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权专利>正文

球类捡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36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球类捡拾器,其具有一拾球罩、一弹性网、一管体、及一弹性环。拾球罩形成有一拾球开口及一进球通道。弹性网固设于罩体的拾球开口。管体的一端设置于罩体的进球通道。管体形成有一侧开口,弹性环套设于管体并通过管体的侧开口。通过操作时让球通过弹性网,使球被集中于拾球罩内,达到让操作者不用在捡球过程中多次弯腰的效果。除了可避免因弯腰而消耗体力及造成腰部受伤,一次还可捡取多个球,大幅缩短捡球时间,让操作者能集中精力于球技的精进上。

Ball pick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类捡拾器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体育器材,特别是关于一种搜集球类的器材。
技术介绍
对于许多体育练习而言,特别是球类运动,需要准备大量的球让运动员使用。例如桌球或高尔夫球,在运动员练习中,球会散落在场地各处。若球用完则须要将所有的球搜集回来,才能继续练习。而在捡球时,每捡一颗球都要弯一次腰,不仅在练习外的活动消耗体力,久了还可能会受伤。若以机器捡球的成本又太高,且于地面特殊状况下又无法运作。在不捡球则无球可用的困境下,提出一种佳的改善方案,乃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球类捡拾器能提升捡球的效率,且操作者不必费力地一再弯腰。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球类捡拾器具有:一拾球罩,其形成有一拾球开口、一进球通道、及一容置空间,该拾球开口的口径大于该进球通道的口径,该容置空间位于该拾球开口与该进球通道之间;一弹性网,其设置于该罩体的该拾球开口;一管体,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开放端;该管体的固定端设置于该罩体的该进球通道;该管体形成有一内部空间及至少一侧开口,该管体的该内部空间与该罩体的该容置空间相连通,且该至少一侧开口连通于该内部空间;一限位片体,其一端设置于该罩体的该进球通道,并向远离该管体的方向延伸而位于该罩体的该容置空间内;以及一至少一弹性环,其套设于该管体并通过该管体的该至少一侧开口及该内部空间。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球类捡拾器中,该拾球罩呈一网状罩体。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球类捡拾器中,该限位片体与该拾球罩一体成形。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球类捡拾器中,该限位片体与该管体固定端一体成形。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球类捡拾器中,该管体具有多个管件,该多个管件彼此串接,且其中一该至少一侧开口形成于最远离该拾球罩的该管件上。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球类捡拾器中:该管体具有二管件,该二管件分别为一第一管件及一第二管件;该第一管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管件的该第一端即为该管体的该固定端,且其中该至少一侧开口形成于该第一管件的该第一端的侧面;以及该第二管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第一管体的该第二端,且该第一管件与该第二管件相连通;该管体的该开放端为该第二管件相对于该第一管件的一端部。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球类捡拾器中:该至少一侧开口共有二侧开口,且分别为一第一侧开口及一第二侧开口;该第一侧开口形成于该第一管件的该第一端的侧面;该第二侧开口形成于该第二管件上相对于该第一管件的一端的侧面;且该至少一弹性环共有二弹性环,且分别为一第一弹性环及一第二弹性环;该第一弹性环套设于该第一侧开口,而该二弹性环套设于该第二侧开口。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球类捡拾器中:该至少一侧开口共有二侧开口,且分别为一第一侧开口及一第二侧开口;该第一侧开口形成于该管体的该固定端的侧面,该第二侧开口形成于该管体的该开放端的侧面;且该至少一弹性环共有二弹性环,且分别为一第一弹性环及一第二弹性环;该第一弹性环套设于该第一侧开口,该二弹性环套设于该第二侧开口。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球类捡拾器中,该拾球罩具有:一罩体,其形成有该拾球开口、该进球通道、及该容置空间;以及一框体,其固设于该罩体的该拾球开口;该弹性网固设于该框体。可选的,如前所述的球类捡拾器中,该管体包含一可弯管件及一直管件,该可弯管件的一端连通于该拾球罩,另一端连通于该直管件。因此,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操作时让球通过弹性网,使球被集中于拾球罩内,达到让操作者不用在捡球过程中多次弯腰的效果。除了可避免因弯腰而消耗体力及造成腰部受伤,一次还可捡取多个球,大幅缩短捡球时间,让操作者能集中精力于球技的精进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拾球罩分解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拾球罩的另一态样的侧视示意图。图3C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拾球罩的另一态样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拾球罩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管体的开放端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接合处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倒置后的拾球罩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倒置后的拾球罩与限位片体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呈网状的罩体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管体伸直时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管体弯曲时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首先请参考图1及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球类捡拾器,其第一实施例中具有一拾球罩10、一弹性网20、一管体30、一弹性环40、及一限位片体50。拾球罩10可为一半球状、漏斗状、或钟形的罩体11,且拾球罩10的罩体11形成有一拾球开口111、一进球通道112、及一容置空间。拾球开口111与进球通道112分别位于拾球罩10的两端,而容置空间位于拾球开口111与进球通道112之间,因此拾球罩10的壁面及容置空间皆由拾球开口111向进球通道112渐缩。拾球开口111的口径大于进球通道112的口径。弹性网20固设于罩体11的拾球开口111,且弹性网20的网眼宽度小于球的直径。于拾球罩10的第一实施例中,拾球罩10可具有一框体12,框体12可拆卸地设置于罩体11的拾球开口111周缘,而弹性网20固设于框体12。换言之,于此实施例中,弹性网20与框体12的结构可类似于羽球拍或网球拍。然而,并不以此为限。管体30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开放端。管体30的固定端可拆卸地设置于罩体11的进球通道112。管体30形成有一内部空间,当管体30接合于罩体11时,管体30的内部空间与罩体11的容置空间相连通。管体30可包含多个管件300。于第一实施例中,管体30共包含三个管件300,各管件300的两端皆为开口端,且分别为大口径部及小口径部。任一管件300的小口径部恰能嵌设于另一管件300的大口径部内,以使两管件300接合固定。此外,任一管件300的小口径部也恰能嵌设于进球通道112,以使管件300能于拾球罩10接合。管件300上形成有一侧开口与管体30的内部空间连通。然而,当多个管件300接合后,于管件300的接合处,管件300上的侧开口会由内侧被另一管件300的小口径部所遮挡,使该侧开口无法与管体30的内部空间连通。换言之,当多个管件300接合后,只有未与另一管件300接合的管件300的侧开口能与管体30的内部空间连通。管件300的口径大于球的直径,借此球能通过管体30。当多个管件300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类捡拾器,其特征在于,具有:/n一拾球罩,其形成有一拾球开口、一进球通道、及一容置空间,该拾球开口的口径大于该进球通道的口径,该容置空间位于该拾球开口与该进球通道之间;/n一弹性网,其设置于该罩体的该拾球开口;/n一管体,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开放端;该管体的固定端设置于该罩体的该进球通道;该管体形成有一内部空间及至少一侧开口,该管体的该内部空间与该罩体的该容置空间相连通,且该至少一侧开口连通于该内部空间;/n一限位片体,其一端设置于该罩体的该进球通道,并向远离该管体的方向延伸而位于该罩体的该容置空间内;以及/n一至少一弹性环,其套设于该管体并通过该管体的该至少一侧开口及该内部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类捡拾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拾球罩,其形成有一拾球开口、一进球通道、及一容置空间,该拾球开口的口径大于该进球通道的口径,该容置空间位于该拾球开口与该进球通道之间;
一弹性网,其设置于该罩体的该拾球开口;
一管体,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开放端;该管体的固定端设置于该罩体的该进球通道;该管体形成有一内部空间及至少一侧开口,该管体的该内部空间与该罩体的该容置空间相连通,且该至少一侧开口连通于该内部空间;
一限位片体,其一端设置于该罩体的该进球通道,并向远离该管体的方向延伸而位于该罩体的该容置空间内;以及
一至少一弹性环,其套设于该管体并通过该管体的该至少一侧开口及该内部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类捡拾器,其特征在于,该拾球罩呈一网状罩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类捡拾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片体与该拾球罩一体成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类捡拾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片体与该管体固定端一体成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类捡拾器,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多个管件,该多个管件彼此串接,且其中一该至少一侧开口形成于最远离该拾球罩的该管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类捡拾器,其特征在于:
该管体具有二管件,该二管件分别为一第一管件及一第二管件;
该第一管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管件的该第一端即为该管体的该固定端,且其中该至少一侧开口形成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权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权何瓒香刘冠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