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划线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87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划线工具,包括机架、延伸架、划线笔,机架包括一横板和连接在横板两端的一对立板;延伸架设置在横板上,包括延伸杆、定位块、转动架,延伸杆的一端固定在横板上,定位块固定在延伸杆的另一端,转动架枢接在定位块上;转动架的一端设置所述划线笔,另一端设置有基准板,基准板贴合在被划中心线的零件的一端面上,再调节一对立板的距离,使一对立板夹紧在零件的两侧。之后,旋转转动架180度,基准板与划线笔的位置互换,操作者驱动机架,使其沿零件的长度方向移动,划线笔划出中心线;其中,夹紧在零件两侧的一对立板在沿零件长度方向移动过程中,不会沿零件的宽度方向相对零件位移。

A mark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划线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零件生产加工的辅助器具。
技术介绍
对于长的零件,操作者需要在其表面划中心线,中心线的作用:第一,零件表面的中间位置需要打孔,先在零件表面划出中心线,再用尺沿中心线量出打孔的位置;第二,零件需要被分割成两半,切割刀能够沿中心线对零件进行切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划出零件中心线的工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划线工具,包括机架、延伸架、划线笔,机架包括一横板和连接在横板两端的一对立板,一对立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延伸架设置在横板上,划线笔设置在延伸架上;延伸架包括延伸杆、定位块、转动架,延伸杆的一端固定在横板上,定位块固定在延伸杆的另一端,定位块开设定位槽和枢接孔,枢接孔位于定位槽中,转动架的中部设有枢接轴,枢接轴配合在枢接孔中,转动架的中部能够配合在定位槽中;转动架的一端设置所述划线笔,转动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基准板,基准板能够贴合在被划中心线的零件的一端面上。零件位于横板和一对立板之间,即机架跨在零件上,基准板贴合在零件的一端面上,该端面经过机加工后,与零件的侧壁垂直(当零件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时),或者,与零件的轴线垂直(当零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时)。之后,保持基准板不动,调节一对立板的距离,使一对立板夹紧在零件的两侧。之后,旋转转动架180度,基准板与划线笔的位置互换,划线笔位于基准板的下方。之后,操作者驱动机架,使其沿零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一对立板沿零件的两侧移动,划线笔的笔尖抵压在零件需要划中心线的表面,随机架移动,并在零件表面划出中心线。为了保证划线笔能够在零件表面划出位置准确的中心线,枢接轴的轴线、横板竖直向的中心线、划线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而一对立板之间距离的调整由立板与横板相应的刻度控制,保证一对立板距离横板竖直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相等。为实现这种保证,延伸杆与横板固定连接,定位块与延伸杆固定连接,而且,定位块上开设定位槽,沿枢接轴的轴向拉动转动架,使转动架脱离定位槽,旋转180度后,划线笔位于基准板下方,再使转动架配合在定位槽中,枢接轴复位,此时,横板竖直向的中心线、划线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本专利技术主要引入基准板与零件一端面的贴合而定位机架,使机架垂直于零件的长度方向,即一对立板之间的距离最短,如此,在机架沿零件长度方向位移过程中,一对立板不会沿零件的宽度方向相对零件位移,而该种位移必然导线中心线弯曲或倾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划线工具在零件50上划中心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划线工具的基准板40与零件50一端面贴合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延伸架20的爆炸图,其中,延伸杆21焊接在横板11上;图4为图3中转动架23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0、机架;11、横板;12、第一立板;121、第一卡槽;13、第二立板;131、第二卡槽;14、第一螺栓;141、第一螺母;15、第一滚轮;16、第二滚轮;17、第三滚轮;20、延伸架;21、延伸杆;22、定位块;221、定位槽;222、枢接孔;23、转动架;231、枢接轴;232、转动块;2321、第一孔;2322、第二孔;2323、第一螺纹孔;233、盖板;2331、第三孔;234、转动杆;2341、径向凸部;235、弹簧;30、划线笔;40、基准板;50、零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一种划线工具,包括机架10、延伸架20、划线笔30,机架包括一横板11和连接在横板两端的一对立板,一对立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延伸架设置在横板上,划线笔设置在延伸架上。结合图3、图4,延伸架20包括延伸杆21、定位块22、转动架23,延伸杆的一端固定在横板上,定位块固定在延伸杆的另一端,定位块开设定位槽221和枢接孔222,枢接孔位于定位槽中,转动架的中部设有枢接轴231,枢接轴配合在枢接孔中,转动架的中部能够配合在定位槽中;转动架的一端设置所述划线笔,转动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基准板40,基准板能够贴合在被划中心线的零件50的一端面上。如图2,机架10跨在零件50上,零件位于一对立板之间,横板11位于零件的上方。基准板40贴合在零件的一端面上。操作者用一只手将基准板40压在零件端面上不动,另一只手调节一对立板的距离,使一对立板夹紧零件,一对立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零件的中心线,如果零件为轴类零件,则一对立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零件的轴心线,即机架10垂直于零件的中心线或轴心线。如此,一对立板之间的距离最短。之后,操作者拉动转动架23,使枢接轴231相对枢接孔222轴向移动,转动架23脱离定位槽221,如此,操作者能够以枢接轴231为转轴旋转转动架180度,基准板40与划线笔30的位置互换,划线笔位于基准板的下方,如图1所示。之后,操作者使转动架23复位,重新卡入定位槽221中,以定位划线笔30。之后,操作者用手推动机架10,使其沿零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一对立板贴着零件的两侧移动,不会与零件两侧发生宽度方向的位移,如果零件为轴类零件,则一对立板不会与零件两侧发生径向位移。划线笔的笔尖抵压在零件需要划中心线的表面,随机架移动,并在零件表面划出中心线。为了保证笔尖能够抵压在零件的表面,操作者可使整个机架10下降,如此,并不妨碍划线工具在零件表面准确划出中心线。如图4,转动架23包括转动块232、盖板233和转动杆234,所述枢接轴231设置在转动块上,转动块设有同轴的第一孔2321和第二孔2322,第一孔的内径大于第二孔的内径,盖板设有第三孔2331,第三孔的内径等于第二孔的内径,盖板安装在转动块上,第二孔和第三孔位于第一孔的两端,第一孔中配合有弹簧235;转动杆设有径向凸部2341,转动杆穿过第三孔、第一孔、第二孔,径向凸部位于第一孔内,与弹簧的一端相抵;划线笔30设置在转动杆的一端,对划线笔的笔尖施加压力,所述弹簧收缩;所述基准板40设置在转动杆的另一端。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划线笔30的笔尖抵压在零件表面,操作者使机架10下降,转动杆234相对转动块232上升,径向凸部2341上升,作用于弹簧235,弹簧压缩,反作用于径向凸部,操作者推动机架10沿零件长度方向移动,划线笔30在零件表面划出中心线,由于划线笔的笔尖能够有力地抵压在零件表面,因此,能够避免因笔尖与零件表面脱离而使中心线中断;如果划线笔为铅笔,铅笔易损耗,在弹簧235的作用下,笔尖能够与零件表面保持接触,保证中心线的划出。作为一种选择,转动杆234的一端设有插孔,划线笔30插设在插孔中。如图4,转动块232上开设第一螺纹孔2323,第一螺纹孔与第二孔2322连通,第一螺纹孔内螺接有紧固螺钉,紧固螺钉能够抵压在转动杆234上。在基准板40与零件端面贴合时,紧固螺钉抵压在转动杆234上,转动杆与转动块232的相对位置锁定,避免转动块相对转动杆上下串动,进而避免机架10相对转动杆上下串动,便于操作者调节一对立板的距离,使一对立板夹持在零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划线工具,包括机架(10)、延伸架(20)、划线笔(30),机架包括一横板(11)和连接在横板两端的一对立板,一对立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延伸架设置在横板上,划线笔设置在延伸架上;其特征在于:延伸架包括延伸杆(21)、定位块(22)、转动架(23),延伸杆的一端固定在横板上,定位块固定在延伸杆的另一端,定位块开设定位槽(221)和枢接孔(222),枢接孔位于定位槽中,转动架的中部设有枢接轴(231),枢接轴配合在枢接孔中,转动架的中部能够配合在定位槽中;转动架的一端设置所述划线笔,转动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基准板(40),基准板能够贴合在被划中心线的零件(50)的一端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划线工具,包括机架(10)、延伸架(20)、划线笔(30),机架包括一横板(11)和连接在横板两端的一对立板,一对立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延伸架设置在横板上,划线笔设置在延伸架上;其特征在于:延伸架包括延伸杆(21)、定位块(22)、转动架(23),延伸杆的一端固定在横板上,定位块固定在延伸杆的另一端,定位块开设定位槽(221)和枢接孔(222),枢接孔位于定位槽中,转动架的中部设有枢接轴(231),枢接轴配合在枢接孔中,转动架的中部能够配合在定位槽中;转动架的一端设置所述划线笔,转动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基准板(40),基准板能够贴合在被划中心线的零件(50)的一端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划线工具,其特征在于:转动架(23)包括转动块(232)、盖板(233)和转动杆(234),所述枢接轴(231)设置在转动块上,转动块设有同轴的第一孔(2321)和第二孔(2322),第一孔的内径大于第二孔的内径,盖板设有第三孔(2331),第三孔的内径等于第二孔的内径,盖板安装在转动块上,第二孔和第三孔位于第一孔的两端,第一孔中配合有弹簧(235);转动杆设有径向凸部(2341),转动杆穿过第三孔、第一孔、第二孔,径向凸部位于第一孔内,与弹簧的一端相抵;划线笔(30)设置在转动杆的一端,对划线笔的笔尖施加压力,所述弹簧收缩;所述基准板(40)设置在转动杆的另一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丹雷
申请(专利权)人:亚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