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83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夹紧板、固定柱、连接轴和轴承座,通过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推动第一伸缩杆向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一伸缩杆推动推板向下移动,吸盘工作,将承载台吸附,旋转气缸转动,第二气缸通过夹紧板将承载台进行翻转,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且整个翻转结构的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在承载台两端均设置第二气缸,通过夹紧板与固定柱使得承载台在翻转过程中更加稳定,且推板底端通过吸盘对承载台进行吸附,无需增加特定夹具,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大大减少了在安装和使用特定夹具的过程中,夹具对熟化的塑料薄膜材料的损害,从而提高了熟化的效率和熟化材料的质量。

A hoisting turnover structure in the curing of plastic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吊装翻动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
技术介绍
塑料薄膜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塑料薄膜从塑料颗粒到成品出售需要经过多个加工工序,其中,熟化过程时是塑料薄膜成品时的一个重要工序。现有技术中,熟化中的翻转结构在实现翻转时,需要使用固定夹具以完成翻转,但其翻转用夹具多需要人工操作,然而人工操作时,容易因人为操作不当对承载台上的熟化材料造成损伤,且传统的翻转结构,且翻转时的固定夹具多为简单的与承载台固定,其在翻转过程中,对承载台的固定效果并不稳定,进而使得承载台在受力翻转时不稳定,进而影响了熟化材料的熟化效率,不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以解决熟化中的翻转结构在实现翻转时,需要使用固定夹具以完成翻转,但其翻转用夹具多需要人工操作,然而人工操作时,容易因人为操作不当对承载台上的熟化材料造成一定损伤,且传统的翻转结构,且翻转时的固定夹具多为简单的与承载台固定,其在翻转过程中,对承载台的固定效果并不稳定,进而使得承载台在受力翻转时并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伸缩杆、推板、承载台、旋转气缸、限位板、安装板、第二气缸、第二伸缩杆、夹紧板、固定柱、连接轴和轴承座,其中,第一气缸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板,推板的底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吸盘,若干吸盘用于对承载台进行吸附,推板的下方设置有承载台,承载台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移动板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限位板固定连接,限位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通过螺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远离旋转气缸一侧的限位板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通过轴承座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第一气缸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固定板为L形结构,且固定板通过螺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支撑架的一端四周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安装柱,安装柱为U形结构,且安装柱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限位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移动板为L形结构,且移动板的上端向内凹陷设有直线凹槽,直线凹槽与第二气缸底端设置的凸块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移动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夹紧板,夹紧板的一端通过螺栓等间距固定安装有若干固定柱,若干固定柱与设置在承载台两端的凹槽相适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推动第一伸缩杆向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一伸缩杆推动推板向下移动,当推板底端的吸盘移动至承载台的表面,吸盘工作,将承载台吸附,旋转气缸转动,第二气缸通过夹紧板将承载台进行翻转,完成翻转后,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且整个翻转结构的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在承载台两端均设置第二气缸,通过夹紧板与固定柱使得承载台在翻转过程中更加稳定,且推板底端通过吸盘对承载台进行吸附,无需增加特定夹具,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大大减少了在安装和使用特定夹具的过程中,夹具对熟化的塑料薄膜材料的损害,从而提高了熟化的效率和熟化材料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旋转气缸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第一气缸;3、第一伸缩杆;4、推板;5、固定板;6、承载台;7、旋转气缸;8、限位板;9、安装板;10、第二气缸;11、第二伸缩杆;12、移动板;13、夹紧板;14、固定柱;15、安装柱;16、限位柱;17、连接轴;18、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包括第一气缸2、第一伸缩杆3、推板4、承载台6、旋转气缸7、限位板8、安装板9、第二气缸10、第二伸缩杆11、夹紧板13、固定柱14、连接轴17和轴承座18,其中,第一气缸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第一伸缩杆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板4,推板4的底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吸盘,若干吸盘用于对承载台6进行吸附,推板4的下方设置有承载台6,承载台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1,第二伸缩杆1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移动板12固定连接,第二气缸10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限位板8固定连接,限位板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旋转气缸7,旋转气缸7通过螺栓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远离旋转气缸7一侧的限位板8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7,连接轴17通过轴承座18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第一气缸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固定板5为L形结构,且固定板5通过螺栓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支撑架1的一端四周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安装柱15,安装柱15为U形结构,且安装柱1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限位柱16,限位柱16能够对限位板8转动的工位进行限制。移动板12为L形结构,且移动板12的上端向内凹陷设有直线凹槽,直线凹槽与第二气缸10底端设置的凸块相配合,使得凸块为移动板12与第二气缸10之间相对移动提供导向力。移动板1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夹紧板13,夹紧板13的一端通过螺栓等间距固定安装有若干固定柱14,若干固定柱14与设置在承载台6两端的凹槽相适配,使得旋转气缸7带动夹紧板13转动时,固定柱14与设置在承载台6上的凹槽配合能够使承载台6在转动时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推动第一伸缩杆3向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一伸缩杆3推动推板4向下移动,当推板4底端的吸盘移动至承载台6的表面,吸盘工作,将承载台6吸附,此时第一气缸2带动第一伸缩杆3向上移动,进而通过推板4带动承载台6向上移动,当承载台6移动至夹紧板13的水平高度时,第二气缸10推动第二伸缩杆11移动,进而通过第二伸缩杆11推动移动板12移动,移动板12上的凹槽与第二气缸10底端的凸块相适配使得移动板12移动时更加平稳,且移动板12移动时带动夹紧板13移动,使得夹紧板13推动固定柱14移动至承载台6两端设置的凹槽内,此时旋转气缸7转动,进而通过限位板8带动第二气缸10转动,进而第二气缸10通过夹紧板13将承载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2)、第一伸缩杆(3)、推板(4)、承载台(6)、旋转气缸(7)、限位板(8)、安装板(9)、第二气缸(10)、第二伸缩杆(11)、夹紧板(13)、固定柱(14)、连接轴(17)和轴承座(18),其中,第一气缸(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第一伸缩杆(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板(4),推板(4)的底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吸盘,若干吸盘用于对承载台(6)进行吸附,推板(4)的下方设置有承载台(6),承载台(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1),第二伸缩杆(1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移动板(12)固定连接,第二气缸(10)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限位板(8)固定连接,限位板(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旋转气缸(7),旋转气缸(7)通过螺栓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远离旋转气缸(7)一侧的限位板(8)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7),连接轴(17)通过轴承座(18)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薄膜熟化中的吊装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2)、第一伸缩杆(3)、推板(4)、承载台(6)、旋转气缸(7)、限位板(8)、安装板(9)、第二气缸(10)、第二伸缩杆(11)、夹紧板(13)、固定柱(14)、连接轴(17)和轴承座(18),其中,第一气缸(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第一伸缩杆(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板(4),推板(4)的底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吸盘,若干吸盘用于对承载台(6)进行吸附,推板(4)的下方设置有承载台(6),承载台(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1),第二伸缩杆(1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移动板(12)固定连接,第二气缸(10)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限位板(8)固定连接,限位板(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旋转气缸(7),旋转气缸(7)通过螺栓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远离旋转气缸(7)一侧的限位板(8)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7),连接轴(17)通过轴承座(18)与支撑架(1)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佳佳汪玉成迟政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虹润彩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