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随水位升降的自浮式低流速河流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8489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随水位升降的自浮式低流速河流发电装置,涉及水利发电机械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利用复杂的水流环境、为港口提供岸电的发电装置。一种可随水位升降的自浮式低流速河流发电装置,包括设置在架空直立式码头下方的纵横梁结构内的转动组件和发电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和发电组件采用低密度材料制成,可在水面上漂浮。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若干叶片,若干叶片在水流冲击下带动转动组件转动,发电组件将转动组件的动能转变为电能,发电组件的电能通过输电线传输到储能电池中供部分岸电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适应大水位差的变幅而上下浮动,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发电,达到绿色、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A kind of self floating low velocity river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which can rise and fall with water le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随水位升降的自浮式低流速河流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发电机械
,具体是一种可随水位升降的自浮式低流速河流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建设黄金水道、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内河航道等级进一步提升,目前5000吨及以上大型船舶逐渐成为货运主力船型,而大型船舶靠系港区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目前港口能源供给主要以柴油、传统火电、天然气为主,但污染物排放量大,而岸桥、岸电等电缆牵线对港区环境影响大,特别是三峡坝区,山区河流港口码头作为内河码头重要组成部分,码头运行中面临大流速(水流流速>3.0m/s)、大水深(水深度>20m)及大水位差(水位差>30m)等复杂水文条件,其垂直水位落差大、电缆展放长度长、操作难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严重影响港口岸电的推广应用。因此,亟需研发出一种能很好利用复杂的水流环境、为港口提供岸电的发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很好利用复杂的水流环境、为港口提供岸电的发电装置。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随水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随水位升降的自浮式低流速河流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架空直立式码头下方的转动组件(3)、发电组件(4)和浮筒(5),制作转动组件(3)和浮筒(5)所用材料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n所述架空直立式码头下端连接有若干方形支撑框架(1),所述方形支撑框架(1)包括横梁Ⅰ(101)、横梁Ⅱ(102)、横梁Ⅲ(103)、横梁Ⅳ(104)、四根纵梁(105)和四根立柱(106),横梁Ⅰ(101)、横梁Ⅱ(102)和两根纵梁(105)拼接成上层矩形框,横梁Ⅲ(103)、横梁Ⅳ(104)和两根纵梁(105)拼接成下层矩形框,四根立柱(106)将上层矩形框和下层矩形框连接为一体;/n所述横梁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随水位升降的自浮式低流速河流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架空直立式码头下方的转动组件(3)、发电组件(4)和浮筒(5),制作转动组件(3)和浮筒(5)所用材料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
所述架空直立式码头下端连接有若干方形支撑框架(1),所述方形支撑框架(1)包括横梁Ⅰ(101)、横梁Ⅱ(102)、横梁Ⅲ(103)、横梁Ⅳ(104)、四根纵梁(105)和四根立柱(106),横梁Ⅰ(101)、横梁Ⅱ(102)和两根纵梁(105)拼接成上层矩形框,横梁Ⅲ(103)、横梁Ⅳ(104)和两根纵梁(105)拼接成下层矩形框,四根立柱(106)将上层矩形框和下层矩形框连接为一体;
所述横梁Ⅰ(101)、横梁Ⅱ(102)、横梁Ⅲ(103)和横梁Ⅳ(104)均与水流方向平行,横梁Ⅰ(101)位于横梁Ⅲ(103)正上方,横梁Ⅱ(102)位于横梁Ⅳ(104)正上方;所述横梁Ⅰ(101)和横梁Ⅲ(103)之间固接有两根平行的固定滑轨Ⅰ(2),横梁Ⅱ(102)和横梁Ⅳ(104)之间固接有两根平行的固定滑轨Ⅱ(6);
一个所述浮筒(5)的一端通过滚轮(7)同时与两根固定滑轨Ⅰ(2)滑动连接,另一端朝向固定滑轨Ⅱ(6);另一个所述浮筒(5)的一端通过滚轮(7)同时与两根固定滑轨Ⅱ(6)滑动连接,另一端朝向固定滑轨Ⅰ(2);
所述方形支撑框架(1)内设置有转动组件(3)和发电组件(4);两个所述发电组件(4)分别安装到两个浮筒(5)内;
转动组件(3)包括撑杆(301)、旋转架(302)和若干叶片(303);所述撑杆(301)水平放置且与水流方向垂直,撑杆(301)的两端穿过发电组件(4)和浮筒(5)后伸出方形支撑框架(1);
所述撑杆(301)位于两个浮筒(5)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旋转架(302),旋转架(302)包括套筒(3021)、叶片支撑架Ⅰ(3022)和叶片支撑架Ⅱ(3023);所述套筒(3021)固定套设在撑杆(301)上;
所述叶片支撑架Ⅰ(3022)包括套环Ⅰ、钢管Ⅰ、钢管Ⅱ、钢管Ⅲ和钢管Ⅳ,钢管Ⅰ、钢管Ⅱ、钢管Ⅲ和钢管Ⅳ的端部均匀连接到套环Ⅰ的外侧;
所述叶片支撑架Ⅱ(3023)包括套环Ⅱ、钢管Ⅴ、钢管Ⅵ、钢管Ⅶ和钢管Ⅷ,钢管Ⅴ、钢管Ⅵ、钢管Ⅶ和钢管Ⅷ的端部均匀连接到套环Ⅱ的外侧;
所述套环Ⅰ和套环Ⅱ分别固定套设在套筒(3021)的两端,钢管Ⅰ与钢管Ⅴ关于竖直平面S1对称,钢管Ⅱ和钢管Ⅵ关于竖直平面S1对称,钢管Ⅲ和钢管Ⅶ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比尔的朱晨浩刘明维张洁梁越余奎丛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