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双母线中型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输变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双母线中型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变电站内传统双母线中型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A相I段母线1、B相I段母线2、C相I段母线3、A相II段母线4、B相II段母线5以及C相II段母线6依次设置,此种布置方式发生相间短路的概率较高;若需要实现同时反方向出线,则需通过加高构架,在站内高跨线反向引出才可实现,造成变电站出线门型架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相间短路的混合双母线中型布置结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合双母线中型布置结构,包括A相I段母线、B相I段母线、C相I段母线、A相II段母线、B相II段母线以及C相II段母线,所述A相II段母线与A相I段母线相邻设置,B相II段母线与B相I段母线相邻设置,C相II段母线与C相I段母线相邻设置。进一步地,所述A相II段母线、A相I段母线、B相II段母线、B相I段母线、C相II段母线与C相I段母线依次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依次设置的 ...
【技术保护点】
1.混合双母线中型布置结构,包括A相I段母线(1)、B相I段母线(2)、C相I段母线(3)、A相II段母线(4)、B相II段母线(5)以及C相II段母线(6),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II段母线(4)与A相I段母线(1)相邻设置,B相II段母线(5)与B相I段母线(2)相邻设置,C相II段母线(6)与C相I段母线(3)相邻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双母线中型布置结构,包括A相I段母线(1)、B相I段母线(2)、C相I段母线(3)、A相II段母线(4)、B相II段母线(5)以及C相II段母线(6),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II段母线(4)与A相I段母线(1)相邻设置,B相II段母线(5)与B相I段母线(2)相邻设置,C相II段母线(6)与C相I段母线(3)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双母线中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II段母线(4)、A相I段母线(1)、B相II段母线(5)、B相I段母线(2)、C相II段母线(6)与C相I段母线(3)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双母线中型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构架(7)、第二构架(8)、第三构架(9)、第四构架(10)、第五构架(11)以及第六构架(12),所述A相II段母线(4)、A相I段母线(1)、B相II段母线(5)、B相I段母线(2)、C相II段母线(6)与C相I段母线(3)分别设置在第一构架(7)、第二构架(8)、第三构架(9)、第四构架(10)、第五构架(11)以及第六构架(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双母线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根富,卓越,王亚莉,潘峰,王正华,何立新,蒋明双,叶德意,曹斯祚,周辰昕,夏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