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34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包括门锁把手、换向组件、扭簧及门锁面板;换向组件及扭簧设在门锁面板内,换向组件穿过门锁面板与门锁把手相连;门锁面板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扭簧的伸出柱设在限位槽内;换向组件在门锁把手的带动下转动,换向组件包括把手连接轴和把手换向盘,把手换向盘设在把手连接轴的周向,把手换向盘设有限位柱及限位件,限位件抵住扭簧的第一伸出柱,扭簧的第一伸出柱可在把手换向盘的带动下在限位槽内转动,扭簧的第二伸出柱抵住限位槽。通过卸下限位件和转动把手,即可实现门锁把手的转向,结构简单,且节省空间,可使门锁面板的厚度更小。

A reversing structure of door lock ha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锁
,尤其涉及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门锁把手换向结构通过设置换向座、扭簧和盖体等组件构成换向组件,只需将换向螺钉拆卸,然后转动把手,换向组件转动180度,然后将换向螺体螺合即可,但由于设置较多换向组件,导致门锁面板的厚度较大,增加了成本,且影响美观;另外,若用于指纹把手,则需要把手和换向组件上设置过线孔,当连接导线的线径较大时,需要增大过线孔的面积,但若过线孔的面积过大,会导致把手连接轴的刚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门锁面板可设置更薄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包括门锁把手、换向组件、扭簧及门锁面板;所述换向组件及所述扭簧设在所述门锁面板内,所述换向组件穿过所述门锁面板与所述门锁把手相连;所述门锁面板的内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扭簧的伸出柱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换向组件在所述门锁把手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把手连接轴和把手换向盘,所述把手换向盘设在所述把手连接轴的周向,所述把手换向盘设有限位柱及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抵住所述扭簧的第一伸出柱,所述扭簧的第一伸出柱可在所述把手换向盘的带动下在所述限位槽内转动,所述扭簧的第二伸出柱抵住所述限位槽。转动门锁把手时,限位件抵住扭簧的第一伸出柱,扭簧的第二伸出柱抵住限位槽的一端,当需对门锁把手换向时,卸下限位件,然后转动门锁把手,使门锁把手逆时针转动180°后,装上限位件,换向后的门锁把手转动时,限位件抵住扭簧的第二伸出柱,扭簧的第一伸出柱抵住另一侧限位槽,实现换向操作;通过卸下限位件和转动把手,即可实现门锁把手的转向,结构简单,且节省空间,可使门锁面板的厚度更小。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槽的中部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住所述限位柱。限位槽的中部均设有限位块,用于对限位柱的限位,换向时,转动门锁把手直到限位块抵住限位柱,即说明已转动到位,即可装上限位件,方便换向时的操作。优选的,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把手连接轴的前端。第一轴承套设在把手连接轴的前端,用于支撑把手连接轴的旋转,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使门锁把手的转动更顺畅。优选的,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把手连接轴的后端。第二轴承套设在把手连接轴的后端,用于支撑把手连接轴的旋转,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使门锁把手的转动更顺畅。优选的,所述后盖板设在所述换向组件的后侧,所述后盖板抵住所述第二轴承。后盖板设在换向组件的后侧,用于抵住扭簧及换向组件,后盖板与门锁面板的内壁通过螺丝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换向时的拆卸与安装。优选的,所述门锁把手上设有指纹识别头,所述门锁把手的转动端开设有第一过线孔。门锁把手上设有指纹识别头,便于用户在握住门锁把手转动时,即可用指纹解锁,解锁方便,门锁把手的转动端开设有第一过线孔,便于指纹识别头的连接导线穿过第一过线孔后伸到门锁面板内部,与门锁面板内的控制主板电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把手换向盘上开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二过线孔与所述第一过线孔对应,所述第二过线孔的一侧开设有凹槽。第二过线孔的一侧设有凹槽,适用于连接导线为电子圆线的指纹门锁,由于连接导线在把手连接轴转动的过程中,连竖直通过第二过线孔后,需折弯后在门锁面板内水平设置,连接导线会与第二过线孔的边缘触碰,造成对连接导线的磨损,因此第二过线孔的一侧开设凹槽,便于折弯位置的定位,把手连接轴转动时,连接导线卡于凹槽内,减少连接导线的折弯位置与第二过线孔的边缘触碰的幅度,利于延长连接导线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过线孔的底部倒圆角。凹槽与第二过线孔的底部倒圆角,使连接导线的折弯位置与第二过线孔底部接触的位置更光滑,减少门锁把手扭动时,第二过线孔对连接导线的折弯位置磨损。优选的,还包括面板后盖,所述面板后盖扣合与所述门锁面板的后侧,所述面板后盖开设有两个换向孔,两个所述换向孔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换向孔与所述限位件对应。面板后盖设有换向孔,用于卸下或装上限位件,无需卸下面板后盖和后盖板,即可实现对门锁把手的换向操作。优选的,所述限位件为螺栓。限位件为螺栓,通过螺栓与把手换向盘的螺纹连接,实现限位件与把手换向盘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转动门锁把手时,限位件抵住扭簧的第一伸出柱,扭簧的第二伸出柱抵住限位槽的一端,当需对门锁把手换向时,卸下限位件,然后转动门锁把手,使门锁把手逆时针转动180°后,装上限位件,换向后的门锁把手转动时,限位件抵住扭簧的第二伸出柱,扭簧的第一伸出柱抵住另一侧限位槽,实现换向操作;通过卸下限位件和转动把手,即可实现门锁把手的转向,结构简单,且节省空间,可使门锁面板的厚度更小。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换向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换向盘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门锁面板与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门锁面板与换向组件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门锁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门锁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门锁把手1、换向组件2、扭簧3、门锁面板4、限位槽41、把手连接轴21、把手换向盘22、限位柱221、限位件222、第一伸出柱31、第二伸出柱32、限位块411、第一轴承23、第二轴承24、后盖板42、指纹识别头11、第一过线孔12、第二过线孔223、凹槽224、面板后盖43、换向孔4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包括门锁把手1、换向组件2、扭簧3及门锁面板4;所述换向组件2及所述扭簧3设在所述门锁面板4内,所述换向组件2穿过所述门锁面板4与所述门锁把手1相连;所述门锁面板4的内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41,两个所述限位槽41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扭簧3的伸出柱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槽41内;所述换向组件2在所述门锁把手1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换向组件2包括把手连接轴21和把手换向盘22,所述把手换向盘22设在所述把手连接轴21的周向,所述把手换向盘22设有限位柱221及限位件222,所述限位件222抵住所述扭簧3的第一伸出柱31,所述扭簧3的第一伸出柱31可在所述把手换向盘的带动下在所述限位槽41内转动,所述扭簧3的第二伸出柱32抵住所述限位槽41。转动门锁把手1时,限位件222抵住扭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把手、换向组件、扭簧及门锁面板;/n所述换向组件及所述扭簧设在所述门锁面板内,所述换向组件穿过所述门锁面板与所述门锁把手相连;/n所述门锁面板的内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扭簧的伸出柱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槽内;/n所述换向组件在所述门锁把手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把手连接轴和把手换向盘,所述把手换向盘设在所述把手连接轴的周向,所述把手换向盘设有限位柱及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抵住所述扭簧的第一伸出柱,所述扭簧的第一伸出柱可在所述把手换向盘的带动下在所述限位槽内转动,所述扭簧的第二伸出柱抵住所述限位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把手、换向组件、扭簧及门锁面板;
所述换向组件及所述扭簧设在所述门锁面板内,所述换向组件穿过所述门锁面板与所述门锁把手相连;
所述门锁面板的内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扭簧的伸出柱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槽内;
所述换向组件在所述门锁把手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把手连接轴和把手换向盘,所述把手换向盘设在所述把手连接轴的周向,所述把手换向盘设有限位柱及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抵住所述扭簧的第一伸出柱,所述扭簧的第一伸出柱可在所述把手换向盘的带动下在所述限位槽内转动,所述扭簧的第二伸出柱抵住所述限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槽的中部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住所述限位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把手连接轴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国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智家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