槽壁面上的毛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去毛刺装置,包括固定座、径向驱动机构和刮刀组;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定位座,定位座的内腔与固定座的内腔相互连通,定位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毛刺装置,包括固定座(2)、径向驱动机构(4)和刮刀组(6),其特征在于:固定座(2)上转动连接有定位座(3),定位座(3)的内腔与固定座(2)的内腔相互连通,定位座(3)的内腔上侧形成有定位腔(32),定位座(3)上设有定位工装(34),定位工装(34)将齿圈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定位腔(32)内,固定座(2)的柱面在两侧形成有避让开口(21);两个径向驱动机构(4)均包括滑轨(41)和支撑块(42),两滑轨(41)通过避让开口(21)贯穿固定座(2),并分别受驱动而沿两避让开口(21)滑移,两支撑块(42)下端分别固接在两个滑轨(41)末端且从固定座(2)内腔伸入定位腔(32)中;刮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毛刺装置,包括固定座(2)、径向驱动机构(4)和刮刀组(6),其特征在于:固定座(2)上转动连接有定位座(3),定位座(3)的内腔与固定座(2)的内腔相互连通,定位座(3)的内腔上侧形成有定位腔(32),定位座(3)上设有定位工装(34),定位工装(34)将齿圈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定位腔(32)内,固定座(2)的柱面在两侧形成有避让开口(21);两个径向驱动机构(4)均包括滑轨(41)和支撑块(42),两滑轨(41)通过避让开口(21)贯穿固定座(2),并分别受驱动而沿两避让开口(21)滑移,两支撑块(42)下端分别固接在两个滑轨(41)末端且从固定座(2)内腔伸入定位腔(32)中;刮刀组(6)包括上刮刀(61)和下刮刀(62)两把刮刀,两刮刀分别安装在两支撑块(42)顶端;两刮刀在靠近定位座(3)一侧形成刀头(63),上刮刀(61)的刀头(63)用于与卡簧槽(a)的上侧面接触,下刮刀(62)的刀头(63)用于与卡簧槽(a)的下侧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驱动机构(4)还包括径向驱动组件(43),径向驱动组件(43)包括径向弹性件(431),径向弹性件(431)使滑轨(41)始终具有带动刮刀插入卡簧槽(a)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刮刀分别通过轴向驱动机构(5)安装在两支撑块(42)顶端,轴向驱动机构(5)驱动刮刀在支撑块(42)上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轴向驱动机构(5)包括限位螺栓(51)、调节螺栓(52)和轴向弹性件(53);两根限位螺栓(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桐王文忠王远孙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海同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