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轮叶片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涡轮进口温度每提高55℃,燃气轮机功率和效率可提高10%。因此伴随着燃气轮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涡轮进口温度不断提升。为了使用燃气轮机涡轮的高温工作环境,合理引入冷却技术降低涡轮叶片的工作温度,成为提高燃气轮机性能的关键。扰流柱强化对流换热技术,一方面充分利用扰流柱群对流动介质的扰动作用,增强了对流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换热面积。涡轮叶片尾缘区域厚度较薄,冷却通道狭窄,不利于设计冷却结构,也造成尾缘承力能力较弱。扰流柱结构不仅能实现强化换热,而且能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结构强度,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燃气轮机冷却中。目前,应用于叶片尾缘的扰流柱结构大部分为圆柱形、水滴形,但这两种扰流柱均有一定局限性:圆柱形扰流柱提高强化换热效率的同时,增大了流动阻力;水滴形扰流柱能够减小流动阻力,但换热能力有限。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以及若干扰流柱;/n所述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之间形成冷却通道;所述若干扰流柱均匀设置在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之间,扰流柱的两个端面分别和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固连;/n所述扰流柱的横截面均为顶角均作圆角处理的菱形,扰流柱两个端面的大小相同、中截面的面积小于两个端面的面积,扰流柱的两个端面到中截面均为线性光滑过渡,且扰流柱各个截面的长对称轴相互平行、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以及若干扰流柱;
所述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之间形成冷却通道;所述若干扰流柱均匀设置在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之间,扰流柱的两个端面分别和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固连;
所述扰流柱的横截面均为顶角均作圆角处理的菱形,扰流柱两个端面的大小相同、中截面的面积小于两个端面的面积,扰流柱的两个端面到中截面均为线性光滑过渡,且扰流柱各个截面的长对称轴相互平行、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涡轮叶片尾缘的新型扰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柱的迎流面上设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景涛,杨卫华,钟博,项磊,邓创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