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64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安装基座、下模安装基座、上模镶块组、下模镶块组、第一传动纵梁、第二传动纵梁、卡爪组以及三轴驱动结构;上模安装基座与下模安装基座相对设置,上模镶块组与下模镶块组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上模安装基座与下模安装基座上;第一传动纵梁和第二传动纵梁对称布置在下模安装基座两侧;卡爪组包括:多支卡爪;任一下模镶块两侧均布置有一个卡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第一传动纵梁和第二传动纵梁上;三轴驱动结构分别与第一传动纵梁和第二传动纵梁相连,驱动第一传动纵梁和第二传动纵梁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且结构简单操作高效。

A multi position fast beat continuous stamp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级进模生产具有工艺紧凑、生产节拍快、材料利用率高等显著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家电制造等诸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对稍复杂的零件,或有拉延工序的零件,级进模较难实现,往往需要复杂的结构设计,导致操作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级进模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材料利用率低,不适于复杂结构零件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安装基座、下模安装基座、上模镶块组、下模镶块组、第一传动纵梁、第二传动纵梁、卡爪组以及三轴驱动结构;所述上模安装基座与所述下模安装基座相对设置,所述上模镶块组与所述下模镶块组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上模安装基座与所述下模安装基座上;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对称布置在所述下模安装基座两侧;所述卡爪组包括:多支卡爪;任一所述下模镶块两侧均布置有一个卡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上;所述三轴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相连,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镶块上设置有零件定位栓。进一步地,所述卡爪包括:三指卡爪。进一步地,所述卡爪还包括:翘杆、枢转芯轴、第一压紧垫、第二压紧垫以及复位弹簧;所述翘杆的中部通过所述枢转芯轴与所述三指卡爪中的第一指枢转相连;所述第一压紧垫固定在所述翘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压紧垫固定在所述翘杆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压紧垫与所述枢转芯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压紧垫与所述枢转芯轴的连线的呈钝角,且所述钝角朝向其它两指之间;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翘杆与所述三指卡爪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三指卡爪的第二指和第三指上设置有第三压紧垫。进一步地,所述三轴驱动结构为三轴丝杆驱动支架;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与分别与所述三轴丝杆驱动支架相连。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通过上模安装基座和下模安装基座分别固定上模镶块组和下模镶块组,从而形成多对模具同步冲压结构,简化结构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提升操作效率;通过第一传动纵梁和第二传动纵梁作为卡爪组的移动载具,在三轴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形成沿X轴、Y轴和Z轴的三维移动行程,从而实现物料在多组模具之间的移动,实现高效的快节拍的连续冲压操作,大幅提升了操作效率的同时,结构也十分简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卡爪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卡爪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传动纵梁和第二传动纵梁的行程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位镶块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级进模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材料利用率低,不适于复杂结构零件的技术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安装基座、下模安装基座4、上模镶块组、下模镶块组8、第一传动纵梁6、第二传动纵梁10、卡爪组7以及三轴驱动结构。具体来说。所述上模安装基座与所述下模安装基座4相对设置,所述上模镶块组与所述下模镶块组8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上模安装基座与所述下模安装基座上;从而形成基于所述上模安装基座与所述下模安装基座4的同步冲压结构。所述第一传动纵梁6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10对称布置在所述下模安装基座4两侧;一般所述第一传动纵梁6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10的延伸方向为物料的流动方向。参见图4和图5,所述卡爪组7包括:多支卡爪;任一所述下模镶块两侧均布置有一个卡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纵梁6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10上;也就是说,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纵梁6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10作为卡爪载具,实现统一移动,从而能够协调,顺畅的实现零件坯料13在不同工位转移,值得说明的是,同时转移所有工位上的零件坯料,也就是说,形成了一个多工艺循环处理路径,实际上同时处理了多个工件,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操作结构的步调一致,也大幅提升了加工质量和顺畅性。所述三轴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相连,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纵梁6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10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也就是,实现了横向往复行程,竖向往复行程,以及纵向往复行程,分别对应工位间转移,零件坯料13的抬起和放下,以及夹取和释放。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镶块上设置有零件定位栓9,用于固定零件坯料13。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爪包括:三指卡爪。进一步地,所述卡爪还包括:翘杆7-9、枢转芯轴、第一压紧垫7-1、第二压紧垫7-3以及复位弹簧7-4。所述翘杆7-9的中部通过所述枢转芯轴与所述三指卡爪中的第一指7-5枢转相连;从而可以形成类似跷跷板性的结构,其中,所述翘杆7-9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三指卡爪的爪心内,所述翘杆7-9的第二端与其它两指相对。所述第一压紧垫7-1固定在所述翘杆7-9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压紧垫7-3固定在所述翘杆7-9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压紧垫7-1与所述枢转芯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压紧垫7-3与所述枢转芯轴的连线的呈钝角,且所述钝角朝向其它两指之间;也就是说,所述翘杆7-9呈折线杆。在板料14进入到三指卡爪的爪心后,推动所述翘杆7-9的内侧杆身向上移动,所述翘杆7-9随即产生转动,所述翘杆7-9的外侧杆身向下压紧所述板料14。所述复位弹簧7-4连接在所述翘杆7-9与所述三指卡爪之间,一般来说所述翘杆7-9处于非压紧状态下,所述复位弹簧7-4可设置成非预紧状态,当所述翘杆7-9转动时,即刻产生复位作用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7-4设置在爪心内,因此是压紧复位弹簧7-4。进一步地,所述三指卡爪的第二指7-6和第三指上设置有第三压紧垫7-2。所述卡爪通过紧固件7-8固定在第一传动纵梁6或第二传动纵梁10上。一般来说,所述三指卡爪的主体7-7作为固定主体。进一步地,所述三轴驱动结构为三轴丝杆驱动支架;所述第一传动纵梁6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10与分别与所述三轴丝杆驱动支架相连。具体来说,所述三轴丝杆驱动支架包括:一个施力支架,三根丝杆以及与之相连的三个伺服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安装基座、下模安装基座、上模镶块组、下模镶块组、第一传动纵梁、第二传动纵梁、卡爪组以及三轴驱动结构;/n所述上模安装基座与所述下模安装基座相对设置,所述上模镶块组与所述下模镶块组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上模安装基座与所述下模安装基座上;/n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对称布置在所述下模安装基座两侧;/n所述卡爪组包括:多支卡爪;/n任一所述下模镶块两侧均布置有一个卡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上;/n所述三轴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相连,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安装基座、下模安装基座、上模镶块组、下模镶块组、第一传动纵梁、第二传动纵梁、卡爪组以及三轴驱动结构;
所述上模安装基座与所述下模安装基座相对设置,所述上模镶块组与所述下模镶块组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上模安装基座与所述下模安装基座上;
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对称布置在所述下模安装基座两侧;
所述卡爪组包括:多支卡爪;
任一所述下模镶块两侧均布置有一个卡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上;
所述三轴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相连,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纵梁和所述第二传动纵梁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镶块上设置有零件定位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快节拍连续冲压模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新平魏星祝洪川赵刚潘利波杨庚蔚徐耀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