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32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2:23
在设置于蓄能器壳体的内部的具有可挠性的隔膜与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时,为了防止因在气体封入口内的空间部与气体封入室之间产生压差而导致隔膜破损的情况,例如通过在隔膜与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这两者之一或两者双方设置的凹凸形状形成连通路径,该连通路径在隔膜与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的状态下使气体封入口内的空间部与气体封入室连通。

Accum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能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能器,更详细地说,涉及在蓄能器壳体的内部设置了具有可挠性的隔膜的隔膜型蓄能器。本专利技术的蓄能器被用作例如汽车用车载蓄能器。
技术介绍
隔膜型蓄能器,例如图4所示,在蓄能器壳体21的内部设置具有可挠性的隔膜41。隔膜型蓄能器11的蓄能器壳体21设有气体封入口22以及油口23。隔膜41将蓄能器壳体2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与气体封入口22相通的气体封入室24、以及与油口23相通的流体室25。隔膜41一般具有树脂或者橡胶的层叠结构,一体地具有外周安装部42、可挠部43、以及锥阀(poppet)安装部46。外周安装部42被保持于设置在蓄能器壳体21的侧部内表面的隔膜保持部29。可挠部43根据蓄能器壳体21的内部的压力变动而发生变形。锥阀安装部46设置于可挠部43的俯视时平面的中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08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图4所示的蓄能器11在以下方面存在改良的余地。若在蓄能器壳体21的内部产生压力变动,则隔膜41寻求压力均衡点而发生变形。若流体室25侧的压力(液压)极端地变大,则如图5所示,隔膜41会与气体封入口22的开口周边部22a接触。气体封入口22在气体封入后由密封栓30封堵,即使在封堵后,在密封栓30的内侧仍然残留空间部32。隔膜41在与气体封入口22的开口周边部22a接触时发挥密封作用,阻断设置于气体封入口22的空间部32与气体封入室24的连通。其结果,在阻断了连通的空间部32与气体封入室24之间会产生压差,当产生大的压差时存在隔膜41发生破损的情况。近年来,蓄能器11为了应对高压缩,大多使用扁平化结构而不是球体的蓄能器壳体21。在扁平化结构的蓄能器壳体21中,隔膜41特别容易紧贴在气体封入口22的开口周边部22a。由此,关于这种蓄能器壳体21,人们强烈地期望防止因压差的产生而导致的隔膜41破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蓄能器,其能够在隔膜与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时防止隔膜破损。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蓄能器具有:设有气体封入口的蓄能器壳体;具有可挠性的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蓄能器壳体的内部,且能够在随着压力变动而发生变形时与所述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以及连通路径,所述连通路径在所述隔膜与所述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气体封入口内的空间部与所述气体封入室连通。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隔膜与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气体封入口内的空间部与气体封入室也能够被维持在连通状态,在气体封入口内的空间部与气体封入室之间不会产生压差,能够防止因压差的产生而导致的隔膜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蓄能器的剖视图。图2的(A)是示出在蓄能器中的隔膜上设置的突起的俯视图,(B)是其剖视图。图3是示出蓄能器的动作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是作为
技术介绍
而示出的蓄能器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蓄能器的动作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的蓄能器11的整体剖视图。蓄能器11是在蓄能器壳体21的内部设置了具有可挠性的隔膜41的隔膜型蓄能器。蓄能器11具有在中心轴线上设有气体封入口22以及油口23的蓄能器壳体21。在蓄能器壳体21的内部设有隔膜41。隔膜41将蓄能器壳体2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与气体封入口22相通的气体封入室(气体室)24和与油口23相通的流体室(液体室)25。关于蓄能器壳体21的内表面,由于壳(shell)26是通过金属部件的拉深加工而形成的,所以蓄能器壳体21的内表面具有剖面为圆弧形的曲面27、28的组合形状。在蓄能器壳体21的最大内径部设置有用于保持隔膜41的环状的隔膜保持部(保持件)29,该环状的隔膜保持部(保持件)29呈剖面为L字形的钩(hook)状。在壳体21内表面形成的曲面具有气体封入口侧的曲面27与油口侧的曲面28的组合形状。曲面27以从气体封入口22侧朝向油口23侧内径尺寸逐渐扩大的朝向生成。曲面28则相反地以从油口23侧朝向气体封入口22侧内径尺寸逐渐扩大的朝向生成。油口侧的曲面28通过对圆筒面的拉深加工而形成。气体封入口22在气体封入后被用密封栓30封堵,并在外侧覆盖罩31。即使在利用密封栓30封堵后,在密封栓30的内侧也设有空间部32。隔膜41具有树脂或者橡胶的层叠结构。隔膜41一体地具有环状的外周安装部42、可挠部43、以及剖面呈大致U字形的环状的反转部44。外周安装部42被保持于隔膜保持部29。可挠部43根据蓄能器壳体21内部的压力变动而发生变形。反转部44设置于外周安装部42与可挠部43之间,并与可挠部43一同变形。可挠部43在其平面中央设有安装了锥阀45的锥阀安装部46,该锥阀45用于抑制隔膜41突出于油口23的通孔中。隔膜41也称为气囊。锥阀安装部46的气体封入室24侧的面(图中的上表面)一般形成为平面状。在该面形成为平面状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当蓄能器11动作时,在流体室25侧的压力(液压)极端变大时,锥阀安装部46与气体封入口22的开口周边部22a接触而发挥密封作用。在此情况下,基于气体封入口22而得到的空间部32与气体封入室24之间的连通被阻断,有时会产生压差。本实施方式的蓄能器11设有连通路径51,该连通路径51在隔膜41与气体封入口22的开口周边部22a接触的状态下使基于气体封入口22而得到的空间部32与气体封入室24连通。该连通路径51通过设置于隔膜41的凹凸形状而生成,更详细而言,通过突起52而生成。如图2的(A)(B)所示,在隔膜41的锥阀安装部46的平面上以放射状且一体地形成有多个呈肋状的突起52(图中是四等分)。彼此相邻的突起52间的空间构成使基于气体封入口22而得到的空间部32与气体封入室24连通的连通路径51。关于作用,如图3所示,当隔膜41与气体封入口22的开口周边部22a接触时,连通路径51使基于气体封入口22而得到的空间部32与气体封入室24连通。因此,即使隔膜41与气体封入口22的开口周边部22a接触,基于气体封入口22而得到的空间部32与气体封入室24也维持一直连通着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基于气体封入口22而得到的空间部32与气体封入室24之间产生压差的情况,能够防止因压差的产生而导致隔膜41破损的情况。起到这样的作用的蓄能器11也能够应对于近年中的壳体扁平化结构。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被作为凹凸形状而设置的突起52也可设置于气体封入口22的开口周边部22a,还可设置于隔膜41和气体封入口22的开口周边部22a双方。作为又一实施方式,关于凹凸形状,也可以是沟槽(未图示)来替代突起52。附图标记说明11蓄能器21蓄能器壳体22气体封入口22a开口周边部23油口24气体封入室25流体室26壳2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具有:/n设有气体封入口的蓄能器壳体;/n具有可挠性的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蓄能器壳体的内部,且能够在随着压力变动而发生变形时与所述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以及/n连通路径,其在所述隔膜与所述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气体封入口内的空间部与所述气体封入室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5 JP 2017-1435841.一种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有气体封入口的蓄能器壳体;
具有可挠性的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蓄能器壳体的内部,且能够在随着压力变动而发生变形时与所述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以及
连通路径,其在所述隔膜与所述气体封入口的开口周边部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气体封入口内的空间部与所述气体封入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络路径通过设于所述隔膜的凹凸形状而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原永朗
申请(专利权)人: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