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94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输机械工程领域并涉及用于车辆、主要是火车列车的摩擦减震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摩擦减震器包括壳体(1),该壳体具有底部(2)和由壁(4)形成的孔口(3),所述壁的内表面(fv)形成交替的工作床(V1)和连接床(V2),所述摩擦减震器还包括摩擦组件(5),该摩擦组件包括压力楔(6)和与之接触的保持楔(7)。所述保持楔(7)设置有与所述孔口(3)的壁(4)的内表面(fv)相邻的摩擦表面(fp),而回位和保持装置(8)位于底部(2)和摩擦组件(5)之间。保持楔(7)的摩擦表面(fp)与所述孔口(3)的壁(4)在工作床(V1)中的内表面(fv)之间的接触面积(S1)超过在连接床(V2)中的对应接触面积(S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摩擦减震器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摩擦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机械工程领域,并且主要涉及用于火车车厢的自动联接器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从[1,专利US6478173,IPCB61G9/10;B61G11/14;B61G9/18;B61G9/06,优先权日期13/02/2001,公布日期12/11/2002]中已知一种现有技术的摩擦减震器,其包括具有底部的壳体,该壳体的壁形成六边形孔口,摩擦组件位于该孔口中,这种摩擦组件包括压力楔和保持楔,保持楔与所述压力楔和孔口的内壁接触,其中具有支承板的回位和保持装置位于摩擦组件和底部之间。定心杆沿着主轴线穿过回位和保持装置以及摩擦组件的压力楔。摩擦减震器的这种设计具有充足的功率容量,但是在工作期间趋于劣化。这是由于摩擦减震器在这样的条件状况下工作,即,其主轴线水平地定向并且因孔口的形状使其内表面在平行于底部的任何区段中形成规则的六边形。当孔具有这种形式时,其壁具有相等的厚度。当减震器在水平姿态工作时,它还会受到重力的影响,重力趋于使压力楔和保持楔远离主轴线朝向供安装在车厢的自动联接装置中的摩擦减震器搁靠在其上的壁移位。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减震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底部(2)和由壁(4)形成的孔口(3),所述壁(4)的内表面(fv)形成交替的工作床(V1)和连接床(V2),所述摩擦减震器还包括摩擦组件(5),所述摩擦组件包括压力楔(6)和与所述压力楔接触的保持楔(7),所述保持楔(7)设置有与所述孔口(3)的壁(4)的内表面(fv)相邻的摩擦表面(fp),而回位和保持装置(8)位于所述底部(2)和摩擦组件(5)之间,其中,保持楔(7)的摩擦表面(fp)与所述孔口(3)的壁(4)在工作床(V1)中的内表面(fv)之间的接触面积(S1)超过在连接床(V2)中的对应接触面积(S2)。/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1 EA 2017/EA/00491.一种摩擦减震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底部(2)和由壁(4)形成的孔口(3),所述壁(4)的内表面(fv)形成交替的工作床(V1)和连接床(V2),所述摩擦减震器还包括摩擦组件(5),所述摩擦组件包括压力楔(6)和与所述压力楔接触的保持楔(7),所述保持楔(7)设置有与所述孔口(3)的壁(4)的内表面(fv)相邻的摩擦表面(fp),而回位和保持装置(8)位于所述底部(2)和摩擦组件(5)之间,其中,保持楔(7)的摩擦表面(fp)与所述孔口(3)的壁(4)在工作床(V1)中的内表面(fv)之间的接触面积(S1)超过在连接床(V2)中的对应接触面积(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减震器,其中,形成工作床(V1)和连接床(V2)的壁(4)的内表面(fv)是直的并且在彼此之间形成角度(θ1,θ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普罗科普奇克
申请(专利权)人:阿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哈拉瓦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白俄罗斯;BY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