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泥水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基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泥水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沉井基础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具有较大的承载面积,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而且成本低、抗震性能耗等诸多优点,已经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沉井施工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挖土或大型机械挖土,下沉速率会过快或出现突沉现象。采用人工挖土沉井下沉,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采用机械挖土沉井下沉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的投入能耗大,成本高,且存在施工安全隐患。当采用人工或机械挖土下沉沉井结构过程中,当出现沉井结构难以下沉时,往往采用在井外壁附近打入射水管,通过高压泵输送高压水来破坏土体从而降低井壁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沉井结构下沉更顺利;也有采用在沉井结构顶部采取堆载方式,以加大沉井结构向下的重力,以克服井壁与土体的摩擦力,使沉井结构顺利下沉。以上沉井施工方法,往往对沉井下沉的垂直度难以控制,下沉缓慢,自动化施工程度不高,施工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泥水控制系统,包括沉井底板及侧壁,所述沉井底板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沉井车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源及第二压力源,所述沉井底板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彼此独立的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包括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第一压力源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第二压力源连通,所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均设有与所述沉井底板下方的软泥土连通的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泥水控制系统,包括沉井底板及侧壁,所述沉井底板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沉井车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源及第二压力源,所述沉井底板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彼此独立的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包括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第一压力源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第二压力源连通,所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均设有与所述沉井底板下方的软泥土连通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泥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源为正压源,所述第二压力源为负压源或正压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泥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底板为混凝土预制件或现浇结构,所述液流通道为预埋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泥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包括进水总管和进水支管,所述出液通道包括出水总管和出水支管,所述进水总管与所述进水支管连通,所述出水总管与所述出水支管连通,所述进水支管与所述出水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飞,刘国宝,慈立坤,黄振科,周兵,王华兵,向贤华,王鹏,刘玟君,余行,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