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面柔性光伏电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于新能源设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水面柔性光伏电站。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受光伏大环境的影响,近两年大型的光伏电站项目在迅速扩张,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其中,光伏电站的建设也需要综合考虑其所使用的光伏支架在结构上的实用性等,所以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在海洋中使用的漂浮光伏发电装置,但是传统的漂浮光伏发电装置中浮筒存在受到碰撞后容易损坏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光照角度调节光伏组件安装板的位置,使其正对着光线,从而保证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起到了增加其实用性能的作用,而提供一种水面柔性光伏电站。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面柔性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主体,所述的浮筒主体呈圆筒状,所述的浮筒主体内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的浮筒主体的两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的浮筒主体通过两侧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外罩体内,所述的浮筒主体的下端从外罩体的底板伸出,所述的外罩体呈大半的圆筒状;还包括光伏组件安装板,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板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支撑板上,所述的支撑板通过立柱固定在外罩体的顶部,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浮筒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的下端穿过外罩体连接在定位孔内,所述的外罩体上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的定位柱与通孔活动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浮筒主体的顶部开设有配重放置入口,所述的配重块通过配重放置入口安装入浮筒主体内,所述的配重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面柔性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主体(2),所述的浮筒主体呈圆筒状,所述的浮筒主体(2)内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的浮筒主体的两侧设置有转轴(3),所述的浮筒主体通过两侧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外罩体(1)内,所述的浮筒主体的下端从外罩体的底板伸出,所述的外罩体呈大半的圆筒状;/n还包括光伏组件安装板(8),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板(8)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支撑板(4)上,所述的支撑板(4)通过立柱固定在外罩体的顶部,所述的支撑板(4)上设置有定位柱(16),所述的浮筒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的下端穿过外罩体连接在定位孔内,所述的外罩体上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的定位柱与通孔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柔性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主体(2),所述的浮筒主体呈圆筒状,所述的浮筒主体(2)内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的浮筒主体的两侧设置有转轴(3),所述的浮筒主体通过两侧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外罩体(1)内,所述的浮筒主体的下端从外罩体的底板伸出,所述的外罩体呈大半的圆筒状;
还包括光伏组件安装板(8),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板(8)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支撑板(4)上,所述的支撑板(4)通过立柱固定在外罩体的顶部,所述的支撑板(4)上设置有定位柱(16),所述的浮筒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的下端穿过外罩体连接在定位孔内,所述的外罩体上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的定位柱与通孔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柔性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筒主体的顶部开设有配重放置入口,所述的配重块通过配重放置入口安装入浮筒主体内,所述的配重放置入口通过外罩体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柔性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的底板设置有导向座(14),所述的定位柱的上端穿过支撑板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的定位柱的下端从导向座内导向孔中穿过,所述的定位柱上还套装有导向板(15),所述的导向板与导向孔相匹配,所述的导向板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民,王叶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耐克斯特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