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及监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31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属于疲劳试验装置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加力架,用于与轨头接触表面连接,所述加力架包括:横梁;两个加力连接件,所述加力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横梁,加力连接件均具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轨头接触表面相对设置,且两个加力连接件对称布置。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监测系统。该试验装置通过将与钢轨相对设置的外切的圆弧面与钢轨保持线接触,从而使得加力角度的调节不受到加力架的内切的圆弧头或者V形压头的尺寸限制。

A fatigue test device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rail fasten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及监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疲劳试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及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抗疲劳性能时钢轨扣件组件综合性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该测试遵循相应的行业标准,如《TB/T3396.4-2015高速铁路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4部分:组装疲劳性能试验》,上述标准规定了通过特定的加力装置,模拟车厢运行时的施力状态,对钢轨、扣配件等组装成的系统施加具有一定角度、振幅、频率的往复载荷,目前在实验室以及生产厂家中通常采用整体式的加力架。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时候,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时需要保证所有荷载条件下,加力架与钢轨保持线接触,但是现有的加力架与轨头接触部分,一般为与轨头内切的圆弧头或者V形压头,此种结构在调整加力角度时为了保证线接触而使得角度调整受限,因为内切的圆弧头或者V形压头尺寸确定后调节范围即确定,因为在调节过程中,某些角度会变成面接触。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以保证钢轨扣件组件在疲劳试验时可以在大幅调整施力角度时仍然保持线接触的试验装置,以及配套的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及监测系统,该试验装置通过将与钢轨相对设置的外切的圆弧面与钢轨保持线接触,从而使得加力角度的调节不受到加力架的内切的圆弧头或者V形压头的尺寸限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加力架,用于与轨头接触表面连接,所述加力架包括:横梁;两个加力连接件,所述加力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横梁,加力连接件均具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轨头接触表面相对设置,且两个加力连接件对称布置。可选的,还包括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保持所述横梁和两加力连接件的连接稳定。可选的,所述稳定组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对称布置于所述基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基部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可与对应的加力连接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可相对所述基部滑动。可选的,所述基部构造为所述横梁底部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凸出体。可选的,所述基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基部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端。可选的,所述基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套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可相对所述基部移动;其中,所述调节杆包括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向或背向移动。可选的,所述调节块具有对称布置的第一楔面和第二楔面,所述第一楔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楔面连接。可选的,所述调节杆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选的,所述横梁上构造和布置有两个限位件,两个限位件分别构造于横梁的两端,且位于所述加力连接件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加力连接件上与轨头接触部分构造为与钢轨相对设置的外切的圆弧面,从而在试验时无论怎么调整加力角度,圆弧面始终与钢轨保持线接触。此时,加力架在调整加力角度的时候,加力角度不再受限于加力架的接触部分的边界。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监测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测距仪,所述测距仪固定于所述基部上,用于测量疲劳试验时两个加力连接件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实施例也具有上述优点。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的较佳式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根据《TB/T3396.4-2015高速铁路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4部分:组装疲劳性能试验》的规定,现有的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的加力架与钢轨头的连接部位一般要求其与轨头接触部分的半径大于轨头接触表面的圆弧半径,保证所有荷载条件下,其与钢轨保持线接触。因此,现有技术中,加力架上与轨头接触部分一般构造为与轨头内切的弧形面或者V形面,但是该弧形面与轨头表面内切。上述构造的加力架便于在试验时将加力架平稳地放置在钢轨之间,然后施力试验。但是,由于尺寸确定的加力架的弧形面和V形面具有边界,该边界会使得上述加力架调整加力角度时为了保证线接触而使得角度调整受限,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钢轨扣件组件疲劳试验装置,本装置的加力连接件2上与轨头接触部分构造为与钢轨相对设置的外切的圆弧面,从而与钢轨保持线接触。此时,加力架在调整加力角度的时候,加力角度不再受限于加力架的接触部分的边界。下面结合一些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构思。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力架,用于与轨头接触表面连接,所述加力架包括:/n横梁;/n两个加力连接件,所述加力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横梁,加力连接件均具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轨头接触表面相对设置,且两个加力连接件对称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力架,用于与轨头接触表面连接,所述加力架包括:
横梁;
两个加力连接件,所述加力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横梁,加力连接件均具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轨头接触表面相对设置,且两个加力连接件对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保持所述横梁和两加力连接件的连接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件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杆;以及
第二支撑杆;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对称布置于所述基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基部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可与对应的加力连接杆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可相对所述基部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构造为所述横梁底部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凸出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钢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基部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钦秋任艳红杨晨邹栋陈勖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交轨道交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