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074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及方法,包括:电镀液处理组件,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包括处理罐、人孔、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搅拌叶、镀液进管、碱液进管、第一排气管道、氧化剂加液管、气体压缩机、PH计、温度计和液位计;溶锌组件,所述溶锌组件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Fe(OH)

A multi-channel iron remov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ectroplating so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镀液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电镀锌钢板因其良好的性能及外观,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高档建材等行业。连续电镀锌机组生产过程中,电镀液中的杂质含量(Fe2+、Fe3+等)直接影响电镀质量。由于镀件腐蚀等原因,电镀液中的Fe2+、Fe3+离子的含量逐步聚集,若电镀锌镀液中长期Fe2+浓度过高,首先会降低电镀锌板的耐蚀性,其次会使镀层表面出现厚度不均、结晶粗大、针孔、附着力弱、灰暗甚至漏镀的质量缺陷,而且Fe2+浓度过高也会对电镀设备造成损伤,影响基板的使用寿命。因此若Fe2+浓度过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电镀锌液进行稀释或排放,这将影响生产运行的成本。目前除铁方法多使用离子交换树脂除铁、工业小电流除铁、化学添加物料除铁等方法。其中离子交换树脂除铁具有处理简单运行成本底的优点,但是存在使用寿命短,树脂再生麻烦等问题;电流除铁存在操作复杂,工艺条件苛刻;化学添加物料除铁方法处理效果好,但处理时间和成本不可调控,添加的物料有氨水、PAM、硅藻土等,容易混入电镀液对电镀有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包括:电镀液处理组件,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包括处理罐、人孔、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搅拌叶、镀液进管、碱液进管、第一排气管道、氧化剂加液管、气体压缩机、PH计、温度计和液位计;溶锌组件,所述溶锌组件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的一侧,所述溶锌组件包括溶锌罐、第二排气管道、溶锌斗、第一过滤器、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水端通过管体与所述处理罐连通;预溶组件,所述预溶组件安装于所述处理罐的上方,所述预溶组件包括预溶罐、预溶罐进液管道、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搅拌叶和预溶罐出液管道,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预溶罐的底部,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处理罐的顶部一侧,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位于靠近所述溶锌组件的一侧;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安装于所述处理罐的一侧,所述循环组件包括第一水泵和循环管道,所述第一水泵共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水泵的抽水端通过三通管体与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循环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处理罐的一侧底部,两个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体与所述溶锌罐连通;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的一侧底部,所述加热组件位于靠近所述循环组件的一侧,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风机、壳体、隔板、电加热板和,所述壳体通过管体与所述处理罐的一侧连通,所述加热组件位于远离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一侧;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的底部,所述收集组件包括第二水泵、第二过滤器和镀液循环罐,所述第二水泵的抽水端通过管体连通于所述处理罐的底部。本专利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人孔安装于所述处理罐的前表面,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处理罐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处理罐,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焊接,所述第一搅拌叶焊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所述镀液进管、所述碱液进管和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均连通于所述处理罐的顶部,所述氧化剂加液管连通于所述处理罐的外侧壁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的出风端通过管体与所述处理罐连通,所述PH计、所述温度计和所述液位计均安装于所述处理罐的一侧,所述碱液进管的顶部中心处与所述处理罐的顶部中心处之间的距离为300-600mm,所述碱液进管的顶部中心处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顶部中心处之间的距离为200-500mm,所述碱液进管的顶部中心处与所述镀液进管的顶部中心处之间的距离为200-500mm,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处理罐从底部开始竖向高度的1/4-2/5处,所述镀液进管位于远离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的一侧。本专利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气管道连通于所述溶锌罐的顶部一侧,所述溶锌斗安装于所述溶锌罐的顶部另一侧,所述溶锌斗通过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溶锌罐连通,所述溶锌罐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与所述预溶罐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进水端通过管体与所述溶锌罐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水端与所述处理罐的连接处位于远离所述氧化剂加液管的一侧。本专利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预溶罐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预溶罐,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焊接,所述第二搅拌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壁,所述预溶罐进液管道和所述预溶罐加料管道均连通于所述预溶罐的顶部,所述预溶罐进液管道的顶部中心处与所述第二电机的顶部中心处之间的距离为400-800mm,所述预溶罐加料管道顶部中心处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顶部中心处之间的距离为200-500mm,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的一端插入所述处理罐内并延伸至所述处理罐的底部,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位于所述处理罐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水平间距为200-500mm。本专利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机的内部顶壁,所述电加热板安装于所述风机的内侧壁。本专利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体与两个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体与所述镀液循环罐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将电镀液转入处理罐,处理罐液位上升至60-70%时,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扇叶转动,开始搅拌,辅助加热装置启动,温度保持在20-60℃,同时利用气体压缩机向处理罐通气;S110、添加氧化剂,根据溶液中Fe2+的浓度或镀液与双氧水的体积比中的任意一种,添加双氧水,根据溶液中Fe2+的浓度添加双氧水时,Fe2+与双氧水摩尔比为1∶0.5-2;镀液与双氧水的体积比,镀液与双氧水比例为100-300∶1,氧化剂按照0.5-2L/min的速度进行添加,添加完毕后氧化反应15-45min,同时保持搅拌和抽风;S120、氧化的同时向预溶罐中加入0.5-1m3水溶液,再加入氧化锌或碳酸锌中的任意一种,根据处理罐中PH值确定锌原料的加入量,氧化反应完毕后,预溶罐中的溶液按照10-50L/min的速度添加,搅拌反应1-3h后,若PH值未达到3.5,则通过碱液调节PH值,碱液供料速度为每连续加碱3-5s,停止加碱1min,调整PH达到3.5,若选择氧气氧化时,添加预溶液体时停止气体输送,预溶液体添加完毕0.75-1.25h后再进行气体输送,同时保持搅拌和抽风;S130、持续搅拌,使处理罐中的液体PH值稳定在3.5-4.2之间,保持1h-3h,同时保持抽风;S140、停止搅拌,保持抽风,将处理完的固液混合物通过泵转入电镀液过滤,进行固液分离,过滤后的液体直接通过循环泵回流到电镀液循环罐,固体集中回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镀液处理组件(10),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10)包括处理罐(11)、人孔(12)、第一电机(13)、第一转轴(131)、第一搅拌叶(132)、镀液进管(14)、碱液进管(15)、第一排气管道(16)、氧化剂加液管(17)、气体压缩机(18)、PH计(19)、温度计(110)和液位计(111);/n溶锌组件(20),所述溶锌组件(20)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10)的一侧,所述溶锌组件(20)包括溶锌罐(21)、第二排气管道(22)、溶锌斗(23)、第一过滤器(24)、第一进液管(25)和第二进液管(26),所述第一过滤器(24)的出水端通过管体与所述处理罐(11)连通;/n预溶组件(30),所述预溶组件(30)安装于所述处理罐(11)的上方,所述预溶组件(30)包括预溶罐(31)、预溶罐进液管道(32)、第二电机(33)、第二转轴(331)、第二搅拌叶(332)和预溶罐出液管道(34),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34)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预溶罐(31)的底部,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34)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处理罐(11)的顶部一侧,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34)位于靠近所述溶锌组件(20)的一侧;/n循环组件(40),所述循环组件(40)安装于所述处理罐(11)的一侧,所述循环组件(40)包括第一水泵(41)和循环管道(42),所述第一水泵(41)共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水泵(41)的抽水端通过三通管体与所述循环管道(42)的一端连通,所述循环管道(42)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处理罐(11)的一侧底部,两个所述第一水泵(41)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体与所述溶锌罐(21)连通;/n加热组件(50),所述加热组件(50)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10)的一侧底部,所述加热组件(50)位于靠近所述循环组件(40)的一侧,所述加热组件(50)包括风机(51)、壳体(52)、隔板(53)、电加热板(54)和(55),所述壳体(52)通过管体与所述处理罐(11)的一侧连通,所述加热组件(50)位于远离所述气体压缩机(18)的一侧;/n收集组件(60),所述收集组件(60)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10)的底部,所述收集组件(60)包括第二水泵(61)、第二过滤器(62)和镀液循环罐(63),所述第二水泵(61)的抽水端通过管体连通于所述处理罐(1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镀液处理组件(10),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10)包括处理罐(11)、人孔(12)、第一电机(13)、第一转轴(131)、第一搅拌叶(132)、镀液进管(14)、碱液进管(15)、第一排气管道(16)、氧化剂加液管(17)、气体压缩机(18)、PH计(19)、温度计(110)和液位计(111);
溶锌组件(20),所述溶锌组件(20)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10)的一侧,所述溶锌组件(20)包括溶锌罐(21)、第二排气管道(22)、溶锌斗(23)、第一过滤器(24)、第一进液管(25)和第二进液管(26),所述第一过滤器(24)的出水端通过管体与所述处理罐(11)连通;
预溶组件(30),所述预溶组件(30)安装于所述处理罐(11)的上方,所述预溶组件(30)包括预溶罐(31)、预溶罐进液管道(32)、第二电机(33)、第二转轴(331)、第二搅拌叶(332)和预溶罐出液管道(34),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34)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预溶罐(31)的底部,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34)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处理罐(11)的顶部一侧,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34)位于靠近所述溶锌组件(20)的一侧;
循环组件(40),所述循环组件(40)安装于所述处理罐(11)的一侧,所述循环组件(40)包括第一水泵(41)和循环管道(42),所述第一水泵(41)共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水泵(41)的抽水端通过三通管体与所述循环管道(42)的一端连通,所述循环管道(42)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处理罐(11)的一侧底部,两个所述第一水泵(41)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体与所述溶锌罐(21)连通;
加热组件(50),所述加热组件(50)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10)的一侧底部,所述加热组件(50)位于靠近所述循环组件(40)的一侧,所述加热组件(50)包括风机(51)、壳体(52)、隔板(53)、电加热板(54)和(55),所述壳体(52)通过管体与所述处理罐(11)的一侧连通,所述加热组件(50)位于远离所述气体压缩机(18)的一侧;
收集组件(60),所述收集组件(60)安装于所述电镀液处理组件(10)的底部,所述收集组件(60)包括第二水泵(61)、第二过滤器(62)和镀液循环罐(63),所述第二水泵(61)的抽水端通过管体连通于所述处理罐(1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12)安装于所述处理罐(11)的前表面,所述第一电机(13)安装于所述处理罐(11)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13)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处理罐(11),所述第一电机(1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131)焊接,所述第一搅拌叶(132)焊接于所述第一转轴(131)的外侧壁,所述镀液进管(14)、所述碱液进管(15)和所述第一排气管道(16)均连通于所述处理罐(11)的顶部,所述氧化剂加液管(17)连通于所述处理罐(11)的外侧壁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18)的出风端通过管体与所述处理罐(11)连通,所述PH计(19)、所述温度计(110)和所述液位计(111)均安装于所述处理罐(11)的一侧,所述碱液进管(15)的顶部中心处与所述处理罐(11)的顶部中心处之间的距离为300-600mm,所述碱液进管(15)的顶部中心处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16)的顶部中心处之间的距离为200-500mm,所述碱液进管(15)的顶部中心处与所述镀液进管(14)的顶部中心处之间的距离为200-500mm,所述第一转轴(131)位于所述处理罐(11)从底部开始竖向高度的1/4-2/5处,所述镀液进管(14)位于远离所述预溶罐出液管道(3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道(22)连通于所述溶锌罐(21)的顶部一侧,所述溶锌斗(23)安装于所述溶锌罐(21)的顶部另一侧,所述溶锌斗(23)通过所述第一进液管(25)与所述溶锌罐(21)连通,所述溶锌罐(21)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26)与所述预溶罐(31)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24)的进水端通过管体与所述溶锌罐(21)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24)的出水端与所述处理罐(11)的连接处位于远离所述氧化剂加液管(17)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途径的电镀液除铁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33)安装于所述预溶罐(31)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33)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预溶罐(31),所述第二电机(3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轴(331)焊接,所述第二搅拌叶(3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331)的外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莹莹文珂颜飞顾训雷黄道兵江鹤群王安辉胡庭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