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结的磁场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73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磁场传感器直接将磁敏感晶体管与电阻形成的差分放大电路集成在氮化镓/铝镓氮的高电子迁移率的异质结衬底上,将传感与放大部分集成,无需额外的传感器。其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的优点。此外,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场传感器建立在氮化硅/铝镓氮衬底上,高电子迁移率带来高灵敏度的优点,而宽禁带使得器件具有耐高温和环境干扰的特性。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场传感器还可以与其他功能部件,如射频模块等,共集成在同一衬底上,从而实现具有不同功能应用的系统。

A magnetic field sensor based on GaN / AlGaN heteroj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结的磁场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半导体磁场传感器。
技术介绍
磁场探测器指的是可将环境中的磁场信息转换为电学信号输出的一类传感器件。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磁场信息占据了重要的作用。磁场探测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可应用于电流传感,位移传感,磁存储器和导航等领域。目前,磁场传感器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而基于各种不同原理的磁场传感器被研发出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根据待测量磁场的大小,磁传感器可一般分为几种类型。如果目标磁场大于地球磁场(约为60μT),则传感器不需要非常灵敏。而为了测量大于地磁噪声(约0.1nT)的地球噪场,需要灵敏度更高的传感器。为了测量低于地磁噪声的场,必须采用更灵敏的磁场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主要用于医疗和生物医学应用,例如MRI和分子标记等。磁场测量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如霍尔效应传感器,磁晶体管,巨磁阻(GMR)磁力计,磁隧道结磁力计,磁光传感器,MEMS类型的传感器,搜索线圈磁场传感器和SQUID磁力计等。而其中与半导体芯片技术和工艺最兼容的常用磁传感器一般为霍尔效应传感器和磁晶体管等。传统的霍尔效应传感器属于被动传感器件,本身不具备任何信号放大的能力,必须外接额外的信号放大器,因而不利于单片集成。在磁晶体管传感器中,基于分裂漏极结构的磁敏感晶体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利用磁场产生的洛伦兹力改变晶体管中的电子运动方向,从而在对称的分裂漏极中形成非平衡电流差值。分裂漏极结构的磁敏感晶体管与传统CMOS结构和工艺高度兼容,因此它可与后续的信号处理和转换电路集成在一起,形成单片集成式的传感器。然而目前分裂漏极磁敏晶体管大部分使用硅基衬底,易于受温度和电场等外界因数影响,且由于硅中迁移率较低,导致传感灵敏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立在氮化镓衬底上的集成式高灵敏磁场探测器。将分裂漏极磁敏感晶体管建立在氮化镓/铝镓氮的异质高电子迁移率衬底中,利用高电子迁移率增强传感灵敏度,并使用集成式的差分放大器结构,使得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和体积小的优点。此外,由于氮化镓材料的宽禁带特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温度和电场等因素干扰的能力,适用于如电力传输电流传感等领域。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高电子迁移率衬底的集成式半导体磁场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电路至少包括:第一直流电压源,接地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磁敏感晶体管,第二磁敏感晶体管,以及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与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共用栅极和源极,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磁场传感器电路通过经过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电流不同,导致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差信号来计算磁场方向及强度。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高电子迁移率衬底的集成式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括:衬底,在衬底上形成的氮化镓缓冲/沟道层,在所述氮化镓缓冲/沟道层上外延生长的铝镓氮层,在衬底及其上的缓冲层上形成的有源区,在所述有源区上形成的第一磁敏感晶体管和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其中源极位于源极金属接触区域,漏极位于漏极金属接触区域,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共用源极,在源极金属接触区域与漏极金属接触区域之间形成的磁敏感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共用栅极,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电阻相连,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二电阻相连,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共同相连的电源接触。同时,所述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可以不包括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磁场传感器中,分裂漏极晶体管既作为磁敏部件,又作为差分放大电路中的放大部件。在没有磁场的环境中,由于晶体管的结构完全对称,从源极出来的电子平均地流至两个漏极,因此这时两个漏极电流相同(I1=I2)。相同的漏极电流在集成式的电阻上产生的电压也相同。因此,最终的输出差分电压(Vout1-Vout2)为0V。当有垂直于衬底平面的磁场穿过器件时,由于电子受到磁场的洛伦兹力的作用,其流动方向发生偏转。这导致电子电流流至某个漏极的量增大,而流至另一个漏极的量变小,具体取决于磁场的方向。这是,两个漏极的电流分布变得不均匀,从而产生电流差(dI=I1-I2)。而此电流差经过集成式的电阻(R1和R2),最终输出放大后的电压差信号(dV=Vout1-Vout2=dI*R)。此外,器件还可以和氮化镓衬底上的其它功能模块如无线收发等结合,形成集成式单片磁场传感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高电子迁移率衬底的集成式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准备衬底,于衬底上外延生成氮化镓缓冲/沟道层和铝镓氮层;光刻并刻蚀形成磁敏感分裂漏极晶体管的有源区;光刻并刻蚀,淀积金属形成磁敏感分裂漏极晶体管的源、漏金属接触区域,高温退火以形成欧姆接触;光刻并打开肖特基接触的窗口,包括磁敏感分裂漏极晶体管的栅极,以及与分裂漏极相连的两个电阻,淀积肖特基接触用的金属层,形成肖特基接触图形,进行退火改善接触界面。本专利技术中,磁敏感分裂漏极晶体管和差分放大器中使用的电阻集成在单片的氮化镓/铝镓氮的异质衬底上,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的优点。它充分结合了高电子迁移率沟道的高磁场灵敏特性和差分放大器的电流放大特性,从而使得输出电压对磁场具有高灵敏度。此外,宽禁带材料的低温度和电场敏感性,使得器件具有更佳的抗干扰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磁场传感器的结构图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实施例1的制备流程图示。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磁场传感器的实施例2和3的结构图示。图中:(1)晶体管的有源区,(2)晶体管1和2共用的源极,(3)晶体管1和2共用的栅极,(4)晶体管1的漏极,(5)晶体管2的漏极,与(6)晶体管1相连的电阻,与(7)晶体管2相连的电阻,(8)电源电极,(9)氮化镓缓冲/沟道层和(10)衬底。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高电子迁移率衬底的集成式半导体磁场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电路至少包括:第一直流电压源VDD,接地端,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输出端Vout2,第一磁敏感晶体管T1,第二磁敏感晶体管T2,以及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源VDD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一磁敏感晶体管T1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高电子迁移率衬底的集成式半导体磁场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电路至少包括:第一直流电压源,接地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磁敏感晶体管,第二磁敏感晶体管,以及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n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相连;/n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与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共用栅极和源极,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高电子迁移率衬底的集成式半导体磁场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电路至少包括:第一直流电压源,接地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磁敏感晶体管,第二磁敏感晶体管,以及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相连;
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与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共用栅极和源极,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磁场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传感器电路通过经过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电流不同,导致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差信号来计算磁场方向及强度。


3.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高电子迁移率衬底的集成式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括:
衬底,
在衬底上形成的氮化镓缓冲/沟道层,
在所述氮化镓缓冲/沟道层上外延生长的铝镓氮层,
在衬底及其上的缓冲层上形成的有源区,
在所述有源区上形成的第一磁敏感晶体管和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其中源极位于源极金属接触区域,漏极位于漏极金属接触区域,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共用源极,
在源极金属接触区域与漏极金属接触区域之间形成的磁敏感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共用栅极,
所述第一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电阻相连,所述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二电阻相连,
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共同相连的电源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材料包括硅,其绝缘层可以为硅,蓝宝石或碳化硅,掺杂一般为不掺杂或弱掺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和漏极使用的金属层,包括钛/铝/镍/金或者钛/铝/钛/金复合金属,所述栅极使用的金属层包括镍/金,铬/金或者白金/金复合金属。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可以不包括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第二磁敏感晶体管的漏极直接与电源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磁场传感器用于形成集成式单片磁场传感系统


8.一种基于氮化镓/铝镓氮异质高电子迁移率衬底的集成式半导体磁场传感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景刘冉叶怀宇张国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