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动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14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摆动转向机构,包括:车架、转向杆、连接座、把手、前叉及万向节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主支架及与主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座支架,所述转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座与连接座支架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连接座支架相配合的紧固件,所述连接座与转向杆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座与连接座支架之间形成相对转动或相对滑动连接,所述转向杆的另一端与把手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节机构包括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及连接件,所述第一万向节连接把手及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万向节连接前叉及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前叉安装于主支架内并可相对于主支架转动,从而大大提升了骑行者的骑行舒适度。

A swing steer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摆动转向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动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双人骑行自行车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请参阅中国专利第2018218713242号,其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人骑行自行车,所述把手通过把手安装杆安装于车架上,所述把手可相对于把手连接座转动,所述把手与前轮转轴连接件之间通过两个把手连接件连接,所述把手连接件的一端与把手活动连接,所述把手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前轮转轴连接件活动连接,在该现有技术中,把手设置于整个车体的中间位置处,当骑行者为单人骑行时,骑行者坐在中间操作把手即可,当骑行者为双人骑行时,由于把手设置于正中间位置,无论是坐在左边的骑行者还是坐在右边的骑行者去操作把手均因为位置差而导致操作不便,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也有将把手设置于车体一侧的(即设置于车体的左侧或者设置于车体的右侧),这样双人骑行时有一个人可以操作正前方的把手,但是该种结构的缺陷是,单人骑行时,骑行者也只能坐在车体一侧骑行,而不能坐在正中间位置骑行,这就导致车体一侧重一侧轻,重心不稳,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把手的设置位置较为固化,无法根据实际骑行对象的不同而作调节。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可根据实际骑行对象的不同而作调节的摆动转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位置可调节的摆动转向机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摆动转向机构,包括:车架、转向杆、连接座、把手、前叉及万向节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主支架及与主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座支架,所述转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座与连接座支架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连接座支架相配合的紧固件,所述连接座与转向杆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座与连接座支架之间形成相对转动或相对滑动连接,所述转向杆的另一端与把手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节机构包括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及连接件,所述第一万向节连接把手及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万向节连接前叉及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前叉安装于主支架内并可相对于主支架转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支架包括竖向立柱及与竖向立柱固定连接的横梁。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安装于竖向立柱上并与竖向立柱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安装横梁上并与横梁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安装于横梁上并与横梁之间形成相对滑动连接。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包括:把手主体部及与把手主体部固定连接的把手竖管,所述转向杆包括转向杆主体部及转向杆竖管,所述转向杆竖管垂直穿设在转向杆主体部内并与转向杆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把手竖管同轴穿过转向杆竖管后与第一万向节固定连接。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设有与竖向立柱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及与转向杆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呈垂直设置。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杆为可伸缩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对把手进行改进后使得把手可根据实际骑行者的位置而作调节,无论骑行者坐在左侧、中间还是右侧位置,把手均可调节至骑行者的正前方,从而大大提升了骑行者的骑行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摆动转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摆动转向机构的自行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摆动转向机构的自行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中:1、车架,10、主支架,11、连接座支架,110、竖向立柱,111、横梁,2、转向杆,20、转向杆主体部,21、转向杆竖管,3、连接座,30、第一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4、把手,40、把手主体部,41、把手竖管,5、前叉,50、前轮,6、万向节机构,60、第一万向节,61、第二万向节,62、连接件,7、踩踏摆杆,8、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一种摆动转向机构,包括:车架1、转向杆2、连接座3、把手4、前叉5及万向节机构6。所述车架1包括主支架10及与主支架10固定连接的连接座支架11,所述连接座支架11包括竖向立柱110及与竖向立柱110固定连接的横梁1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支架10、竖向立柱110及横梁111均由金属管制成,所述竖向立柱110与横梁111相焊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杆2的一端通过连接座3与竖向立柱110相连接,所述连接座3设有与竖向立柱110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30及与转向杆2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31,所述第一安装孔30与第二安装孔31呈垂直设置。所述连接座3通过第一安装孔30套设于竖向立柱110上并可相对于竖向立柱110转动,所述连接座3上设有与竖向立柱110相配合的紧固件(未图示),所述连接座3通过第二安装孔31与转向杆2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转向杆2的另一端与把手4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3也可套设于横梁111上与横梁11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或相对滑动连接,同样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向杆2也可设计成可伸缩管结构,均可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万向节机构6包括第一万向节60、第二万向节61及连接件62,所述第一万向节60连接把手4及连接件62的一端,所述第二万向节61连接前叉5及连接件62的另一端,所述前叉5安装于主支架10内并可相对于主支架10转动,所述前叉5内安装有前轮5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4包括:把手主体部40及与把手主体部40固定连接的把手竖管41,所述转向杆2包括转向杆主体部20及转向杆竖管21,所述转向杆竖管21垂直穿设在转向杆主体部20内并与转向杆主体部20固定连接,所述把手竖管41同轴穿过转向杆竖管21后与第一万向节60固定连接。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其揭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摆动转向机构组装于自行车后的情形,组装后的自行车为三轮自行车,一个前轮及两个后轮,后座可容纳多人骑行,踩踏摆杆7的一端安装于横梁111上并可相对于横梁111摆动,踩踏摆杆7的另一端通过拉杆8与后轮轴上的飞轮相连接。当骑行者骑行时,无论其坐在左侧、中间或右侧,均可将把手位置调节至骑行者的正前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位置具体调节方法为:通过将连接座3上的紧固件松开,在万向节机构6的作用下将把手4进行多角度调节,直至合适位置,调节结束后,紧固件紧固,使得连接座3与竖向立柱110紧固,进而使把手保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摆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转向杆、连接座、把手、前叉及万向节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主支架及与主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座支架,所述转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座与连接座支架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连接座支架相配合的紧固件,所述连接座与转向杆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座与连接座支架之间形成相对转动或相对滑动连接,所述转向杆的另一端与把手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节机构包括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及连接件,所述第一万向节连接把手及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万向节连接前叉及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前叉安装于主支架内并可相对于主支架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转向杆、连接座、把手、前叉及万向节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主支架及与主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座支架,所述转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座与连接座支架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连接座支架相配合的紧固件,所述连接座与转向杆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座与连接座支架之间形成相对转动或相对滑动连接,所述转向杆的另一端与把手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节机构包括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及连接件,所述第一万向节连接把手及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万向节连接前叉及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前叉安装于主支架内并可相对于主支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架包括竖向立柱及与竖向立柱固定连接的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摆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安装于竖向立柱上并与竖向立柱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可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