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048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垫板、橡胶垫板、第二支撑垫板、减振层和载物支撑板,其中,橡胶垫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第一支撑垫板和第二支撑垫板之间,减振层设置于第二支撑垫板的上方,用于稳定支撑设置于其上部的载物支撑板,减振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支撑垫板的周向布设的减振件,减振件包括底部支撑座、顶部支撑座和弧形连接部,其中,底部支撑座的一端通过弧形连接部与顶部支撑座的对应端连接,底部支撑座的另一端与顶部支撑座的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开口。该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结构合理,可有效降低变压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降低运输损坏率,也可以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有效隔振降噪。

Vibration damping and isolation device of power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变压器减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用电量的增加,变压器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变压器的运输与运行状态下振动噪声问题对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为了改善供电质量和提高城市供电的可靠性,减少电力传输的损耗,城网所用的大型变电站需要建设在市区内,然而,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声,是人们难以接受的一种噪声,这使得变压器振动引起的噪声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另外,变压器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设备的振动也可能导致变压器的损坏,如绕组、铁芯变形,箱体损坏,这些损伤不仅会造成变压器寿命降低,也可能引起电力事故的发生。因此,研制一种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以降低其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噪音、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因振动而损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以解决变压器振动噪声大、运输过程中容易因振动而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垫板、橡胶垫板、第二支撑垫板、减振层和载物支撑板,其中,橡胶垫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第一支撑垫板和第二支撑垫板之间,减振层设置于第二支撑垫板的上方,用于稳定支撑设置于其上部的载物支撑板,减振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支撑垫板的周向布设的减振件,减振件包括底部支撑座、顶部支撑座和弧形连接部,其中,底部支撑座的一端通过弧形连接部与顶部支撑座的对应端连接,底部支撑座的另一端与顶部支撑座的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开口。优选,每个减振件的开口均朝所述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的外侧设置。进一步优选,所述底部支撑座包括四根底部支撑管,四根底部支撑管平行设置且两两过渡连接并与第二支撑垫板贴合,底部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垫板通过穿过两两过渡连接的底部支撑管之间的缝隙的螺杆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弧形连接部为两根弧形管,分别与位于外侧的两根底部支撑管过渡连接。进一步优选,顶部支撑座包括两根顶部支撑管,所述两根顶部支撑管的一端分别与两根弧形管的自由端过渡连接,两根顶部支撑管的自由端水平向前延伸后通过水平管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水平管的水平高度低于顶部支撑管的水平高度且与顶部支撑管过渡连接。进一步优选,减振层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垫板上的弹簧,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顶部与顶部支撑座的上顶面位于同一高度。进一步优选,所述弹簧均匀布设于第二支撑垫板的上方。本技术提供的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安装于变压器箱体下,若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或运输过程中产生振动并传递到变压器箱体表面时,设置于载物支撑板下方的减振件将通过挠曲变形和压缩变形产生回弹力,从而减小振动,同时,设置于第一支撑垫板和第二支撑垫板之间的橡胶垫板也可以进一步减小振动。本技术提供的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结构合理,可有效降低变压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降低运输损坏率,也可以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有效隔振降噪。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减振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垫板1、橡胶垫板2、第二支撑垫板3、减振层和载物支撑板5,其中,橡胶垫板2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第一支撑垫板1和第二支撑垫板3之间,减振层设置于第二支撑垫板3的上方,用于稳定支撑设置于其上部的载物支撑板5,载物支撑板的上方用于放置电力变压器,减振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支撑垫板3的周向布设的减振件4,如图3所示,减振件4包括底部支撑座41、顶部支撑座42和弧形连接部43,其中,底部支撑座41的一端通过弧形连接部43与顶部支撑座42的对应端连接,底部支撑座41的另一端与顶部支撑座42的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开口,优选,每个减振件4的开口均朝所述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的外侧设置。该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安装于变压器箱体下,若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或运输过程中产生振动并传递到变压器箱体表面时,设置于载物支撑板下方的减振件将通过挠曲变形和压缩变形产生回弹力,从而减小振动,同时,设置于第一支撑垫板和第二支撑垫板之间的橡胶垫板也可以进一步减小振动。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底部支撑座41包括四根底部支撑管,四根底部支撑管平行设置且两两过渡连接并与第二支撑垫板3贴合,底部支撑座41与第二支撑垫板3通过穿过两两过渡连接的底部支撑管之间的缝隙的螺杆6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弧形连接部43为两根弧形管,分别与位于外侧的两根底部支撑管过渡连接。进一步地,顶部支撑座42包括两根顶部支撑管,所述两根顶部支撑管的一端分别与两根弧形管的自由端过渡连接,两根顶部支撑管的自由端水平向前延伸后通过水平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管的水平高度低于顶部支撑管的水平高度且与顶部支撑管过渡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减振隔振效果,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减振层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垫板3上的弹簧(图中未示出),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顶部与顶部支撑座42的上顶面位于同一高度。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弹簧均匀布设于第二支撑垫板3的上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垫板(1)、橡胶垫板(2)、第二支撑垫板(3)、减振层和载物支撑板(5),其中,橡胶垫板(2)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第一支撑垫板(1)和第二支撑垫板(3)之间,减振层设置于第二支撑垫板(3)的上方,用于稳定支撑设置于其上部的载物支撑板(5),减振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支撑垫板(3)的周向布设的减振件(4),减振件(4)包括底部支撑座(41)、顶部支撑座(42)和弧形连接部(43),其中,底部支撑座(41)的一端通过弧形连接部(43)与顶部支撑座(42)的对应端连接,底部支撑座(41)的另一端与顶部支撑座(42)的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垫板(1)、橡胶垫板(2)、第二支撑垫板(3)、减振层和载物支撑板(5),其中,橡胶垫板(2)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第一支撑垫板(1)和第二支撑垫板(3)之间,减振层设置于第二支撑垫板(3)的上方,用于稳定支撑设置于其上部的载物支撑板(5),减振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支撑垫板(3)的周向布设的减振件(4),减振件(4)包括底部支撑座(41)、顶部支撑座(42)和弧形连接部(43),其中,底部支撑座(41)的一端通过弧形连接部(43)与顶部支撑座(42)的对应端连接,底部支撑座(41)的另一端与顶部支撑座(42)的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开口。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减振件(4)的开口均朝所述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的外侧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压器减振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座(41)包括四根底部支撑管,四根底部支撑管平行设置且两两过渡连接并与第二支撑垫板(3)贴合,底部支撑座(41)与第二支撑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胤刚陈长征蒋辉杨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天眼智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