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野渡透一专利>正文

圆锥滚子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33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2:23
承受旋转轴(JX)的推力载荷及径向载荷的圆锥滚子轴承(1)具备多个滚子(50),以放射状排列在相对于与旋转轴(JX)正交的平面(P1)朝向一侧方倾斜的一对轨道面(2a、3a)之间;保持架(4),配置于一对轨道面(2a、3a)之间,并具有收容滚子(50)的多个兜孔(41)。滚子(50)具有滚子本体(51),呈从滚子(50)的放射方向(DD)的内侧朝向外侧而直径变大的圆锥台状;滚子外侧部(52),呈向滚子本体(51)的放射方向(DD)的外侧连续且朝向放射方向(DD)的外侧而前端变细的圆锥状,滚子(50)的放射方向(DD)的内侧具有沿兜孔(41)内壁的形状且不被兜孔(41)所轴支撑,滚子(50)的放射方向(DD)的外侧与兜孔(41)的内壁点接触。

Tapered roller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圆锥滚子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承受旋转轴的推力载荷及径向载荷的圆锥滚子轴承。
技术介绍
承受旋转轴的推力载荷及径向载荷的滚子轴承具备多个以放射状配置于相对于旋转轴倾斜的一对轨道面(tracksurface)之间的滚子(滚动体)。这种滚子轴承用于在例如车辆的变速器、风车装置中插装于非旋转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以便在受到相对于旋转轴的推力及径向力的同时使旋转部件平稳地旋转。此外,这种圆锥滚子轴承具备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具有用于收容滚子的兜孔(pocket)。具备以放射状配置于相对于旋转轴倾斜的一对轨道面之间的多个滚子的滚子轴承具有如下特性:使用时产生轨道面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之间的圆周速度的差异(圆周速度差),这会引起在外周侧的轨道面和滚子之间发生滑动。若发生滑动,则因滑动摩擦而使轨道面和滚子之间的滚动阻力增加,或者,在外周侧滚子、轨道面的摩擦变多等不良状况。为了抑制这种不良状况,使用具备圆锥台状的滚子(以下也称为“圆锥滚子”)的圆锥滚子轴承(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圆锥滚子轴承,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上述不良状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910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承受旋转轴的推力载荷及径向载荷的圆锥滚子轴承中,期望减少在圆锥滚子和保持架的兜孔之间发生的摩擦,进一步提高圆锥滚子的转动的平稳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承受旋转轴的推力载荷及径向载荷的圆锥滚子轴承中,能够减少在圆锥滚子和保持架的兜孔之间发生的摩擦,进一步提高圆锥滚子的转动的平稳化的圆锥滚子轴承。(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承受旋转轴的推力载荷及径向载荷的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多个滚子,其以放射状排列在相对于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平面朝向一侧方倾斜的一对轨道面之间;以及保持架,其配置于所述一对轨道面之间,并具有收容所述滚子的多个兜孔,所述滚子具有:滚子本体,其呈从所述滚子的放射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而直径变大的圆锥台状;以及滚子外侧部,其呈向所述滚子本体的所述放射方向的外侧连续且朝向所述放射方向的外侧而前端变细的圆锥状,所述滚子的所述放射方向的内侧具有沿着所述兜孔内壁的形状且不被所述兜孔所轴支撑,所述滚子的所述放射方向的外侧与所述兜孔的内壁点接触。此外,所述滚子的至少外周面可由树脂形成。此外,所述滚子可全部由树脂形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承受旋转轴的推力载荷及径向载荷的圆锥滚子轴承,能够减少在圆锥滚子和保持架的兜孔之间发生的摩擦,进一步提高圆锥滚子的转动的平稳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分解侧视图。图3为图1的纵剖面图。图4为图1的分解纵剖面图。图5为示出省略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圆锥滚子轴承1中的外圈2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为圆锥滚子轴承1中的收容在兜孔41内的滚子50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锥滚子轴承101中的收容在兜孔141内的滚子150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锥滚子轴承1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分解侧视图。图3为图1的纵剖面图。图4为图1的分解纵剖面图。图5为示出省略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圆锥滚子轴承1中的外圈2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为圆锥滚子轴承1中的收容在兜孔41内的滚子50的放大图。此外,在图3及图4中示出滚子50的侧视图,而非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圆锥滚子轴承1为承受推力载荷(轴向载荷)及径向载荷的圆锥滚子轴承,可用于例如车辆的变速器、风车装置中。如图1及图3所示,圆锥滚子轴承1插装于作为非旋转部件的外壳H1和旋转部件R1之间,在承受沿着旋转部件R1旋转轴JX的推力及径向力的同时,平稳地支撑旋转部件R1的旋转(自转)。如图1至图5所示,圆锥滚子轴承1具备外圈2、内圈3、保持架4和滚子组5。外圈2固定于外壳H1,并作为外侧的轨道面(外圈)而发挥作用。具体地,外圈2一体地具有小圆筒部20及大圆筒部21,小圆筒部20壁厚相对较厚且外径及内径相对较小,大圆筒部21壁厚相对较薄且外径及内径相对较大。该外圈2在小圆筒部20的内周面20a和大圆筒部21的内周面21a之间具有以与圆锥台的侧面相同的形状形成为锥状的轨道面2a。此外,在图3及图4所示的示例中,在放射方向DD(径向)上,小圆筒部20的外周面的位置与大圆筒部21的内周面21a的位置大致一致,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放射方向DD(径向)上,一方的周面比另一方的周面大也可。轨道面2a以相对于与旋转轴JX正交的平面P1朝向一侧方(图1至图4中的右侧)倾斜了角度θ2的状态与内圈3的轨道面3a相对置而配置,并与内圈3的轨道面3a成对。该轨道面2a作为供构成滚子组5的多个滚子50转动的面(的一方)而发挥作用。关于内圈3,在其内周侧插入带台阶轴状的旋转部件R1,从而固定于旋转部件R1,并作为内侧的轨道面(内圈)而发挥作用。具体地,内圈3一体地具有圆筒部30及圆环状的法兰部31,圆筒部30插入于外圈2的小圆筒部20的内周面20a侧,法兰部31设置在该圆筒部30的一端并插入于外圈2的大圆筒部21的内周面21a侧。在该内圈3中,圆筒部30的外径略微小于外圈2的小圆筒部20的内径,且法兰部31的外径略微小于外圈2的大圆筒部21的内径。因此,内圈3在外圈2的内周侧能够以旋转轴JX为中心旋转(自转)。此外,内圈3在圆筒部30的外周面30a和法兰部31的圆筒部30侧(图1至图4中的左侧)的法兰面31a之间具有以与圆锥台的侧面相同的形状形成为锥状的轨道面3a。轨道面3a以相对于与旋转轴JX正交的平面P1朝向与外圈2的轨道面2a相同的一侧方(图1至图4中的右侧)倾斜了角度θ3的状态与外圈2的轨道面2a相对置而配置,并与外圈2的轨道面2a成对。角度θ3比轨道面2a倾斜的角度θ2大(θ3>θ2)。该轨道面3a作为供构成滚子组5的多个滚子50转动的面(的另一方)而发挥作用。即,轨道面2a和轨道面3a构成一对轨道面2a、3a。保持架4为将构成滚子组5的多个滚子50保持于一对轨道面2a,3a之间的部件,具有在圆锥台的侧面具有厚度且主视图为圆环的形状。该保持器4相对于与旋转轴JX正交的平面P1朝向与外圈2的轨道面2a及内圈3的轨道面3a相同的一侧方(图1至图4中的右侧)倾斜了角度θ4。角度θ4比轨道面2a倾斜的角度θ2大且比轨道面3a倾斜的角度θ3小(θ2<θ4<θ3)。此外,保持架4具有用于收容构成滚子组5的滚子50的兜孔组40。兜孔组40由沿保持器4的周向DR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8个)兜孔41构成。如图5及图6所示,兜孔41为从滚子50的放射方向DD的内侧朝向外侧而宽度变大的台形状且为具有四角都做了倒角处理的形状的贯通孔,并以旋转轴JX为中心以放射状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其用于承受旋转轴的推力载荷及径向载荷,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滚子,其以放射状排列在相对于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平面朝向一侧方倾斜的一对轨道面之间;以及/n保持架,其配置于所述一对轨道面之间,并具有用于收容所述滚子的多个兜孔,/n所述滚子具有:滚子本体,其呈从所述滚子的放射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而直径变大的圆锥台状;以及滚子外侧部,其呈向所述滚子本体的所述放射方向的外侧连续且朝向所述放射方向的外侧而前端变细的圆锥状,/n所述滚子的所述放射方向的内侧具有沿着所述兜孔的内壁的形状且不被所述兜孔所轴支撑,/n所述滚子的所述放射方向的外侧与所述兜孔的内壁点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6 JP 2017-0872701.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其用于承受旋转轴的推力载荷及径向载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滚子,其以放射状排列在相对于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平面朝向一侧方倾斜的一对轨道面之间;以及
保持架,其配置于所述一对轨道面之间,并具有用于收容所述滚子的多个兜孔,
所述滚子具有:滚子本体,其呈从所述滚子的放射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而直径变大的圆锥台状;以及滚子外侧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渡透一
申请(专利权)人:野渡透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