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48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该扰流柱为沙漏状菱形的柱体,扰流柱上、下端面为形状相同的菱形,中截面为比上、下端面小的菱形,扰流柱自上端面到中截面、中截面到下端面均为线性光滑过渡,上、下端面及中截面的长对称轴均平行,上述菱形四个顶点处均为圆弧端。所述扰流柱以叉排交错设置的方式分布于上下两壁之间,共同组成冷却通道。冷却气体通过冷却通道与扰流柱进行强化换热后流出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及其组合方式的优点在于加强换热能力的同时也能兼顾减少冷却气流的流动损失。

A new type of scrambling column structure for turbine blade trailing e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轮叶片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涡轮进口温度每提高55℃,燃气轮机功率和效率可提高10%。因此伴随着燃气轮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涡轮进口温度不断提升。为了使用燃气轮机涡轮的高温工作环境,合理引入冷却技术降低涡轮叶片的工作温度,成为提高燃气轮机性能的关键。扰流柱强化对流换热技术,一方面充分利用扰流柱群对流动介质的扰动作用,增强了对流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换热面积。涡轮叶片尾缘区域厚度较薄,冷却通道狭窄,不利于设计冷却结构,也造成尾缘承力能力较弱。扰流柱结构不仅能实现强化换热,而且能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结构强度,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燃气轮机冷却中。目前,应用于叶片尾缘的扰流柱结构大部分为圆柱形、水滴形,但这两种扰流柱均有一定局限性:圆柱形扰流柱提高强化换热效率的同时,增大了流动阻力;水滴形扰流柱能够减小流动阻力,但换热能力有限。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以及若干扰流柱;/n所述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之间形成冷却通道;所述若干扰流柱均匀设置在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之间,扰流柱的两个端面分别和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固连;/n所述扰流柱的横截面均为顶角均作圆角处理的菱形,扰流柱两个端面的大小相同、中截面的面积小于两个端面的面积,扰流柱的两个端面到中截面均为线性光滑过渡,且扰流柱各个截面的长对称轴相互平行、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以及若干扰流柱;
所述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之间形成冷却通道;所述若干扰流柱均匀设置在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之间,扰流柱的两个端面分别和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固连;
所述扰流柱的横截面均为顶角均作圆角处理的菱形,扰流柱两个端面的大小相同、中截面的面积小于两个端面的面积,扰流柱的两个端面到中截面均为线性光滑过渡,且扰流柱各个截面的长对称轴相互平行、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柱的迎流面上设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景涛杨卫华钟博项磊邓创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