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轴拉伸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8648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轴拉伸测量装置,其包括拉伸试件、拉伸测量组件;拉伸试件包括混凝土试件及上、下端拉伸辅助机构,混凝土试件包括中间拉伸段及上、下端辅助安装部;上端拉伸辅助机构包括上端前侧板、上端后侧板、上端左侧连接轴、上端右侧连接轴、上端左侧接触轴承、上端右侧接触轴承、上端矩形框体、上端活动拉臂;下端拉伸辅助机构包括下端前侧板、下端后侧板、下端左侧连接轴、下端右侧连接轴、下端左侧接触轴承、下端右侧接触轴承、下端矩形框体、下端活动拉臂;拉伸测量组件包括上端剪刀机构、下端剪刀机构及左、右侧位移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且能保证混凝土试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的单轴受力状态,还能保证位移传感器安全。

A uniaxial tension meas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轴拉伸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单轴拉伸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及砂浆单轴拉伸装置是科学研究中重要试验设备,是确定材料单轴拉伸强度的重要方法。传统“八字形”试件拉伸装置对试件自身支座精度要求较高,试件精度不高极易引起试件单轴拉伸过程中承受弯矩作用,试验结果不再反应实际材料单轴拉伸强度。对于高韧性水泥基,通常选用拉力机直接加持的方法,通过在试件两端粘贴传力板来分散加持力,受机器运行过程中夹具稳定性影响较大。需指出的是,传统单轴拉伸试验测量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八字形”单轴拉伸试验受试件精度影响,试件受力边变形极易引起轴线外弯矩作用;2、传统“八字形”单轴拉伸试验受机器夹具加载过程稳定性影响,夹具的轻微偏移既能造成试件提前破坏;3、粘贴传力板直接拉伸材料试验,对粘贴要求较高,试验过程中发生脱粘造成试件受力状态变化,其中,非对称脱粘造成的轴线外弯矩影响试验精度;4、粘贴传力板直接拉伸材料试验,对夹具运行稳定性要求较高,夹具在加载过程中的偏移造成试件提前破坏;5、传统单轴拉伸应变区测量方法,传感器固定于试件上,试件破坏过程中,位移突然增加,易造成传感器超出量程工作,降低传感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单轴拉伸测量装置,该单轴拉伸测量装置结构设计新颖,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混凝土试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的单轴受力状态,还能够有效地保证位移传感器的安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轴拉伸测量装置,包括有拉伸试件、拉伸测量组件;拉伸试件包括有混凝土试件、装设于混凝土试件上端部的上端拉伸辅助机构、装设于混凝土试件下端部的下端拉伸辅助机构,混凝土试件包括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端辅助安装部、中间拉伸段、下端辅助安装部,上端辅助安装部、中间拉伸段、下端辅助安装部为一体结构,上端辅助安装部、下端辅助安装部的宽度值分别较中间拉伸段的宽度值大,上端辅助安装部的下端部设置有宽度值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的上端收窄段,上端收窄段的左侧面为上端左侧接触斜面且上端收窄端的右侧面为上端右侧接触斜面,上端左侧接触斜面与上端右侧接触斜面左右对称布置;下端辅助安装部的上端部设置有宽度值从下至上逐渐变小的下端收窄段,下端收窄段的左侧面为下端左侧接触斜面且下端收窄端的右侧面为下端右侧接触斜面,下端左侧接触斜面与下端右侧接触斜面左右对称布置;上端拉伸辅助机构包括有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前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上端前侧板、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后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上端后侧板,上端前侧板与上端后侧板正对布置且上端前侧板、上端后侧板分别呈三角形形状,上端前侧板的下端部与上端后侧板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上端左侧连接轴、上端右侧连接轴,上端左侧连接轴、上端右侧连接轴的前端部分别与上端前侧板连接,上端左侧连接轴、上端右侧连接轴的后端部分别与上端后侧板连接,上端左侧连接轴与上端右侧连接轴左右对齐且间隔布置,上端左侧连接轴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的左端侧,上端右侧连接轴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的右端侧,上端左侧连接轴外围套装有与上端左侧接触斜面触接的上端左侧接触轴承,上端右侧连接轴外围套装有与上端右侧接触斜面触接的上端右侧接触轴承;上端拉伸辅助机构还包括有呈矩形全围形状的上端矩形框体,上端矩形框体包括有位于上端左侧接触轴承左端侧的上端左侧框条、位于上端右侧接触轴承右端侧的上端右侧框条、位于上端前侧板前端侧的上端前侧框条、位于上端后侧板后端侧的上端后侧框条,上端前侧板的下端部与上端前侧框条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后侧板的下端部与上端后侧框条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前侧板与上端前侧框条的铰接位置与上端后侧板与上端后侧框条的铰接位置前后对齐;上端矩形框体配装有上端活动拉臂,上端活动拉臂包括有下端部延伸至上端左侧框条左端侧的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下端部延伸至上端右侧框条右端侧的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位于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上端部与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上端部之间的上端拉臂中间连接部,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上端拉臂中间连接部为一体结构,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的下端部通过枢轴与上端左侧框条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的下端部通过枢轴与上端右侧框条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与上端左侧框条的铰接位置、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与上端右侧框条的铰接位置左右对齐;下端拉伸辅助机构包括有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前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下端前侧板、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后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下端后侧板,下端前侧板与下端后侧板正对布置且下端前侧板、下端后侧板分别呈三角形形状,下端前侧板的上端部与下端后侧板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下端左侧连接轴、下端右侧连接轴,下端左侧连接轴、下端右侧连接轴的前端部分别与下端前侧板连接,下端左侧连接轴、下端右侧连接轴的后端部分别与下端后侧板连接,下端左侧连接轴与下端右侧连接轴左右对齐且间隔布置,下端左侧连接轴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的左端侧,下端右侧连接轴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的右端侧,下端左侧连接轴外围套装有与下端左侧接触斜面触接的下端左侧接触轴承,下端右侧连接轴外围套装有与下端右侧接触斜面触接的下端右侧接触轴承;下端拉伸辅助机构还包括有呈矩形全围形状的下端矩形框体,下端矩形框体包括有位于下端左侧接触轴承左端侧的下端左侧框条、位于下端右侧接触轴承右端侧的下端右侧框条、位于下端前侧板前端侧的下端前侧框条、位于下端后侧板后端侧的下端后侧框条,下端前侧板的上端部与下端前侧框条的中间位置铰接,下端后侧板的上端部与下端后侧框条的中间位置铰接,下端前侧板与下端前侧框条的铰接位置与下端后侧板与下端后侧框条的铰接位置前后对齐;下端矩形框体配装有下端活动拉臂,下端活动拉臂包括有上端部延伸至下端左侧框条左端侧的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上端部延伸至下端右侧框条右端侧的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位于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下端部与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下端部之间的下端拉臂中间连接部,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下端拉臂中间连接部为一体结构,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的上端部通过枢轴与下端左侧框条的中间位置铰接,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的上端部通过枢轴与下端右侧框条的中间位置铰接,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与下端左侧框条的铰接位置、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与下端右侧框条的铰接位置左右对齐;拉伸测量组件包括有上端剪刀机构、下端剪刀机构、左侧位移传感器、右侧位移传感器,下端剪刀机构位于上端剪刀机构的下端侧;上端剪刀机构包括有上端剪刀中间支架、位于上端剪刀中间支架左端侧的上端剪刀左侧支架、位于上端剪刀中间支架右端侧的上端剪刀右侧支架,上端剪刀左侧支架、上端剪刀右侧支架左右对称布置,上端剪刀中间支架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且卡紧固定于混凝土试件的中间拉伸段上端部的上端中间支架水平部、设置于上端中间支架水平部左端部且朝下竖向延伸的上端中间支架左侧竖向部、设置于上端中间支架水平部右端部且朝下竖向延伸的上端中间支架右侧竖向部,上端中间支架左侧竖向部与上端中间支架右侧竖向部左右对称布置,上端中间支架水平部、上端中间中间左侧竖向部、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轴拉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拉伸试件(1)、拉伸测量组件(2);/n拉伸试件(1)包括有混凝土试件(11)、装设于混凝土试件(11)上端部的上端拉伸辅助机构(12)、装设于混凝土试件(11)下端部的下端拉伸辅助机构(13),混凝土试件(11)包括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端辅助安装部(111)、中间拉伸段(112)、下端辅助安装部(113),上端辅助安装部(111)、中间拉伸段(112)、下端辅助安装部(113)为一体结构,上端辅助安装部(111)、下端辅助安装部(113)的宽度值分别较中间拉伸段(112)的宽度值大,上端辅助安装部(111)的下端部设置有宽度值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的上端收窄段(1111),上端收窄段(1111)的左侧面为上端左侧接触斜面(1112)且上端收窄端的右侧面为上端右侧接触斜面(1113),上端左侧接触斜面(1112)与上端右侧接触斜面(1113)左右对称布置;下端辅助安装部(113)的上端部设置有宽度值从下至上逐渐变小的下端收窄段(1131),下端收窄段(1131)的左侧面为下端左侧接触斜面(1132)且下端收窄端的右侧面为下端右侧接触斜面(1133),下端左侧接触斜面(1132)与下端右侧接触斜面(1133)左右对称布置;/n上端拉伸辅助机构(12)包括有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111)前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上端前侧板(121)、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111)后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上端后侧板(122),上端前侧板(121)与上端后侧板(122)正对布置且上端前侧板(121)、上端后侧板(122)分别呈三角形形状,上端前侧板(121)的下端部与上端后侧板(122)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的前端部分别与上端前侧板(121)连接,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的后端部分别与上端后侧板(122)连接,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与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左右对齐且间隔布置,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111)的左端侧,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111)的右端侧,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外围套装有与上端左侧接触斜面(1112)触接的上端左侧接触轴承(1241),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外围套装有与上端右侧接触斜面(1113)触接的上端右侧接触轴承(1242);上端拉伸辅助机构(12)还包括有呈矩形全围形状的上端矩形框体(125),上端矩形框体(125)包括有位于上端左侧接触轴承(1241)左端侧的上端左侧框条(1251)、位于上端右侧接触轴承(1242)右端侧的上端右侧框条(1252)、位于上端前侧板(121)前端侧的上端前侧框条(1253)、位于上端后侧板(122)后端侧的上端后侧框条(1254),上端前侧板(121)的下端部与上端前侧框条(1253)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后侧板(122)的下端部与上端后侧框条(1254)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前侧板(121)与上端前侧框条(1253)的铰接位置与上端后侧板(122)与上端后侧框条(1254)的铰接位置前后对齐;上端矩形框体(125)配装有上端活动拉臂(126),上端活动拉臂(126)包括有下端部延伸至上端左侧框条(1251)左端侧的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下端部延伸至上端右侧框条(1252)右端侧的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位于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上端部与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上端部之间的上端拉臂中间连接部(1263),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上端拉臂中间连接部(1263)为一体结构,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的下端部通过枢轴与上端左侧框条(1251)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的下端部通过枢轴与上端右侧框条(1252)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与上端左侧框条(1251)的铰接位置、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与上端右侧框条(1252)的铰接位置左右对齐;/n下端拉伸辅助机构(13)包括有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113)前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下端前侧板(131)、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113)后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下端后侧板(132),下端前侧板(131)与下端后侧板(132)正对布置且下端前侧板(131)、下端后侧板(132)分别呈三角形形状,下端前侧板(131)的上端部与下端后侧板(132)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下端左侧连接轴(1331)、下端右侧连接轴(1332),下端左侧连接轴(1331)、下端右侧连接轴(1332)的前端部分别与下端前侧板(131)连接,下端左侧连接轴(1331)、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轴拉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拉伸试件(1)、拉伸测量组件(2);
拉伸试件(1)包括有混凝土试件(11)、装设于混凝土试件(11)上端部的上端拉伸辅助机构(12)、装设于混凝土试件(11)下端部的下端拉伸辅助机构(13),混凝土试件(11)包括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端辅助安装部(111)、中间拉伸段(112)、下端辅助安装部(113),上端辅助安装部(111)、中间拉伸段(112)、下端辅助安装部(113)为一体结构,上端辅助安装部(111)、下端辅助安装部(113)的宽度值分别较中间拉伸段(112)的宽度值大,上端辅助安装部(111)的下端部设置有宽度值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的上端收窄段(1111),上端收窄段(1111)的左侧面为上端左侧接触斜面(1112)且上端收窄端的右侧面为上端右侧接触斜面(1113),上端左侧接触斜面(1112)与上端右侧接触斜面(1113)左右对称布置;下端辅助安装部(113)的上端部设置有宽度值从下至上逐渐变小的下端收窄段(1131),下端收窄段(1131)的左侧面为下端左侧接触斜面(1132)且下端收窄端的右侧面为下端右侧接触斜面(1133),下端左侧接触斜面(1132)与下端右侧接触斜面(1133)左右对称布置;
上端拉伸辅助机构(12)包括有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111)前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上端前侧板(121)、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111)后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上端后侧板(122),上端前侧板(121)与上端后侧板(122)正对布置且上端前侧板(121)、上端后侧板(122)分别呈三角形形状,上端前侧板(121)的下端部与上端后侧板(122)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的前端部分别与上端前侧板(121)连接,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的后端部分别与上端后侧板(122)连接,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与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左右对齐且间隔布置,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111)的左端侧,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位于上端辅助安装部(111)的右端侧,上端左侧连接轴(1231)外围套装有与上端左侧接触斜面(1112)触接的上端左侧接触轴承(1241),上端右侧连接轴(1232)外围套装有与上端右侧接触斜面(1113)触接的上端右侧接触轴承(1242);上端拉伸辅助机构(12)还包括有呈矩形全围形状的上端矩形框体(125),上端矩形框体(125)包括有位于上端左侧接触轴承(1241)左端侧的上端左侧框条(1251)、位于上端右侧接触轴承(1242)右端侧的上端右侧框条(1252)、位于上端前侧板(121)前端侧的上端前侧框条(1253)、位于上端后侧板(122)后端侧的上端后侧框条(1254),上端前侧板(121)的下端部与上端前侧框条(1253)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后侧板(122)的下端部与上端后侧框条(1254)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前侧板(121)与上端前侧框条(1253)的铰接位置与上端后侧板(122)与上端后侧框条(1254)的铰接位置前后对齐;上端矩形框体(125)配装有上端活动拉臂(126),上端活动拉臂(126)包括有下端部延伸至上端左侧框条(1251)左端侧的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下端部延伸至上端右侧框条(1252)右端侧的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位于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上端部与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上端部之间的上端拉臂中间连接部(1263),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上端拉臂中间连接部(1263)为一体结构,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的下端部通过枢轴与上端左侧框条(1251)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的下端部通过枢轴与上端右侧框条(1252)的中间位置铰接,上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与上端左侧框条(1251)的铰接位置、上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262)与上端右侧框条(1252)的铰接位置左右对齐;
下端拉伸辅助机构(13)包括有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113)前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下端前侧板(131)、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113)后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下端后侧板(132),下端前侧板(131)与下端后侧板(132)正对布置且下端前侧板(131)、下端后侧板(132)分别呈三角形形状,下端前侧板(131)的上端部与下端后侧板(132)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下端左侧连接轴(1331)、下端右侧连接轴(1332),下端左侧连接轴(1331)、下端右侧连接轴(1332)的前端部分别与下端前侧板(131)连接,下端左侧连接轴(1331)、下端右侧连接轴(1332)的后端部分别与下端后侧板(132)连接,下端左侧连接轴(1331)与下端右侧连接轴(1332)左右对齐且间隔布置,下端左侧连接轴(1331)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113)的左端侧,下端右侧连接轴(1332)位于下端辅助安装部(113)的右端侧,下端左侧连接轴(1331)外围套装有与下端左侧接触斜面(1132)触接的下端左侧接触轴承(1341),下端右侧连接轴(1332)外围套装有与下端右侧接触斜面(1133)触接的下端右侧接触轴承(1342);下端拉伸辅助机构(13)还包括有呈矩形全围形状的下端矩形框体(135),下端矩形框体(135)包括有位于下端左侧接触轴承(1341)左端侧的下端左侧框条(1351)、位于下端右侧接触轴承(1342)右端侧的下端右侧框条(1352)、位于下端前侧板(131)前端侧的下端前侧框条(1353)、位于下端后侧板(132)后端侧的下端后侧框条(1354),下端前侧板(131)的上端部与下端前侧框条(1353)的中间位置铰接,下端后侧板(132)的上端部与下端后侧框条(1354)的中间位置铰接,下端前侧板(131)与下端前侧框条(1353)的铰接位置与下端后侧板(132)与下端后侧框条(1354)的铰接位置前后对齐;下端矩形框体(135)配装有下端活动拉臂(136),下端活动拉臂(136)包括有上端部延伸至下端左侧框条(1351)左端侧的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361)、上端部延伸至下端右侧框条(1352)右端侧的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362)、位于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361)下端部与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362)下端部之间的下端拉臂中间连接部(1363),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361)、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362)、下端拉臂中间连接部(1363)为一体结构,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361)的上端部通过枢轴与下端左侧框条(1351)的中间位置铰接,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362)的上端部通过枢轴与下端右侧框条(1352)的中间位置铰接,下端拉臂左侧连接部(1261)与下端左侧框条(1351)的铰接位置、下端拉臂右侧连接部(1362)与下端右侧框条(1352)的铰接位置左右对齐;
拉伸测量组件(2)包括有上端剪刀机构(21)、下端剪刀机构(22)、左侧位移传感器(231)、右侧位移传感器(232),下端剪刀机构(22)位于上端剪刀机构(21)的下端侧;上端剪刀机构(21)包括有上端剪刀中间支架(211)、位于上端剪刀中间支架(211)左端侧的上端剪刀左侧支架(212)、位于上端剪刀中间支架(211)右端侧的上端剪刀右侧支架(213),上端剪刀左侧支架(212)、上端剪刀右侧支架(213)左右对称布置,上端剪刀中间支架(211)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且卡紧固定于混凝土试件(11)的中间拉伸段(112)上端部的上端中间支架水平部(2111)、设置于上端中间支架水平部(2111)左端部且朝下竖向延伸的上端中间支架左侧竖向部(2112)、设置于上端中间支架水平部(2111)右端部且朝下竖向延伸的上端中间支架右侧竖向部(2113),上端中间支架左侧竖向部(2112)与上端中间支架右侧竖向部(2113)左右对称布置,上端中间支架水平部(2111)、上端中间中间左侧竖向部、上端中间支架右侧竖向部(2113)为一体结构;上端剪刀左侧支架(212)设置有上端左侧支架第一连接部(2121)、上端左侧支架第二连接部(2122)、上端左侧支架第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愚张黎飞胡少伟夏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