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场用导流筒制造方法和导流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场用导流筒制造方法和导流筒。
技术介绍
目前,单晶硅的制造,主要是通过单晶炉,采用直拉法,在单晶炉内的热场中,沿垂直方向从融化的多晶硅溶液中拉制出单晶硅棒。单晶炉中设置导流筒,导流筒用于将单晶炉内的热场隔绝为外部和内部,使热场内部的温度大于外部的温度,形成温度梯度,从而提高晶体生长速度,同时对融化的多晶硅溶液起到保温作用,节约能源。现有技术中,导流筒主要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将碳纤维材料铺设在导流筒模具表面,脱模后得到导流筒预制体,导流筒预制体经过气相沉积、石墨化、机加工和涂层等工序后得到所需尺寸的导流筒。导流筒具有一定厚度,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重复多次的铺设碳纤维材料,由于在碳纤维材料的每次铺设过程中,碳纤维材料并不能完整的铺设在模具表面,部分碳纤维材料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会被剪切掉,重复多次的铺设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导致碳纤维材料不能充分利用。而且预制体的形状并不规则,碳纤维材料的铺设难度较大,耗费时间较长,降低了导流筒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场用导流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碳纤维材料铺设在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以获得第一预制体,所述第一预制体为导流筒本体的预制体;/n将所述碳纤维材料铺设在导流筒底部环件模具的表面,以获得第二预制体,所述第二预制体为导流筒底部环件的预制体;/n根据所述第一预制体获得导流筒本体,以及根据所述第二预制体获得导流筒底部环件;/n将所述导流筒本体和所述导流筒底部环件组装成导流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场用导流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碳纤维材料铺设在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以获得第一预制体,所述第一预制体为导流筒本体的预制体;
将所述碳纤维材料铺设在导流筒底部环件模具的表面,以获得第二预制体,所述第二预制体为导流筒底部环件的预制体;
根据所述第一预制体获得导流筒本体,以及根据所述第二预制体获得导流筒底部环件;
将所述导流筒本体和所述导流筒底部环件组装成导流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碳纤维材料铺设在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以获得第一预制体,包括:
将多组碳纤维复合层铺设在所述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获得所述第一预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组碳纤维复合层铺设在所述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包括:
在所述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铺设一层碳纤维布;
采用至少一层碳纤维网胎覆盖所述一层碳纤维布;
通过针刺连接所述一层碳纤维布和所述至少一层碳纤维网胎,以将一组所述碳纤维复合层铺设在所述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
重复将一组所述碳纤维复合层铺设在所述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的步骤,以将所述多组碳纤维复合层铺设在所述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铺设一层碳纤维布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间隔的绕设碳纤维丝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间隔的绕设碳纤维丝束,包括:
沿所述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轴向和/或径向方向上间隔的绕设所述碳纤维丝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方向上的所述碳纤维丝束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20毫米、且小于等于6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方向上的所述碳纤维丝束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组碳纤维复合层铺设在所述导流筒本体模具的表面,包括:
在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覆盖至少一层碳纤维网胎;
通过针刺连接所述一层碳纤维布和所述至少一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亮亮,李海成,周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