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32859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6:42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管及热管的制备方法,一种热管,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的内腔中的半透膜以及容置在内腔中的溶液介质,壳体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半透膜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对应蒸发端,第二腔室对应冷凝端;蒸发端能够吸收热量使得第一腔室内的溶液介质受热蒸发产生气体,气体能够渗透半透膜进入第二腔室,并在第二腔室内液化而溶于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并释放热量,使得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浓度小于第一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浓度,从而使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中的溶剂经过半透膜回流到第一腔室。半透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且半透膜的设置使得热管的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热管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Heat pip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热管
,特别涉及一种热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热管内部设有毛细结构,液体的回流主要是通过毛细结构通过毛细作用实现,毛细结构主要是铜粉或者金属编织网,需通过高温烧结固定在热管内部,工艺复杂,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以解决上述热管的结构复杂、成本较大的技术问题。一种热管,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的半透膜以及容置在所述内腔中的溶液介质,所述壳体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半透膜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对应所述蒸发端,所述第二腔室对应所述冷凝端;所述蒸发端能够吸收热量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溶液介质受热蒸发产生气体,所述气体能够渗透所述半透膜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并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液化而溶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并释放热量,使得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浓度小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浓度,从而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中的溶剂经过所述半透膜回流到所述第一腔室。上述热管,壳体的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的半透膜以及容置在所述内腔中的溶液介质,所述壳体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半透膜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对应所述蒸发端,所述第二腔室对应所述冷凝端;/n所述蒸发端能够吸收热量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溶液介质受热蒸发产生气体,所述气体能够渗透所述半透膜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并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液化而溶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并释放热量,使得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浓度小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浓度,从而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中的溶剂经过所述半透膜回流到所述第一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的半透膜以及容置在所述内腔中的溶液介质,所述壳体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半透膜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对应所述蒸发端,所述第二腔室对应所述冷凝端;
所述蒸发端能够吸收热量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溶液介质受热蒸发产生气体,所述气体能够渗透所述半透膜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并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液化而溶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并释放热量,使得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浓度小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浓度,从而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中的溶剂经过所述半透膜回流到所述第一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垂直于所述热管的长度方向,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排列于所述热管的长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垂直于所述热管的厚度方向,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排列于所述热管的厚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腔的支撑部,所述半透膜贴合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溶剂或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溶液介质的溶剂能够穿过所述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开设有通孔,或所述支撑部为网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所述壳体的壁厚为0.1mm~0.12mm。


7.一种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内腔;
在所述内腔内注入溶液介质;
提供半透膜;及
将所述半透膜固定于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锋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