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1032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预制外墙板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预制外墙板之间的现浇楼板;下层的所述预制外墙板上端加工为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包括第一水平面、第一竖直面以及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二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上层的所述预制外墙板下端加工为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包括第三水平面、第二竖直面以及第四水平面;所述第三水平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面抵接,所述第四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三水平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面正上方,从而在两个所述预制外墙板之间形成安置腔;所述现浇楼板一边插入安置腔内,且其上侧高于第一水平面。其优点是:防水性能好,不会导致上层预制外墙板发生倾斜。

A kind of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exterior wall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撞破诶是建筑外墙防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结构的各种构件包括预制剪力墙、预制梁、预制柱、预制楼板、预制墙板等在工程进行标准化生产,然后将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通过螺栓连接、焊接连接或现浇连接安装而成的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各预制构件工业化生产,具有节约劳动力、施工进度快、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便于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等优点,适应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当前的装配式预制墙板和横梁的拼缝为水平接缝,常用的防水装配结构是在下层预制墙板上端现浇成型横梁,并在横梁上端一体成型反坎,在该反坎上铺设一定厚度的柔性防水砂浆将两者连接,该方法难以保证砂浆的平整度从而可能导致上层墙板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其优点是:不会导致上层预制外墙板发生倾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预制外墙板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预制外墙板之间的现浇楼板;下层的所述预制外墙板上端加工为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包括由预制外墙板一侧至另一侧依次成型的第一水平面、第一竖直面以及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二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上层的所述预制外墙板下端加工为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包括由预制外墙板一侧至另一侧依次成的第三水平面、第二竖直面以及第四水平面;所述第三水平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面抵接,所述第四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三水平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面正上方,从而在两个所述预制外墙板之间形成安置腔;所述现浇楼板一边插入安置腔内,且其上侧高于第一水平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下层预制外墙板的竖直度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水平面与第三水平面的设置,使得在将上层预制外墙板放置到下层预制外墙板上后保证上层预制外墙板的竖直度;另外由于现浇楼板上侧高于第一水平面,所以在下层预制外墙板上端形成了一个向上的凸起,而现浇楼板又是在将上层预制外墙放置到下层预制外墙板上后浇筑在安置腔内的,所以水难以从两个预制外墙板之间的拼缝处进入室内,提高了预制外墙板拼缝处的防水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下层所述预制外墙板上端、所述第二水平面上靠近第一竖直面处开设有凹槽;所述现浇楼板下侧一体成型有与凹槽配合的凸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增加了现浇楼板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水从下层预制外墙板与现浇楼板之间渗入室内所经过的路径,故此也提高了预制外墙板拼缝处的防水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下层所述预制外墙板上端远离现浇楼板的一边以及所述预制外墙板下端远离现浇楼板的一边均成型有倒角,并在这两个倒角之间涂有密封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防止水从室外进入上层预制外墙板与下层预制外墙板之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上层所述预制外墙板下端靠近现浇楼板的一边成型有倒角,且在该倒角与现浇楼板之间填充有防水砂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预制外墙板拼缝处的防水性能;防水砂浆的填充可以封堵第四水平面与现浇楼板之间可能存在的缝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竖直面与所述第二竖直面互相交错,且所述第二竖直面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远离现浇楼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水平面、所述现浇楼板、所述第四水平面以及所述第二竖直面之间围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塑料泡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的抗震性能;在遇到地震时,由于空腔的设置使得上层预制外墙板与下层预制外墙板之间可以发生一定程度上的相对位移,而不会对上层预制外墙板与下层预制外墙板之间的连接结构造成破坏;塑料泡沫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水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浇筑现浇楼板时,混凝土进入空腔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现浇楼板包括预制板件和现浇板件,所述预制板件的一边搭在所述第二水平面上,所述现浇板件浇筑在所述安置腔内和所述预制板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现浇楼板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浇筑时节省模板、节省施工时间,而且成型后的现浇楼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板件与所述现浇板件之间穿设有加固钢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预制板件与现浇板件之间的整体性,也保证了现浇楼板整体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水平面上一体成型有定位棱,所述第三水平面上开设有与定位棱配合的定位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便于将上层预制外墙板准确的放置到下层预制外墙板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下层预制外墙板固定到地基或更下层预制外墙板上;步骤二:将预制板件搭在建筑承重梁和/或承重柱和/或承重墙上,并使预制板件的一边搭到第二水平面上;步骤三:3-1:将上层预制外墙板起吊到下层预制外墙板上并与承重柱固定;3-2:将塑料泡沫填充入空腔中;步骤四:4-1:搭建现浇板件成型模板;4-2:浇筑现浇板件,并进行振捣,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现浇楼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快速、有序的将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搭建起来;而且搭建成型的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而且成型的建筑外墙竖直度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第一水平面与第三水平面的设置,使得在将上层预制外墙板放置到下层预制外墙板上后保证上层预制外墙板的竖直度;另外由于现浇楼板上侧高于第一水平面,所以在下层预制外墙板上端形成了一个向上的凸起,而现浇楼板又是在将上层预制外墙放置到下层预制外墙板上后浇筑在安置腔内的,所以水难以从两个预制外墙板之间的拼缝处进入室内,提高了预制外墙板拼缝处的防水性能;2、通过在预制外墙板上端、所述第二水平面上靠近第一竖直面处开设凹槽;在现浇楼板下侧一体成型与凹槽配合的凸棱,来增加了现浇楼板的结构强度,增加了水从下层预制外墙板与现浇楼板之间渗入室内所经过的路径,提高了预制外墙板拼缝处的防水性能;3、在第一水平面与第三水平面之间涂密封胶,可以对第一水平面与第三水平面的连接处进行防水密封,防止水从室外进入上层预制外墙板与下层预制外墙板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制外墙板;11、第一台阶面;111、第一水平面;112、第二水平面;113、第一竖直面;12、第二台阶面;121、第三水平面;122、第四水平面;123、第二竖直面;13、凹槽;14、定位棱;15、定位槽;2、现浇楼板;21、预制板件;22、现浇板件;221、凸棱;23、加固钢筋;3、防水砂浆;4、塑料泡沫;5、密封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预制外墙板(1)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预制外墙板(1)之间的现浇楼板(2);/n下层的所述预制外墙板(1)上端加工为第一台阶面(11),所述第一台阶面(11)包括由预制外墙板(1)一侧至另一侧依次成型的第一水平面(111)、第一竖直面(113)以及第二水平面(112),所述第二水平面(112)低于所述第一水平面(111);/n上层的所述预制外墙板(1)下端加工为第二台阶面(12),所述第二台阶面(12)包括由预制外墙板(1)一侧至另一侧依次成的第三水平面(121)、第二竖直面(123)以及第四水平面(122);所述第三水平面(121)与所述第一水平面(111)抵接,所述第四水平面(122)高于所述第三水平面(121)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面(112)正上方,从而在两个所述预制外墙板(1)之间形成安置腔;/n所述现浇楼板(2)一边插入安置腔内,且其上侧高于第一水平面(1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预制外墙板(1)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预制外墙板(1)之间的现浇楼板(2);
下层的所述预制外墙板(1)上端加工为第一台阶面(11),所述第一台阶面(11)包括由预制外墙板(1)一侧至另一侧依次成型的第一水平面(111)、第一竖直面(113)以及第二水平面(112),所述第二水平面(112)低于所述第一水平面(111);
上层的所述预制外墙板(1)下端加工为第二台阶面(12),所述第二台阶面(12)包括由预制外墙板(1)一侧至另一侧依次成的第三水平面(121)、第二竖直面(123)以及第四水平面(122);所述第三水平面(121)与所述第一水平面(111)抵接,所述第四水平面(122)高于所述第三水平面(121)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面(112)正上方,从而在两个所述预制外墙板(1)之间形成安置腔;
所述现浇楼板(2)一边插入安置腔内,且其上侧高于第一水平面(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下层所述预制外墙板(1)上端、所述第二水平面(112)上靠近第一竖直面(113)处开设有凹槽(13);所述现浇楼板(2)下侧一体成型有与凹槽(13)配合的凸棱(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下层所述预制外墙板(1)上端远离现浇楼板(2)的一边以及所述预制外墙板(1)下端远离现浇楼板(2)的一边均成型有倒角,并在这两个倒角之间涂有密封胶(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上层所述预制外墙板(1)下端靠近现浇楼板(2)的一边成型有倒角,且在该倒角与现浇楼板(2)之间填充有防水砂浆(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泽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知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