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93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送带端头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扣,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所述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之间通过弧形板连接,所述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贯穿有U型钉,所述第一扣板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一防滑刺,所述第二扣板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二防滑刺,所述弧形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侧边设置,第一防滑刺和第二防滑刺分别和输送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大大提升了带扣和输送带之间的结合能力,不容易松脱,使用寿命更长。

A buck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扣
本技术涉及输送带端头连接件
,具体为一种带扣。
技术介绍
输送带在使用中需要采用带扣将其两个端头连接起来。输送带带扣由U形扣体和U形钉构成,U形钉穿过U形扣体的上下扣板实现固定。现有技术中,工厂将生产后的多个带扣沿直线方向并列排列,并共同焊接在一根钢丝上,以保持带扣之间的间距和带扣的排列方向,便于安装到输送带端头。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传统方案中的U形扣体和输送带之间的结合能力差,长期使用后,U形扣体和输送带之间容易松脱,如何专利技术一种带扣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扣,旨在改善传统方案中的U形扣体和输送带之间的结合能力差,长期使用后,U形扣体和输送带之间容易松脱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扣,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所述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之间通过弧形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贯穿有U型钉,所述第一扣板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一防滑刺,所述第二扣板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二防滑刺,所述第一扣板、第二扣板和弧形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弧形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侧边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不少于两组。便于U型钉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贯穿输送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位于和弧形板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靠近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的侧边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防滑刺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扣板上,所述的第二防滑刺垂直设置于第一扣板上。通过第一防滑刺和第二防滑刺的设计,大大提升了带扣和输送带之间的结合能力,不容易松脱。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防滑刺和第二防滑刺均通过压制成型,制作工艺简单。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扣板、第二扣板和弧形板的厚度均不小于2.5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带扣,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多组带扣并排分布,分别夹紧固定在输送带的两端,利用U型钉紧固,通过在第一扣板的底部增设第一防滑刺,并在第二扣板的顶部增设第二防滑刺,使第一防滑刺和第二防滑刺分别和输送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大大提升了带扣和输送带之间的结合能力,不容易松脱,使用寿命更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U型钉卸下后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扣板;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防滑刺;2-第二扣板;201-第二通孔;202-第一防滑刺;3-弧形板;301-第一连接板;302-第二连接板;4-U型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扣,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所述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之间通过弧形板3连接,所述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之间贯穿有U型钉4,在使用时,多组带扣并排分布,分别夹紧固定在输送带的两端,利用U型钉4紧固,状态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扣板1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一防滑刺202,所述第二扣板2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二防滑刺102,所述第一扣板1、第二扣板2和弧形板3为一体式结构,第一防滑刺202和第二防滑刺102分别和输送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所述弧形板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所述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间隔分布,使间隔距离不小于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的宽度,且所述第二连接板302靠近侧边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均不少于两组,便于U型钉4通过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贯穿输送带。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均位于和弧形板3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分别靠近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的侧边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防滑刺202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扣板2上,所述的第二防滑刺102垂直设置于第一扣板1上,通过第一防滑刺202和第二防滑刺102的设计,大大提升了带扣和输送带之间的结合能力,不容易松脱。具体的,所述第一防滑刺202和第二防滑刺102均通过压制成型,制作工艺简单。具体的,所述第一扣板1、第二扣板2和弧形板3的厚度均不小于2.5毫米。具体的,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多组带扣并排分布,分别夹紧固定在输送带的两端,利用U型钉4紧固,状态如图4所示,通过在第一扣板1的内侧增设第一防滑刺202,并在第二扣板2的内侧增设第二防滑刺102,使第一防滑刺202和第二防滑刺102分别和输送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大大提升了带扣和输送带之间的结合能力,不容易松脱,使用寿命更长,适合推广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扣,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所述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之间通过弧形板(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之间贯穿有U型钉(4),所述第一扣板(1)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一防滑刺(202),所述第二扣板(2)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二防滑刺(102),所述第一扣板(1)、第二扣板(2)和弧形板(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弧形板(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所述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板(302)靠近侧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扣,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所述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之间通过弧形板(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之间贯穿有U型钉(4),所述第一扣板(1)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一防滑刺(202),所述第二扣板(2)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第二防滑刺(102),所述第一扣板(1)、第二扣板(2)和弧形板(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弧形板(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所述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板(302)靠近侧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上下对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梦舟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高罗输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