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架组件和磁浮轨道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02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浮架组件和磁浮轨道列车,悬浮架组件包括:悬浮架,悬浮架包括多个依次转动相连的悬浮单元;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杆组,第一杆组为闭合的四连杆结构;第二杆组,第二杆组为多个,第二杆组的一端与第一杆组相连接,第二杆组的另一端与悬浮单元转动相连;其中,行进过程中,转动的悬浮单元通过第二杆组带动第一杆组发生形变,形变的第一杆组通过第二杆组带动未转动的悬浮单元转动。通过将悬浮架设置为多个依次转动相连的悬浮单元结构,缩减了悬浮架组件的最小转弯半径。通过在导向机构上设置由闭合的四连杆结构组成的第一杆组,并通过第二杆组控制整个悬浮架转动,降低了悬浮架组件在行进过程中的脱轨概率。

Suspension frame assembly and maglev rail t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浮架组件和磁浮轨道列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浮列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浮架组件和磁浮轨道列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磁浮轨道列车中,悬浮架的转动完全依靠悬浮梁上设置的导向轮,行进过程中磁浮轨道迫使设置有导向轮的悬浮架转动,该结构下的悬浮架脱轨风险较高。并且,组成悬浮架的单元整体呈不可运动的框架结构,在磁浮轨道列车行进至弯转的磁浮轨道时,需要各个悬浮架单元之间的相对转动才能实现磁浮轨道列车的转动,对此,各个悬浮架单元之间的转动角度因结构上的限制存在极限值,导致磁浮轨道列车的最小转弯半径较大,使磁浮轨道列车必须经过半径较大的磁浮轨道后才能实现方向的调转。所以,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较为简单、脱轨风险较小且最小转弯半径小的悬浮架组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悬浮架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磁浮轨道列车。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悬浮架组件,用于磁浮轨道列车,悬浮架组件包括:悬浮架,悬浮架包括多个依次转动相连的悬浮单元;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杆组,第一杆组为闭合的四连杆结构;第二杆组,第二杆组为多个,第二杆组的一端与第一杆组相连接,第二杆组的另一端与悬浮单元转动相连;其中,行进过程中,转动的悬浮单元通过第二杆组带动第一杆组发生形变,形变的第一杆组通过第二杆组带动未转动的悬浮单元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浮架组件,悬浮架组件由悬浮架和导向机构组成,悬浮架为悬浮架组件的主体,多个悬浮单元依次转动相连形成悬浮架,每个悬浮单元均可悬浮于磁浮轨道上。导向机构由相互配合的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组成,第一杆组为闭合的四连杆结构,多个第二杆组将第一杆组和多个悬浮单元转动相连。工作过程中,悬浮架组件沿着磁浮轨道行进,当磁浮轨道弯转时,率先与弯转的磁浮轨道接触的悬浮单元在导向轮的作用下沿着磁浮轨道转动,该悬浮单元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与其相连的第二杆组将转动发生的形变传递至第一杆组上,使第一杆组整体发生形变,形变过程中第一杆组带动其他第二杆组运动,以通过运动的第二杆组带动后方未转动的悬浮单元转动,以保证悬浮架组件可以沿着弯转的磁浮轨道行进。通过将悬浮架设置为多个依次转动相连的悬浮单元结构,使悬浮架组件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灵活,从而缩减悬浮架组件的最小转弯半径,保证悬浮架组件可以快速通过弯转的磁浮轨道,进而缩减磁浮轨道的铺设总长,缩减成本。通过在导向机构上设置由闭合的四连杆结构组成的第一杆组,使得在第二杆组带动第一杆组上的其中某个连杆运动时,第一杆组上的剩余连杆会一同运动,以通过第一杆组将运动趋势传递至各个第二杆组上,并通过第二杆组控制整个悬浮架转动,从而实现了悬浮架组件的迫导向,降低了悬浮架组件在行进过程中的脱轨概率,进而实现了优化悬浮架组件结构,提升悬浮架转动灵活度,提升悬浮架组件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悬浮架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悬浮单元包括:悬浮梁,悬浮梁为两个,两个悬浮梁相对设置;防侧滚梁,防侧滚梁为两个,两个防侧滚梁相对设置,悬浮梁和防侧滚梁首尾转动相连,以构成闭合的四连杆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浮架由两个悬浮梁和两个防侧滚梁组成,装配过程中两个悬浮梁相对设置,两个防侧滚梁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悬浮梁的两端转动相连,两个防侧滚梁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悬浮梁的两端转动相连,以形成闭合的四连杆结构,其中两个悬浮梁对应设置在两条磁浮轨道上,两个防侧滚梁与当前接触的磁浮轨道垂直,从而降低悬浮单元的侧翻可能性。当悬浮单元行进在弯转的磁浮轨道上时,悬浮单元随弯转的磁浮轨道同步形变,整个四连杆结构由矩形变为平行四边行,从而提升悬浮架组件与弯转的磁浮轨道的重合度,一方面提升由悬浮单元组成的悬浮架的最大转动幅度,降低悬浮架的最小转弯半径,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悬浮架的脱轨风险,进而实现了优化悬浮架组件结构,提升悬浮架组件结构灵活度,提升产品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悬浮单元的两个悬浮梁分别与相邻的悬浮单元的两个悬浮梁转动相连。在该技术方案中,装配过程中每个悬浮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悬浮单元的两个悬浮梁转动相连,以形成由多个悬浮单元组成的悬浮架,该悬浮架中依次转动相连的悬浮梁悬置于磁浮轨道上,并随同磁浮轨道的弯转同步转动,从而保证悬浮架组件可以沿着磁浮轨道行进,进而实现优化悬浮架组件结构,提升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杆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杆相对设置;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杆相对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首尾转动相连,以构成闭合的四连杆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杆组由两个第一连杆和两个第二连杆组成,装配过程中两个第一连杆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杆的两端转动相连,两个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连杆的两端转动相连,以形成闭合的四连杆结构,其中两个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与悬浮单元的排布方向以及磁浮轨道的延伸方向一致,两个第二连杆通过第二杆组与悬浮单元转动相连。行进过程中,率先接触弯转的磁浮轨道的悬浮单元中的四连杆结构发生形变,形变的悬浮单元通过第二杆组带动第一杆组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杆运动,以使第一杆组同步形变,形变的第一杆组通过另一个第二连杆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二杆组带动其余悬浮单元转动,从而实现悬浮架组件的迫导向,降低了悬浮架组件在行进过程中的脱轨概率,进而实现了优化导向机构的结构,提升悬浮架转动灵活度,提升悬浮架组件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杆组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相连接;第四连杆,第四连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相连,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悬浮梁转动相连。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杆组由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组成,第三连杆设置在第二连杆上,与第二连杆相连接。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悬浮梁转动相连,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转动相连。行进过程中,转动的悬浮梁通过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将运动趋势从悬浮单元传递至第一杆组上,从而使第一杆组可以随弯转的磁浮轨道同步形变,以通过形变的第一杆组带动其他悬浮单元随磁浮轨道的延伸方向转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向机构还包括:支撑梁,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一杆组相连接,支撑梁的另一端与第二杆组相连接,支撑梁不处于第一杆组所处的平面中,以及支撑梁不处于第二杆组所处的平面中。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向机构上还设置有支撑梁,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一杆组相连接,支撑梁的另一端与第二杆组相连接,其中支撑梁竖直设置,以保证支撑梁不处于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所处的平面中。通过在导向机构上设置支撑梁,使第一杆组所处的平面可以被支撑梁抬高,以保证第一杆组和悬浮单元不处于同一平面内,从而避免第一杆组和悬浮单元在形变过程中出现干涉现象,进而实现优化导向机构的结构,提升导向机构的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浮架组件,用于磁浮轨道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悬浮架,所述悬浮架包括多个依次转动相连的悬浮单元;/n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n第一杆组,所述第一杆组为闭合的四连杆结构;/n第二杆组,所述第二杆组为多个,所述第二杆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组相连接,所述第二杆组的另一端与所述悬浮单元转动相连;/n其中,行进过程中,转动的所述悬浮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杆组带动所述第一杆组发生形变,形变的所述第一杆组通过所述第二杆组带动未转动的所述悬浮单元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架组件,用于磁浮轨道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浮架,所述悬浮架包括多个依次转动相连的悬浮单元;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第一杆组,所述第一杆组为闭合的四连杆结构;
第二杆组,所述第二杆组为多个,所述第二杆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组相连接,所述第二杆组的另一端与所述悬浮单元转动相连;
其中,行进过程中,转动的所述悬浮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杆组带动所述第一杆组发生形变,形变的所述第一杆组通过所述第二杆组带动未转动的所述悬浮单元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单元包括:
悬浮梁,所述悬浮梁为两个,两个所述悬浮梁相对设置;
防侧滚梁,所述防侧滚梁为两个,两个所述防侧滚梁相对设置,所述悬浮梁和所述防侧滚梁首尾转动相连,以构成闭合的四连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单元的两个所述悬浮梁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悬浮单元的两个所述悬浮梁转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组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相对设置;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首尾转动相连,以构成闭合的四连杆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生朱震寰魏敬敬张亚雄罗孝侃左后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