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离心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32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2:23
离心压缩机具备:叶轮;主流路(101),其配置有叶轮,且沿叶轮的旋转轴方向延伸;副流路(102),其具有与主流路(101)连通的上游连通部(103)及在比上游连通部(103)靠叶轮侧与主流路(101)连通的下游连通部(104),且沿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多个开闭部,其具有开口部,且配置于副流路(102);以及驱动部(108),其使多个开闭部中的至少一个在旋转方向上动作。

centrifugal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离心压缩机
本公开涉及一种离心压缩机,其形成有与主流路连通的副流路。本申请要求基于2017年6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126760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并将其内容并入本申请。
技术介绍
在离心压缩机中,有时形成有与主流路连通的副流路。在主流路配置有压缩机叶轮。在主流路中的压缩机叶轮的上游,流路宽度通过节流部而缩小。主流路和副流路通过上游连通部及下游连通部连通。在副流路配置有开闭阀。在流量小的区域,开闭阀关闭。若流量变大,则开闭阀打开,流路截面积扩大。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离心压缩机中,在副流路形成有球状流路。球状流路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为同心的球面。开闭阀的阀芯沿压缩机叶轮的旋转方向设有多个。阀芯为沿着球状流路的内周面及外周面的圆弧形状。阀芯经由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撑。旋转轴呈放射状设有多个。旋转轴的轴心穿过球状流路的内周面及外周面的曲率中心。通过旋转轴旋转,多个阀芯大致排列成齐平面,从而闭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248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专利文献1所述,开闭副流路的机构是复杂的。因此,期望研发简化构造的技术。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构造的离心压缩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离心压缩机具备:叶轮;主流路,其配置有叶轮,且沿叶轮的旋转轴方向延伸;副流路,其具有与主流路连通的上游连通部及在比上游连通部靠叶轮侧与主流路连通的下游连通部,且沿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多个开闭部,其具有开口部,且配置于副流路;以及驱动部,其使多个开闭部中的至少一个在旋转方向上动作。也可以具备节流部,该节流部比上游连通部及下游连通部向叶轮的径向内侧突出。也可以是,具备叶轮侧流路部,该叶轮侧流路部设于副流路,具有下游连通部,且随着靠近叶轮而朝向叶轮的径向内侧,多个开闭部配置于比叶轮侧流路部靠上游连通部侧。也可以是,多个开闭部包括第一开闭部和位于比第一开闭部靠下游连通部侧的第二开闭部,在第一开闭部设有从上游连通部侧朝向下游连通部侧分离距离变小的一对第一导向部。也可以是,多个开闭部包括第一开闭部和位于比第一开闭部靠下游连通部侧的第二开闭部,在第二开闭部设有从上游连通部侧朝向下游连通部侧分离距离变大的一对第二导向部。也可以是,就开口部的平面形状而言,至少内径侧的旋转方向的长度比外径侧短,或者旋转方向的两端部为曲面形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简化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增压器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图1的虚线部分的提取图。图3A是图2的IIIa-IIIa线的剖视图。图3B是图2的IIIb-IIIb线的剖视图。图3C是在图3B的截面中第一开闭部位于与图3B不同的位置的图。图4A是与图3A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图2的IIIa-IIIa线的剖视图)。图4B是与图3A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图2的IIIa-IIIa线的剖视图)。图5A是与图2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图5B是图5A的Vb-Vb线的剖视图。图6A是第一变形例的与图3A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图6B是第一变形例的与图3B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图6C是第二变形例的与图3A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图6D是第二变形例的与图3B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它的具体的数值等只是用于使理解容易的例示,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限制本公开。此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通过添加相同的符号来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图1是增压器C的概略剖视图。将图1所示的箭头L方向作为增压器C的左侧进行说明。将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作为增压器C的右侧进行说明。增压器C中的后述压缩机叶轮9(叶轮)侧作为离心压缩机发挥作用。以下,作为离心压缩机的一个例子,对增压器C进行说明。但是,离心压缩机不限于增压器C。离心压缩机也可以组装到增压器C以外的装置中,也可以为单体。如图1所示,增压器C具备增压器主体1。该增压器主体1具备轴承外壳2。在轴承外壳2的左侧通过紧固螺栓3连结有涡轮机外壳4。在轴承外壳2的右侧通过紧固螺栓5连结有压缩机外壳100。在轴承外壳2形成有轴承孔2a。轴承孔2a沿增压器C的左右方向贯通。在轴承孔2a设有轴承6。在图1中,将全浮式轴承作为轴承6的一个例子示出。但是,轴承6也可以为半浮式轴承、滚动轴承等其它的径向轴承。轴7由轴承6旋转自如地轴支撑。在轴7的左端部设有涡轮机叶轮8。涡轮机叶轮8旋转自如地收纳于涡轮机外壳4内。另外,在轴7的右端部设有压缩机叶轮9。压缩机叶轮9旋转自如地收纳于压缩机外壳100内。在压缩机外壳100形成有主流路101。主流路101在增压器C的右侧开口。主流路101沿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轴方向(以下,简称为旋转轴方向)延伸。主流路101与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连接。压缩机叶轮9配置于主流路101。在如上所述地通过紧固螺栓5连结轴承外壳2和压缩机外壳100的状态下,形成有扩散流路10。扩散流路10由轴承外壳2和压缩机外壳100的对置面形成。扩散流路10对空气进行升压。扩散流路10从轴7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呈环状形成。扩散流路10在上述径向内侧与主流路101连通。另外,在压缩机外壳100上设有压缩机涡旋流路11。压缩机涡旋流路11为环状。压缩机涡旋流路11例如位于比扩散流路10靠轴7的径向外侧。压缩机涡旋流路11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压缩机涡旋流路11也与扩散流路10连通。若压缩机叶轮9旋转,则从主流路101向压缩机外壳100内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在流通于压缩机叶轮9的叶片间的过程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加速。进行了加速的空气在扩散流路10及压缩机涡旋流路11升压。升压后的空气被引导至发动机的进气口。在涡轮机外壳4形成有吐出口12。吐出口12在增压器C的左侧开口。吐出口12与未图示的废气净化装置连接。另外,在涡轮机外壳4设有流路13和涡轮机涡旋流路14。涡轮机涡旋流路14为环状。涡轮机涡旋流路14例如位于比流路13靠涡轮机叶轮8的径向外侧。涡轮机涡旋流路14与未图示的气体流入口连通。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被引导至气体流入口。气体流入口也与上述流路13连通。从气体流入口引导至涡轮机涡旋流路14的废气经由流路13及涡轮机叶轮8的叶片间被引导至吐出口12。被引导至吐出口12的废气在该流通过程中使涡轮机叶轮8旋转。而且,上述涡轮机叶轮8的旋转力经由轴7传递到压缩机叶轮9。如上所述,空气被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力升压,并被引导至发动机的进气口。图2是图1的虚线部分的提取图。如图2所示,在压缩机外壳100形成有主流路101及副流路102。主流路101具有缩径部101a、上游平行部101b、扩径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n叶轮;/n主流路,其配置有上述叶轮,且沿上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延伸;/n副流路,其具有与上述主流路连通的上游连通部及在比上述上游连通部靠上述叶轮侧与上述主流路连通的下游连通部,且沿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n多个开闭部,其具有开口部,且配置于上述副流路;以及/n驱动部,其使上述多个开闭部中的至少一个在上述旋转方向上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8 JP 2017-1267601.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叶轮;
主流路,其配置有上述叶轮,且沿上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延伸;
副流路,其具有与上述主流路连通的上游连通部及在比上述上游连通部靠上述叶轮侧与上述主流路连通的下游连通部,且沿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
多个开闭部,其具有开口部,且配置于上述副流路;以及
驱动部,其使上述多个开闭部中的至少一个在上述旋转方向上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节流部,该节流部比上述上游连通部及上述下游连通部向上述叶轮的径向内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叶轮侧流路部,该叶轮侧流路部设于上述副流路,具有上述下游连通部,且随着靠近上述叶轮而朝向上述叶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隆沼仓龙介松尾研吾平田贤辅佐佐木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