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上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095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纺丝上油系统,包括:油剂箱、供油管路结构、上油装置、回油管路结构以及过滤结构;所述油剂箱的供油口通过所述供油管路结构与所述上油装置相连,所述上油装置通过所述回油管路结构与所述油剂箱的回油口相连;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结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纺丝上油系统,能够实现纺织油品的高质量循环利用。

A spinning oi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丝上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纺丝上油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化纤长丝纺丝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纤维的耐磨性、抗静电、着色性、匀染性,需要进行上油;现有技术中,通过上油装置执行。为了保证上油质量,往往采用供油结构粗放提供充足稳定的油品;但是,通过上油装置和纺丝的油品受到污染或者腐败需要排掉,导致油品利用率低,纺丝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纺丝上油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纺丝油品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纺丝上油系统,包括:油剂箱、供油管路结构、上油装置、回油管路结构以及过滤结构;所述油剂箱的供油口通过所述供油管路结构与所述上油装置相连,所述上油装置通过所述回油管路结构与所述油剂箱的回油口相连;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油剂箱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内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水冷换热器;所述水冷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罐内,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罐内。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水冷换热器分别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内设置有温度显示屏。进一步地,所述供油管路结构包括:供油管以及循环泵;所述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剂箱的供油口和所述上油装置相连;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供油管上。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管路结构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剂箱的回油口和所述上油装置相连;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粗滤过滤器以及过滤网;所述粗滤过滤器和所述过滤网沿回油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油剂箱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通过溢流管与所述供油管路结构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油剂箱内设置有液位计。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纺丝上油系统,通过油剂箱、供油管路结构、上油装置以及回油管路结构建立纺丝油品的循环利用结构,并通过在回油管路结构上设置过滤结构实现高质量的回油利用,使得纺丝油品的利用效率得以大幅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纺丝上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剂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纺丝上油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纺丝油品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将纺丝油品的高质量循环利用,提升油品利用率的技术效果。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一种纺丝上油系统,包括:油剂箱1、供油管路结构2、上油装置3、回油管路结构4以及过滤结构5。其中,所述油剂箱1的供油口11通过所述供油管路结构2与所述上油装置3相连,所述上油装置3通过所述回油管路结构4与所述油剂箱1的回油口12相连;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油品供应和回收利用的循环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过滤结构5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结构4上,从而将回收的油品进行过滤,滤除浆料等颗粒较大的固体杂质以及飞絮、凝胶等杂质。下面将针对上述结构具体说明。参见图2,所述油剂1包括:储液罐13;所述储液罐13内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14;用于控制油品温度,一方面使循环油品始终处于稳定的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抑制油品腐败,延长使用周期,提升利用率。本实施例中储液罐13的供油口11设置在储液罐13的下部,回油口设置在所述储液罐13的上部;同时,所述储液罐13的上部还开设有连接油源6的进油口15。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剂箱1上开设有溢流孔16,即,所述储液罐13的上部区域开设有溢流孔16,所述溢流孔16通过溢流管7与所述供油管路结构2相连,将溢流的油品收集利用;当然,还可以在溢流管7上设置溢流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油剂箱1内设置有液位计17,用于实时监测油品量,用于维持油品的相对稳定。液位计17可简单用于显示或者记录液位变化,还可以与整个供油源的控制相连,形成反馈控制结构,保证油品储液量的稳定。本实施例中,采用浮球开关8设置在所述储液罐13内,当然也并不排除其它具体的液位计,实时监测液位反馈给上位控制系统,实现油品的补充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4包括:温度传感器18以及水冷换热器19;所述水冷换热器19设置在所述储液罐13内,通过循环水的热交换用于避免循环油品的温度过高。所述温度传感器18设置在所述储液罐13内,实时监控油品温度;为了便于直观了解油品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18内设置有温度显示屏,以便指引现场人员了解工况。进一步地,还可以形成一个自动控制结构,具体来说,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4还设置一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18和所述水冷换热器19分别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相连,通过实时监测油品温度回传给所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通过比较而后控制所述水冷换热器19的流量实现温度控制。所述供油管路结构2包括:供油管21以及循环泵22;所述供油管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剂箱1的供油口11和所述上油装置3相连;所述循环泵22设置在所述供油管21上。值得说明的是,在所述供油管21上,位于所述循环泵22的进油口一侧设置有供油阀23,位于所述上油装置3进油口一侧设置上油阀24。同时,在所述供油口11处还引出一路排污管并设置排污阀25,用于排除污油。相类似的,所述回油管路结构4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剂箱13的回油口12和所述上油装置3相连;所述过滤结构5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5包括:粗滤过滤器51以及过滤网52;所述粗滤过滤器51和所述过滤网52沿回油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结构4上,分别针对固体杂物和飞絮、凝胶等杂质。值得说明的是,还可设置系统控制器用于统一控制上有操作,即系统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4、循环泵22,上油装置3,液位计17相连,实现供油流量、油品温度和液位的统一控制。一般来说,纺丝上油系统中会设置多台上油装置3,本实施例中,上油装置3也可以设置多台,共用过滤结构5。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纺丝上油系统,通过油剂箱、供油管路结构、上油装置以及回油管路结构建立纺丝油品的循环利用结构,并通过在回油管路结构上设置过滤结构实现高质量的回油利用,使得纺丝油品的利用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值得说明的是,还通过在油剂箱内设置温度控制装置使得油品温度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丝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剂箱、供油管路结构、上油装置、回油管路结构以及过滤结构;/n所述油剂箱的供油口通过所述供油管路结构与所述上油装置相连,所述上油装置通过所述回油管路结构与所述油剂箱的回油口相连;/n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结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剂箱、供油管路结构、上油装置、回油管路结构以及过滤结构;
所述油剂箱的供油口通过所述供油管路结构与所述上油装置相连,所述上油装置通过所述回油管路结构与所述油剂箱的回油口相连;
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结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剂箱包括:储液罐;
所述储液罐内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水冷换热器;
所述水冷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罐内,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罐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水冷换热器分别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内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玉国周晓辉李雅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