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16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体、平衡装置与减噪套,所述控制阀体内设有阀芯室,且其侧部设置有进气口,其底部设置有与阀芯室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平衡装置设置于阀芯室内,平衡装置包括导向杆、永磁体、阀芯与电磁装置,导向杆底部固定在阀芯室内且其顶部穿过进气口并延伸至进气口外;所述阀芯包括阀块一、阀块二、阀门三与阀块四,阀块一、阀块二、阀门三与阀块四由左至右依次活动套接在导向杆上,且阀块四上安装永磁体;所述电磁装置包括铁芯与通电线圈,铁芯外部缠绕通电线圈,且铁芯在通电线圈通电后与阀块四上安装的永磁体相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起到压力调节控制作用。

A kind of oil pipe pressure balance control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控制阀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
技术介绍
碳罐是为了吸附油箱中多余的燃油蒸汽而设置,碳罐内部由吸附性很强的活性炭填充,油箱与碳罐之间由管道连通,碳罐的工作状态由碳罐控制阀控制。碳罐控制阀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熄火后,汽油蒸汽与新鲜空气在罐内混合并贮存在活性碳罐中,当发动机启动后,装在碳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控制阀门打开,活性碳罐内的汽油蒸汽在进气管的真空度作用下被洁净空气带入气缸内参加燃烧。这样做不但降低了排放,而且也降低了油耗。随着汽车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碳罐控制阀已成为汽油车的必须零部件之一。由于汽油易挥发,其饱和蒸汽压较大,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往往能够达到70KPa甚至到1bar,容易造成塑料燃油箱变形,在加油或工作过程中均需要排气。为了使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压力得到降低,需要在燃油箱顶部安装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的出口通往碳罐。当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超过一定压力时,打开压力控制阀,使箱体内的燃油蒸汽不断被碳罐吸收,从而降低燃油箱内部的压力。由于燃油箱中的汽油仍然继续不断进行蒸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次达到一定的压力,压力控制阀再次打开,碳罐再次对燃油蒸汽进行吸收,使箱体内部的压力降低。一般的压力控制阀是通过阀芯的钢芯部件的弹力来提供相应的压力,而这种装置不能进行调整压力,即该装置一旦制造,其受到的压力范围便已经确定,使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体、平衡装置与减噪套,所述控制阀体内设有阀芯室,且其侧部设置有进气口,其底部设置有与阀芯室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平衡装置设置于阀芯室内,平衡装置包括导向杆、永磁体、阀芯与电磁装置,导向杆底部固定在阀芯室内且其顶部穿过进气口并延伸至进气口外;所述阀芯包括阀块一、阀块二、阀门三与阀块四,阀块一、阀块二、阀门三与阀块四由左至右依次活动套接在导向杆上,且阀块四上安装永磁体;所述电磁装置包括铁芯与通电线圈,铁芯外部缠绕通电线圈,且铁芯在通电线圈通电后与阀块四上安装的永磁体相斥。优选的,减噪套设置在控制阀体外,减噪套包括内层减噪垫与外层减噪垫,且内层减噪垫与外层减噪垫之间设有容纳腔。优选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减噪层,减噪层包括内层减噪层、中层减噪层和外层减噪层,其中内层减噪层包括内层垫板与柔性吸噪材料层。优选的,中层减噪层包括中层垫板与柔性吸噪材料层,外层减噪层包括中外垫板与柔性吸噪材料层。优选的,控制阀体外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通电线圈连接。优选的,阀块一、阀块二、阀门三与阀块四之间通过连接板固接,阀门三的半径与进气口的半径相同,阀块四的半径大于进气口的半径。优选的,阀块一、阀块二的半径均小于进气口的半径,且阀块二的半径大于阀块一的半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通电线圈的电流输入,通电线圈与铁芯配合产生磁性,电磁装置与永磁体产生斥力,从而推动阀芯沿导向杆向进气口处移动,其中阀块一、阀块二的半径均小于进气口的半径,阀门三的半径与进气口的半径相同,阀块四的半径大于进气口的半径,通过电磁装置与永磁体产生斥力推动阀块一、阀块二、阀门三与阀块四靠近进气口,从而起到压力调节控制作用;同时设置的减噪套配合容纳腔内的减噪层,避免了控制阀在工作时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减噪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阀体;2、平衡装置;21、导向杆;22、永磁体;23、阀芯;231、阀块一;232、阀块二;233、阀块三;234、阀块四;24、电磁装置;3、减噪套;31、内层减噪垫;32、外层减噪垫;4、阀芯室;5、进气口;6、容纳腔;61、减噪层;611、内层减噪层;612、中层减噪层;613、外层减噪层;7、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体1、平衡装置2与减噪套3,所述控制阀体1内设有阀芯室4,且其侧部设置有进气口5,其底部设置有与阀芯室4连通的出气口7;所述平衡装置2设置于阀芯室4内,平衡装置2包括导向杆21、永磁体22、阀芯23与电磁装置24,导向杆21底部固定在阀芯室4内且其顶部穿过进气口5并延伸至进气口5外;所述阀芯23包括阀块一231、阀块二232、阀门三233与阀块四234,阀块一231、阀块二232、阀门三233与阀块四234由左至右依次活动套接在导向杆21上,且阀块四234上安装永磁体22;所述电磁装置24包括铁芯与通电线圈,铁芯外部缠绕通电线圈,且铁芯在通电线圈通电后与阀块四234上安装的永磁体22相斥。减噪套3设置在控制阀体1外,减噪套3包括内层减噪垫31与外层减噪垫32,且内层减噪垫31与外层减噪垫32之间设有容纳腔6。容纳腔6内设置有减噪层61,减噪层61包括内层减噪层611、中层减噪层612和外层减噪层613,其中内层减噪层611包括内层垫板与柔性吸噪材料层。中层减噪层612包括中层垫板与柔性吸噪材料层,外层减噪层613包括中外垫板与柔性吸噪材料层。控制阀体1外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通电线圈连接。阀块一231、阀块二232、阀门三233与阀块四234之间通过连接板235固接,阀门三233的半径与进气口5的半径相同,阀块四234的半径大于进气口5的半径。阀块一231、阀块二232的半径均小于进气口5的半径,且阀块二232的半径大于阀块一231的半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阀芯23包括阀块一231、阀块二232、阀门三233与阀块四234,阀块一231、阀块二232、阀门三233与阀块四234由左至右依次活动套接在导向杆21上,且阀块四234上安装永磁体22,通过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阀体(1)、平衡装置(2)与减噪套(3),所述控制阀体(1)内设有阀芯室(4),且其侧部设置有进气口(5),其底部设置有与阀芯室(4)连通的出气口(7);所述平衡装置(2)设置于阀芯室(4)内,平衡装置(2)包括导向杆(21)、永磁体(22)、阀芯(23)与电磁装置(24),导向杆(21)底部固定在阀芯室(4)内且其顶部穿过进气口(5)并延伸至进气口(5)外;所述阀芯(23)包括阀块一(231)、阀块二(232)、阀门三(233)与阀块四(234),阀块一(231)、阀块二(232)、阀门三(233)与阀块四(234)由左至右依次活动套接在导向杆(21)上,且阀块四(234)上安装永磁体(22);所述电磁装置(24)包括铁芯与通电线圈,铁芯外部缠绕通电线圈,且铁芯在通电线圈通电后与阀块四(234)上安装的永磁体(22)相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阀体(1)、平衡装置(2)与减噪套(3),所述控制阀体(1)内设有阀芯室(4),且其侧部设置有进气口(5),其底部设置有与阀芯室(4)连通的出气口(7);所述平衡装置(2)设置于阀芯室(4)内,平衡装置(2)包括导向杆(21)、永磁体(22)、阀芯(23)与电磁装置(24),导向杆(21)底部固定在阀芯室(4)内且其顶部穿过进气口(5)并延伸至进气口(5)外;所述阀芯(23)包括阀块一(231)、阀块二(232)、阀门三(233)与阀块四(234),阀块一(231)、阀块二(232)、阀门三(233)与阀块四(234)由左至右依次活动套接在导向杆(21)上,且阀块四(234)上安装永磁体(22);所述电磁装置(24)包括铁芯与通电线圈,铁芯外部缠绕通电线圈,且铁芯在通电线圈通电后与阀块四(234)上安装的永磁体(22)相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管压力平衡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噪套(3)设置在控制阀体(1)外,减噪套(3)包括内层减噪垫(31)与外层减噪垫(32),且内层减噪垫(31)与外层减噪垫(32)之间设有容纳腔(6)。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百顺姚惠渊姚书铭凌毅斌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徽州和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