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16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以及磁铁组件,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导磁铁组件包括第一永久磁体、第二永久磁体和位于第一永久磁体以及第二永久磁体之间的软磁体,磁铁组件位于电磁驱动装置腔体,软磁体与导磁铁芯形成有第一间距,第一永久磁体和第二永久磁体与侧壁部形成有第二间距且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磁力传递时导磁部能够为磁力提供传递作用且第一永久磁体以及第二永久磁体能充分在软磁体上聚磁,而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磁力更集中于软磁体与导磁铁芯形成的第一间距,电磁驱动装置在通电时动线圈组件能够获得足够的磁推力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提升了磁效能,能够相对提升电磁驱动装置的作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驱动控制及燃气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及应用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技术介绍
电磁驱动装置包括永磁体、导磁铁芯以及线圈部件,由线圈部件通电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进行相互作用,从而由线圈部件带动阀塞靠近或远离阀口,当线圈部件获得的磁力越大,越有利于精确地比例阀塞的作动精度,而电磁驱动装置的磁力较弱,因此活动线圈部件无法获得足够的磁推力以进行正常的作动,从而影响电磁驱动装置的作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该电磁驱动装置能够提升磁效能,相对提升燃气比例阀的作动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导磁铁芯的外周部设有动线圈组件,动线圈组件能够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磁铁组件,磁铁组件包括第一永久磁体、第二永久磁体和位于第一永久磁体以及第二永久磁体之间的软磁体,磁铁组件位于腔体,软磁体距离导磁铁芯形成有第一间距,第一永久磁体和第二永久磁体距离侧壁部形成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气比例阀包括主阀座,主阀座设有进口以及出口,燃气从进口进入由出口流出,主阀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以及电磁驱动装置,主阀座的内腔还设有压差调节装置,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以及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主导燃气比例阀的安全开关作用,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压差调节装置主导燃气流量调节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以及磁铁组件,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该导磁部包括顶壁部和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磁铁组件包括第一永久磁体、第二永久磁体和位于第一永久磁体以及第二永久磁体之间的软磁体,磁铁组件位于电磁驱动装置的腔体,软磁体与导磁铁芯形成有第一间距L1,第一永久磁体和第二永久磁体与侧壁部形成有第二间距L2且第一间距L1小于第二间距L2,磁力传递时外壳能够为磁力提供传递作用且第一永久磁体以及第二永久磁体能充分在软磁体上聚磁,而第一间距L1小于第二间距L2,磁力更集中于软磁体与导磁铁芯形成的第一间距L1,电磁驱动装置在通电时动线圈组件与在该第一间距L1聚集形成的磁场进行相互作用,能够获得足够的磁推力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提升了磁效能,能够相对提升电磁驱动装置的作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气比例阀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未带阀塞)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电磁驱动装置,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48,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40、导磁铁芯44,外壳40至少包括导磁部,该导磁部包括顶壁部401以及侧壁部402,顶壁部401与导磁铁芯44固定连接,导磁铁芯44的外周部设有动线圈组件43,动线圈组件43能够沿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电磁驱动部件还包括磁铁组件41,磁铁组件41包括第一永久磁体411、第二永久磁体412和位于第一永久磁体411以及第二永久磁体412之间的软磁体413,需要说明的是外壳40至少包括导磁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导磁部指的是具有导磁性的部件,该外壳40可以只包含导磁部即外壳40可由导磁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外壳40也可为低碳钢或其他导磁性材料制成,或者也可将导磁部可作为嵌件与塑料件或其他材料注塑成型为外壳40,只需保证该外壳40具有导磁性即可,另这里的软磁体413指的是原先没有磁力通过充磁或与永磁体接触等方式使其具有磁性,磁铁组件41位于电磁驱动装置的腔体48,外壳40通过顶壁部401与导磁铁芯44固定连接以及延伸部403与盖板47的固定连接大致形成该电磁驱动装置的腔体48,软磁体413距离导磁铁芯44形成有第一间距L1,第一永久磁体411和第二永久磁体412距离侧壁部402形成有第二间距L2,且该第一间距L1小于第二间距L2,即第一永久磁体411和第二永久磁体412距离侧壁部402比软磁体413距离导磁铁芯44的距离更远,外壳40大致整体将磁铁组件41罩设,磁铁组件41整体位于腔体48,磁力传递时外壳能够提供一定的磁力传递作用,第一永久磁体411与第二永久磁体412能将同极磁极聚集于软磁体413上,而软磁体413与导磁铁芯44之间形成的第一间距L1相较第二间距L2更小,根据距离越近越容易聚磁的原理,磁力相对较为集中于第一间距L1,电磁驱动装置接入直流电源后动线圈组件43形成有轴向方向的磁场,相对应地该第一间距L1形成有相对该轴向磁场的径向磁场,动线圈组件43能够获得足够的磁推力与该径向磁场作用产生相互的排斥力或牵引力以沿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相对比
技术介绍
的电磁驱动装置结构,能够增强聚磁力,提升聚磁效能,随着电磁力的增大更有利于动线圈组件比例阀塞的作动精度,进而相对提升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的作动可靠性。具体地,导磁铁芯44为纯铁或低碳钢导磁材料车削加工而成,顶壁部401与导磁铁芯44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顶壁部401还包括平部以及由平部向下凹的凹陷部404,凹陷部404设有底壁部4041,该底壁部4041与第一永久磁体411相抵,外壳40还包括由侧壁部402向外延伸的延伸部403,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盖板47,盖板47包括平板部471以及凸起部472,其中平板部471与延伸部403相配合且两者对应开设有螺钉孔,可通过螺钉等方式将两者固定连接从而使外壳40与盖板47固定连接。下面简单介绍磁铁组件41的结构,该磁铁组件41包括第一永久磁体411、第二永久磁体41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软磁体413,软磁体413可以为导磁性金属件,通过金属板材冲压或其他工艺成型的导磁材料,第一永久磁体411以及第二永久磁体412可以为铁氧体永磁体,经压制烧结成型,并通过相关设备进行充磁后形成永磁体,可采用注塑成型塑胶永磁体或橡胶永磁体等诸多工艺成型,磁铁组件41整体位于腔体48,软磁体413相对第一永久磁体411以及第二永久磁体412错位并朝导磁铁芯方向突出,软磁体413具有端面部4131,该端面部4131与导磁铁芯4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L1,导磁铁芯44的外周部设有动线圈组件43,动线圈组件43包括励磁线组431和线架432,励磁线组431固定安装于线架432,该励磁线组431位于端面部4131和导磁铁芯44之间,通电状态下该励磁线组431可形成轴向磁场,磁力相对较为聚集的第一间距L1形成有相对该轴向磁场的径向磁场,两者相互作用使动线圈组件43获得足够的磁推力整体产生轴向上的牵引力或排斥力以进行轴向升降运动,提升了电磁驱动装置整体的磁效能,电磁力相对增大能够相对提升动线圈组件的可靠作动从而提升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整体的作动可靠性。第一永久磁体411与第二永久磁体41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A,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48),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40)、导磁铁芯(44),所述外壳(40)至少包括导磁部,所述导磁部包括顶壁部(401)以及侧壁部(402),所述顶壁部(401)与所述导磁铁芯(44)固定连接,所述导磁铁芯(44)的外周部设有动线圈组件(43),所述动线圈组件(43)能够沿所述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磁铁组件(41),所述磁铁组件(41)包括第一永久磁体(411)、第二永久磁体(412)和位于第一永久磁体(411)以及第二永久磁体(412)之间的软磁体(413),所述磁铁组件(41)位于所述腔体(48),所述软磁体(413)距离所述导磁铁芯(44)形成有第一间距(L1),所述第一永久磁体(411)和所述第二永久磁体(412)距离所述侧壁部(402)形成有第二间距(L2),所述第一间距(L1)小于所述第二间距(L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48),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40)、导磁铁芯(44),所述外壳(40)至少包括导磁部,所述导磁部包括顶壁部(401)以及侧壁部(402),所述顶壁部(401)与所述导磁铁芯(44)固定连接,所述导磁铁芯(44)的外周部设有动线圈组件(43),所述动线圈组件(43)能够沿所述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磁铁组件(41),所述磁铁组件(41)包括第一永久磁体(411)、第二永久磁体(412)和位于第一永久磁体(411)以及第二永久磁体(412)之间的软磁体(413),所述磁铁组件(41)位于所述腔体(48),所述软磁体(413)距离所述导磁铁芯(44)形成有第一间距(L1),所述第一永久磁体(411)和所述第二永久磁体(412)距离所述侧壁部(402)形成有第二间距(L2),所述第一间距(L1)小于所述第二间距(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体(413)具有端面部(4131),所述端面部(4131)距离所述导磁铁芯(44)的侧壁形成有所述第一间距(L1),所述第一永久磁体(411)的第一外周壁(4111)以及所述第二永久磁体(412)的第二外周壁(4121)距离所述侧壁部(402)形成有所述第二间距(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体(413)相对所述第一永久磁体(411)以及所述第二永久磁体(412)错位并朝所述导磁铁芯(44)方向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久磁体(411)以及所述第二永久磁体(412)形成有容纳空间(A),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定位部(414),所述定位部(414)包括定位部凸台(4141),所述定位部凸台(414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414)为绝缘件,所述定位部(414)的内周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周壁(4111)以及所述第二外周壁(4121)相抵,所述定位部(414)的外周壁与所述侧壁部(402)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