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253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发光体及至少一枢接装置,每个发光体包括一个壳体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至少一光源,每两个相邻的发光体之间设置一个枢接装置,且该枢接装置连接该两个发光体以使该两个发光体之间形成枢轴连接。该照明装置由多个发光体通过枢轴连接形成,一方面,该照明装置的发光亮度可通过设定发光体的数量来达成;另一方面,形成枢轴连接的多个发光体可较方便地组装成该照明装置,并且组装后每个发光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因此可通过调整该多个发光体的发光角度,使该照明装置获得较佳的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由多个发光体组装而成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照明装置,如白炽灯、荧光灯、卤素灯等,其通常都设计有适当大小的体积以方便进行 运输,对应于该体积的照明装置可发出一定强度的光线对周围环境起照明作用。然而,对于 某些特殊的场所,如舞台、球场等,其需要具较大照明面积或具高亮度的照明装置以提供照 明,具体可参阅Michael S. Shur等人在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 93, No. 10 (1005年10月)中发表的"Solid-State Lighting: Toward Superior Illumination" ^■ 文。为了使照明装置具高亮度或具较大照明面积,通常需将照明装置的体积相应制造得较大 以容纳多个发光元件并对该多个发光元件进行散热,这无形中增加了照明装置的运输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由多个发光体组装而成的照明装置实为必要。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由多个发光体组装而成的照明装置。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多个发光体及至少一枢接装置,每个发光体包括一个壳体及设置 在该壳体内的至少一光源,每两个相邻的发光体之间设置一个枢接装置,且该枢接装置连接 该两个发光体以使该两个发光体之间形成枢轴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该照明装置由多个发光体通过枢轴连接形成, 一方面,该照明装置的 发光亮度可通过设定发光体的数量来达成,因此组成该照明装置的每个发光体可设定为具有 适中的体积,从而便于对其进行运输;另一方面,形成枢轴连接的多个发光体可较方便地组 装成该照明装置,并且组装后每个发光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因此可通过调整该多 个发光体的发光角度,使该照明装置获得较佳的发光效果。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发光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l,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IO,其包括多个发光体ll及至少一 枢接装置13。该发光体11包括一个壳体113,以及设置在该壳体113内的至少一光源115。该至少一光 源115可选自发光二极管、白炽灯、荧光灯、气体放电灯、红外线灯、冷阴极荧光灯或卤素 灯。该壳体113包括一个前面板110,以及位于该前面板110的两端且形成相对设置的一个第 一侧面112、 一个第二侧面114,其中,该前面板110为一个透明板,该至少一光源115发出的 光线可透过其发射至外界;该枢接装置13包括设置在第一侧面112上的且形成相对的两个第 一承接部1120,以及设置在第二侧面114上的一个第二承接部1140,且该两个第一承接部 1120及该第二承接部1140分别开设一个通孔100。请一起参阅图2,该枢接装置13进一步包括对应于多个发光体11的至少一连接轴130。每 个连接轴130穿过每个发光体11的两个第一承接部1120上的通孔100,以及与该发光体ll相邻 的发光体11的第二承接部1140上的通孔100,从而使该多个发光体ll之间形成枢轴连接。可 以理解的是,由于每个发光体11的两个第一承接部1120相对设置,从而使该照明装置10组装 后,每个发光体11的第二承接部1140位于与其相邻的发光体11的两个第一承接部1120之间, 并进一步分别与该两个第一承接部1120相抵靠,因此,通过设置该第一承接部1120及第二承 接部1140可增强照明装置l 0的组装稳定性。该多个发光体ll形成枢轴连接,使得每个发光体11可绕与其对应的连接轴130旋转,因 此,组装后的照明装置10所包含的多个发光体11分别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该多个发光体 ll的发光角度可分别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图2所示,该多个发光体ll排布成一圆弧状,其 所发出的光具聚集效果,可适用于需要强光照射的场合。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该多个发光 体ll也可排布成一平面状(图未示),以提供大面积照射的平面光源。请进一步参阅图3,该照明装置10可进一步包括对应于多个发光体11的多个散热装置15 。每个散热装置15包括一个基座151,以及设置在该基座151上的多个散热鳍片152,其中,5该基座151贴附在一电路板117上,该电路板117上进一步设置该至少一光源115,使得该散热 装置15与该至少一光源115形成热性连接,该至少一光源115散发出的热量可传导至该散热装 置15的多个散热鳍片152上进行散热,从而使得该照明装置10具良好的散热性能,以稳定控 制至少一光源115的发光特性。可以理解的是,该散热装置15可组装在该发光体11的壳体 113上,其也可与该壳体113—体成型,以简化该照明装置10的组装步骤。请参阅图4及图5,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30,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照 明装置10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枢接装置33包括相适配的一个凹槽3120及一个凸起 3140,该凹槽3120设置在发光体31的第一侧面312上,该凸起3140设置在发光体31的第二侧 面314上,且每个发光体31的凸起3140收容于与该发光体31相邻的发光体31的凹槽3120内, 从而使该多个发光体31之间形成枢轴连接。具体地,该凸起3140为一圆柱形凸起,该凹槽 3120的横截面对应设置为一优弧,如图5所示,操作者只需将发光体31的凸起3140滑动设置 入与其相邻的发光体31的凹槽3120内,即可实现将多个发光体31组装成照明装置30。请参阅图6及图7,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50,其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 照明装置1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每个连接轴530为相连且并列设置的两个柱状凸起 ,发光体51的第一侧面512及第二侧面514上分别设置为凹槽5120、 5140,每个连接轴530的 两个柱状凸起分别收容在每个发光体51的第一侧面512上的凹槽5120内,以及与该发光体51 相邻的发光体51的第二侧面514上的凹槽5140内,从而使该多个发光体51之间形成枢轴连接 。具体地,该柱状凸起为一圆柱形凸起,该凹槽的横截面对应设置为一优弧,如图7所示, 操作者只需将该圆柱形凸起滑动设置入相邻设置的两个发光体51的凹槽5120、 5140内,即可 实现将多个发光体51组装成照明装置50。进一步地,该照明装置50中,多个相邻的发光体51所对应的连接轴530可为一体成型, 如图6所示出的四个发光体51,其仅对应设置一体成型的一个连接轴530进行连接,同样可达 成使该多个发光体51(图6及图7中示出四个)之间形成枢轴连接的目的。请参阅图8,本专利技术 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70,其与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50基本相同,不同之 处仅在于多个发光体71形成一发光体阵列711,且该照明装置70进一步包括一个支承部件 77,该支承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多个发光体及至少一枢接装置,每个发光体包括一个壳体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至少一光源,每两个相邻的发光体之间设置一个枢接装置,且该枢接装置连接该两个发光体以使该两个发光体之间形成枢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美芝陈俊达赖志铭曾金丰谌秉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