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浪墙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防浪墙和坝顶结构布置方式,由于人行道和电缆沟布置需求,占用了坝顶宽度,导致坝顶有效通行宽度较小,降低通常效率;电缆沟为盖板式,易产生破损、错台;本专利技术将人行道和电缆沟浇筑在防浪墙结构内,形成复合式防浪墙结构,在同等坝顶宽度条件下可进一步减少坝体填筑工程量,提高土石坝经济性;或在原有的填筑体基础上加宽坝顶路面,提高坝顶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此外,由于人行道和电缆沟复合在坝顶防浪墙内,其整体性提高,耐久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坝顶布置更为整洁、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增加坝顶宽度或进一步较小坝体填筑工程量,提高土石坝经济性,提高坝顶结构整洁度和美观性,增加坝顶通行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包括基础以及设置在基础上的立墙,所述的立墙顶部设有向上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包括基础(1)以及设置在基础(1)上的立墙(2),其特征是:所述的立墙(2)顶部设有向上游方向的转折段(3),转折段(3)靠近上游的顶面一侧设有防浪墙(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包括基础(1)以及设置在基础(1)上的立墙(2),其特征是:所述的立墙(2)顶部设有向上游方向的转折段(3),转折段(3)靠近上游的顶面一侧设有防浪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折段(3)顶面高于坝顶路面(10)且高度差为15-20cm,转折段(3)作为人行道(5)且宽度为1.2-1.5m,转折段(3)内设有电缆沟(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1)、立墙(2)和转折段(3)朝向上游的一面形成凹槽状的上游检修通道(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折段(3)朝向上游的一面为斜面,由上游向下游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浪墙复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分段分层浇筑进行进行整个坝体(8)顶部的防浪墙浇筑作业;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坝体(1)上游坝面上设置第一活动钢模(13),在坝体(8)顶部设置基础模板(12)、“Z”形模板(14)以及第二活动钢模(16);
2)通过对拉螺栓连接第一活动钢模(13)、第二活动钢模(16)以及“Z”形模板(14),并保证“Z”形模上竖直段与第一活动钢模(13)之间紧密贴合;
3)进行基础(1)、立墙(2)以及转折段(3)的浇筑施工;
4)基础(1)、立墙(2)以及转折段(3)终凝后设置电缆沟模板(17)上模板,完成电缆沟模板(17)的顶板浇筑作业;
5)待电缆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俊生,窦向贤,余挺,张顺高,何兰,王晓东,卢羽平,姜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