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16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该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导磁铁芯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动线圈组件能够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永磁体,永磁体容纳于腔体且永磁体位于动线圈组件的外周部,顶壁部与永磁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永磁体与导磁铁芯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磁力较为集中于第二间距,动线圈组件进行作动时能感应到足够的磁推力进行较为可靠的作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能够提升磁效能,相对提升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的作动可靠性。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device and gas proportional valve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驱动控制及燃气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技术介绍
电磁驱动装置包括永磁体、导磁铁芯以及线圈部件,由线圈部件通电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进行相互作用,从而由线圈部件带动阀塞靠近或远离阀口,当线圈部件获得的磁力越大,越有利于精确地比例阀塞的作动精度,而电磁驱动装置的磁力较弱,因此活动线圈部件无法获得足够的磁推力以进行正常的作动,从而影响电磁驱动装置的作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应用该电磁驱动装置能够提升磁效能,相对提升燃气比例阀的作动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导磁铁芯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动线圈组件能够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永磁体,永磁体容纳于腔体且永磁体位于动线圈组件的外周部,顶壁部与永磁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永磁体与导磁铁芯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导磁铁芯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动线圈组件能够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永磁体,永磁体容纳于腔体,永磁体设有凸台部,凸台部朝导磁铁芯方向凸出,顶壁部与永磁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凸台部与导磁铁芯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三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三间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气比例阀包括主阀座,主阀座设有进口以及出口,燃气从进口进入由出口流出,主阀座固定连接有电磁驱动组件、伺服驱动组件以及电磁驱动装置,主阀座的内腔还设有压差调节装置,电磁驱动组件以及伺服驱动组件主导燃气比例阀的安全开关作用,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压差调节装置主导燃气流量调节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该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导磁铁芯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动线圈组件能够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永磁体,永磁体容纳于腔体且永磁体位于动线圈组件的外周部。顶壁部与永磁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永磁体与导磁铁芯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外壳能够提供磁力传递作用且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磁力相对集中于该第一间距,电磁驱动装置在通电时动线圈组件与在第一间距形成的磁场进行相互作用,从而能够获得足够的磁推力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提升了磁效能,能够相对提升电磁驱动装置的作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磁驱动装置剖面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图1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的剖面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磁驱动装置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电磁驱动装置4包括外壳40、导磁铁芯44,外壳40至少包括导磁部,导磁部包括顶壁部401以及侧壁部402,顶壁部401和导磁铁芯44固定连接,导磁铁芯44的外周部设有动线圈组件43,动线圈组件43能够沿导磁铁芯44进行轴向运动,该电磁驱动装置4设有腔体48,电磁驱动装置4还包括永磁体41,永磁体41位于腔体48,永磁体41位于动线圈组件43的外周部,动线圈组件43能够沿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顶壁部401与永磁体4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L1,永磁体41与导磁铁芯4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L2,该第一间距L1大于第二间距L2,外壳40大致将永磁体41罩设,该永磁体41大致呈中空环状结构,本实施例中外壳40还包括台阶部以及由侧壁部402朝外延伸的延伸部403,顶壁部401通过台阶部与侧壁部402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台阶部取消将其设置成与顶壁部401相同的结构,电磁驱动装置4还包括盖板47,外壳40与盖板47固定连接,盖板47包括平行部471以及凸起部472,平行部471与延伸部403相配合且两者可开设有对应的螺钉孔,外壳40与盖板47可通过螺钉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外壳40通过与导磁铁芯44以及盖板47的固定连接以大致形成电磁驱动装置4的腔体48,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导磁部指的由于具有导磁性的部件,该外壳40可以只包含导磁部即外壳40整体可由导磁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外壳40也可以为低碳钢或其他导磁性材料制成,或者也可将导磁部可作为嵌件与塑料件或其他材料注塑成型为该外壳40,只需保证该外壳40具有导磁性即可,外壳40整体大致呈筒状结构,导磁铁芯44为纯铁或低碳钢导磁材料车削加工而成,外壳40的顶壁部401与导磁铁芯44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电磁驱动装置4包括动线圈组件43,动线圈组件43包括励磁线组431以及线架432,该励磁线组431固定安装于线架432,永磁体41位于腔体48,永磁体41大致为中空环状结构,设有内环面和外环面,该永磁体41包括外径磁极部411以及内径磁极部412,外径磁极部411相对靠近外环面,内径磁极部412相对靠近内环面,外径磁极部411与外壳40的侧壁部402相贴合,内径磁极部412相对靠近动线圈组件43,励磁线组431位于内径磁极部412与导磁铁芯44之间,当外径磁极部411为N极,内径磁极部412为S极时,N极通过具有导磁性的外壳40传递至导磁铁芯44回至S极以形成大致闭环式的永磁磁路形态,磁力在传递过程中均在腔体48内进行且外壳40在磁力传递过程中为磁力提供传递作用,该顶壁部401与永磁体4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L1,内径磁极部412与导磁铁芯4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L2,第一间距L1大于第二间距L2,如第一间距L1与第二间距L2的数值相同或相近或第一间距L1小于第二间距L2的场合,根据距离越近越容易聚磁的原理,磁力传递过程中N极通过作为导磁体的外壳40传递时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磁力会在该第一间距L1聚集,因而较大地减少了在第二间距L1的磁力聚集,即朝第一间距L1会引起较多的磁损,通电状态条件下电磁驱动装置4接入直流电源,励磁线组431形成有轴向磁场与聚磁于第二间距L2的径向磁场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轴向方向的牵引力或排斥力以驱动动线圈组件43沿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如第一间距L1相较第二间距L2的数值更小则根据距离越近相对越容易聚磁的远离的原理,S极的磁力会较集中于L1而非L2,励磁线组431因无法从第二间距L2感应到足够的磁力而无法保证动线圈组件43的正常作动而影响电磁驱动装置整体作动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将第一间距L1设计成大于第二间距L2通电状态下,根据距离越近越容易聚磁的原理,相比较第一间距L1磁力更容易集中于第二间距L2,动线圈组件43产生的轴向磁场与聚磁于该第二间距L2而形成的相对该轴向磁场的径向磁场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进而形成轴向方向的排斥力或牵引力,因磁力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腔体(48),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40)、导磁铁芯(44),所述外壳(40)至少包括导磁部,所述导磁部包括顶壁部(401)以及侧壁部(402),所述顶壁部(401)与所述导磁铁芯(44)固定连接,所述导磁铁芯(44)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43),所述动线圈组件(43)能够沿所述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永磁体(41),所述永磁体(41)容纳于所述腔体(48)且所述永磁体(41)位于所述动线圈组件(43)的外周部,所述顶壁部(401)与所述永磁体(4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L1),所述永磁体(42)与所述导磁铁芯(4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L2),所述第一间距(L1)大于所述第二间距(L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腔体(48),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40)、导磁铁芯(44),所述外壳(40)至少包括导磁部,所述导磁部包括顶壁部(401)以及侧壁部(402),所述顶壁部(401)与所述导磁铁芯(44)固定连接,所述导磁铁芯(44)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43),所述动线圈组件(43)能够沿所述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永磁体(41),所述永磁体(41)容纳于所述腔体(48)且所述永磁体(41)位于所述动线圈组件(43)的外周部,所述顶壁部(401)与所述永磁体(4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L1),所述永磁体(42)与所述导磁铁芯(4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L2),所述第一间距(L1)大于所述第二间距(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41)大致为环状结构,包括外径磁极部(411)以及内径磁极部(412),所述外径磁极部(411)相对靠近所述永磁体(41)的外环面,所述内径磁极部(412)相对靠近所述永磁体(41)的内环面,所述外径磁极部(411)与所述侧壁部(402)相贴合,所述内径磁极部(412)靠近动线圈组件(43)且所述内径磁极部(412)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距(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线圈组件(43)包括励磁线组(431)以及线架(432),所述励磁线组(431)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架(432),所述励磁线组(431)位于所述内径磁极部(411)与所述导磁铁芯(44)之间。


4.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腔体(48),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40)、导磁铁芯(44),所述外壳(40)至少包括导磁部,所述导磁部包括顶壁部(401)以及侧壁部(402),所述顶壁部(401)与所述导磁铁芯(44)固定连接,所述导磁铁芯(44)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43),所述动线圈组件(43)能够沿所述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永磁体(41),所述永磁体(41)容纳于所述腔体(48),所述永磁体(41)设有凸台部(41a),所述凸台部(41a)朝导磁铁芯(44)方向凸出,所述顶壁部(401)与所述永磁体(4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L1),所述凸台部(41a)与所述导磁铁芯(4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三间距(L3),所述第一间距(L1)大于所述第三间距(L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41)包括外径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