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单相调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170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单相调功器,包括调功器本体,调功器本体的壳体顶部设置风机,壳体内的风机下方设置散热器,散热器上设置有热传感器,散热器下方设置可控硅控制主板,可控硅控制主板连接有RC吸收电路,可控硅控制主板连接的进线母排向下延伸至壳体底部一侧,可控硅控制主板连接的出线母排向下延伸至壳体底部另一侧,插拔接线端子设置在壳体下部,插拔接线端子与可控硅控制主板连接,风机表面设置进风网罩并将进风网罩与散热器紧固,形成专用风道,热传感器接口、风机接口通过专用线缆与可控硅控制主板上接口连接。本新型结构散热性能更佳,且各部件布局紧凑,体积更小,重量轻,不占空间,便于移动与放置,设计提高了安全等级。

An integrated single-phase power reg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单相调功器
本技术属于调功器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单相调功器。
技术介绍
集成单相调功器是一种安全、便捷的工控设备,通过对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负载的精密调节作用,并且凭借其先进的数字控制算法,优化了电能使用效率,对节约电能起了重要作用。其保护功能越完善可靠,就能更有效地保护负载及先关设备的安全。所以散热结构和走线结构十分重要,过热会影响调功器电路的稳定性,走线混乱会造成线路之间的电压相互影响,出现故障。而现有的集成单相调功器存在以下通用问题:电源电压过高有安全隐患,散热不足,接线不方便,铜排走线混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集成单相调功器存在电源电压过高有安全隐患,散热不足,接线不方便,铜排走线混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单相调功器,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单相调功器,包括调功器本体,调功器本体的壳体顶部设置风机,壳体内的风机下方设置散热器,散热器上设置有热传感器,散热器下方设置可控硅控制主板,可控硅控制主板连接有RC吸收电路,可控硅控制主板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单相调功器,包括调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调功器本体的壳体(1)顶部设置风机(2),壳体(1)内的风机(2)下方设置散热器(3),散热器(3)上设置有热传感器(4),散热器(3)下方设置可控硅控制主板(5),可控硅控制主板(5)连接有RC吸收电路(6),可控硅控制主板(5)连接的进线母排(9)向下延伸至壳体(1)底部一侧,可控硅控制主板(5)连接的出线母排(10)向下延伸至壳体(1)底部另一侧,插拔接线端子(11)设置在壳体(1)下部,插拔接线端子(11)与可控硅控制主板(5)连接;/n所述风机(2)表面设置进风网罩并将进风网罩与散热器(3)紧固,形成专用风道;/n所述热传感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单相调功器,包括调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调功器本体的壳体(1)顶部设置风机(2),壳体(1)内的风机(2)下方设置散热器(3),散热器(3)上设置有热传感器(4),散热器(3)下方设置可控硅控制主板(5),可控硅控制主板(5)连接有RC吸收电路(6),可控硅控制主板(5)连接的进线母排(9)向下延伸至壳体(1)底部一侧,可控硅控制主板(5)连接的出线母排(10)向下延伸至壳体(1)底部另一侧,插拔接线端子(11)设置在壳体(1)下部,插拔接线端子(11)与可控硅控制主板(5)连接;
所述风机(2)表面设置进风网罩并将进风网罩与散热器(3)紧固,形成专用风道;
所述热传感器(4)接口、风机(2)接口通过专用线缆与可控硅控制主板(5)上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蒋帅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库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