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车踏面随车修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车轮修形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踏面随车修形方法。
技术介绍
轨道列车通过曲线线路时,车轮踏面会在纵向与横向蠕滑力的作用下塑性应变积累,诱发踏面表层的疲劳裂纹,且在钢轨表面湿滑条件下,疲劳裂纹更易于发生并扩展,进而形成车轮剥离。车轮踏面与钢轨之间的磨耗随着列车运行里程而增加,该磨耗将导致车轮踏面等效锥度增大,还有可能产生踏面凹形磨耗和车轮多边形磨耗等一系列问题。现有高速动车组车轮维护主要以日常检修和定期镟修为主,在日常检修中及时跟踪并记录出现问题的车轮磨耗情况,并安排镟修计划。而定期镟修必须停止运行并返回检修厂进行,频繁的镟修会降低车轮使用寿命,同时,镟修车轮也占用了大量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因此尽可能的延长车轮镟修周期一直是高速铁路领域重点研究内容。然而,现有车轮维护方法通常仅在列车达到指定里程时,才进入一个检修周期,并对列车上的全部车轮进行统一的批量处理。该方式导致如下问题:一方面,少数车辆在行驶期间,产生较为严重的表面接触疲劳或异常磨耗,如果未能进行 ...
【技术保护点】
1.列车踏面随车修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在每个车轮上均对应安装一个自带逻辑控制器的车载踏面修形装置,并将各逻辑控制器均与列车总控系统电气连接;/n步骤二:列车总控系统按预设的编号逐一获取每个车轮所对应的牵引电机和制动单元的使能状态,若任一牵引电机或制动单元因发出报警或故障信号而被列车总控系统隔离失效,则列车总控系统向与该车轮所对应的车载踏面修形装置的逻辑控制器发出隔离失效使能命令,使该车轮编号对应的车载踏面修形装置不参与后续控制步骤;/n步骤三:由列车总控系统通过速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列车运行速度信号V,并对其进行判断,若列车运行速度信号V大于等于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列车踏面随车修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每个车轮上均对应安装一个自带逻辑控制器的车载踏面修形装置,并将各逻辑控制器均与列车总控系统电气连接;
步骤二:列车总控系统按预设的编号逐一获取每个车轮所对应的牵引电机和制动单元的使能状态,若任一牵引电机或制动单元因发出报警或故障信号而被列车总控系统隔离失效,则列车总控系统向与该车轮所对应的车载踏面修形装置的逻辑控制器发出隔离失效使能命令,使该车轮编号对应的车载踏面修形装置不参与后续控制步骤;
步骤三:由列车总控系统通过速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列车运行速度信号V,并对其进行判断,若列车运行速度信号V大于等于30km/h且小于260km/h,则执行步骤四;若列车运行速度信号V大于等于260km/h,则执行步骤六;
步骤四:由列车总控系统判断列车是否处于常用制动状态,其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4.1:由列车总控系统实时判定列车运行速度信号V是否保持在30km/h≤V<260km/h的速度区间范围内,若列车运行速度信号V超出此范围,则列车总控系统发出中断命令,结束当前步骤4.1,返回并重新执行步骤三;
步骤4.2:由列车总控系统获取列车紧急制动指令的反馈信号并对其进行判断,若列车总控系统未收到列车紧急制动指令的反馈信号,且列车总控系统在当前时刻也未发出任何紧急制动指令,则认定列车当前没有紧急制动的情况发生,并继续执行步骤4.3,否则重新执行步骤4.1;
步骤4.3:由列车总控系统获取车轮滑行状态反馈信号,当车辆以常态运行,未给出车轮打滑反馈信号状态下,则认定列车当前未处于滑行状态,并执行步骤4.4,否则重新执行步骤4.1;
步骤4.4:由列车总控系统获取列车常用制动指令的反馈信号并对其进行判断,若列车总控系统收到列车常用制动指令的反馈信号,则认定列车当前为常用制动状态,并继续执行步骤五,否则重新执行步骤4.1;
步骤五:执行车辆常用制动状态下的随车踏面修形过程,其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5.1:由列车总控系统向每个车轮所对应的车载踏面修形装置的逻辑控制器发出制动修形命令;
步骤5.2:车载踏面修形装置的动作执行机构驱动其修形块对车轮踏面执行一次制动修形动作;
步骤5.3:由列车总控系统获取列车常用制动指令的反馈信号并对其进行判断,若列车总控系统突然收到常用制动缓解指令的反馈信号,则列车总控系统发出修形中断命令,并重新执行步骤三;否则,重新执行步骤5.1;
技术研发人员:刘闯,杨集友,杨大春,王瑞卓,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