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979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9:29
连接器(1)具有第1连接器框体(2)、第2连接器框体(3)和第1电容器(6a)。第1连接器框体(2)具有:第1连接端子(22),其与框架接地图案(52)连接;以及第1电容器连接部(26),其与第1连接器框体(2)的上表面(25)相比位于插头框体连接部(23)侧。第2连接器框体(3)具有:变压器或共模扼流圈;第2连接端子(32),其与信号接地图案(53)连接;以及第2电容器连接部(36),其与配置有变压器或共模扼流圈的场所相比位于第2连接端子(32)侧。第1电容器(6a)将第1电容器连接部(26)和第2电容器连接部(36)连接。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通信用线缆进行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近年,电子仪器的小型化、高密度安装化甚至低电压化发展,变得难以确保印刷电路基板中的抗噪性能。在上述状况中,要求满足安装限制及对策成本限制,并确保按照所要求的规格的抗噪性能。近年,伴随仪器的IoT(InternetofThings)化,仪器间及仪器和通信网络之间的连接数量爆炸式地增加。关于需要实时的控制的仪器,需要将仪器和控制装置通过通信用线缆进行连接,使用控制装置对仪器进行控制。因此,对通信用线缆进行连接的连接器是必须的,连接器的内部中的抗噪性能的强化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关于连接器,提出了使用共模扼流圈或变压器的噪声的减少方法。例如,为了防止电磁噪声向外部扩散,提出了将在树脂罩内置的噪声对策部件和共模扼流圈由金属壳体覆盖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金属壳体为连接器框体。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76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防止噪声从连接器的内部的通信信号线向连接器的外部扩散,将噪声对策部件和共模扼流圈由金属壳体覆盖的技术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n第1连接器框体,其具有对通信用线缆插头的插头框体部进行连接的插头框体连接部、与在电路基板设置的框架接地图案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以及与上表面相比位于所述插头框体连接部侧并且设置有所述第1连接端子的第1电容器连接部;/n变压器或共模扼流圈;/n第2连接器框体,其从所述第1连接器框体分离,具有与在所述电路基板设置的信号接地图案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以及与配置有所述变压器或所述共模扼流圈的场所相比位于所述第2连接端子侧并且设置有所述第2连接端子的第2电容器连接部;以及/n第1电容器,其将所述第1连接器框体所具有的所述第1电容器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器框体所具有的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连接器框体,其具有对通信用线缆插头的插头框体部进行连接的插头框体连接部、与在电路基板设置的框架接地图案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以及与上表面相比位于所述插头框体连接部侧并且设置有所述第1连接端子的第1电容器连接部;
变压器或共模扼流圈;
第2连接器框体,其从所述第1连接器框体分离,具有与在所述电路基板设置的信号接地图案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以及与配置有所述变压器或所述共模扼流圈的场所相比位于所述第2连接端子侧并且设置有所述第2连接端子的第2电容器连接部;以及
第1电容器,其将所述第1连接器框体所具有的所述第1电容器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器框体所具有的所述第2电容器连接部连接,
所述上表面是所述第1连接器框体的上表面,
所述变压器或所述共模扼流圈配置于所述第2连接器框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1个或多个电容器,该电容器将所述第1连接器框体和所述第2连接器框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连接基板,该连接基板配置于所述第2连接器框体的内部,设置有对所述第2连接器框体进行连接的第3连接端子、以及对所述电路基板的通信信号线的信号连接端子进行连接的第1通信信号线用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冈雄大入船义章明石宪彦鹫野将臣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