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装配连接方便快速,稳定性强,包括:插头,插头包括插接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包括一体向外延伸的卡槽、卡板和凸柱;弹片,包括依次一体延伸的连接板、阶梯延伸臂、折弯力臂、折弯接触部和折弯支撑部,阶梯延伸臂沿连接板的平面放向延伸,折弯力臂向上折弯延伸,折弯接触部向下倾斜折弯延伸,折弯支撑部向折弯力臂的方向倾斜延伸,连接板上设有通孔,连接板向通孔内阵列环绕通孔延伸有卡片,阵列的卡片形成卡孔,弹片通过卡孔卡设在凸柱上,凸柱上卡设有两层弹片;壳体,具有一腔体,卡槽与壳体成型固定,凸柱向腔体内延伸,插接部延伸出腔体向外。
A riveting structure of power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源适配器是一种将民用交流电转换为电子产品所需的低压直流电的一种充电设备。目前,电源适配器内部连接方式一般是采用勾线焊接,这种方式操作难度大,装配连接不方便,生产效率低,需要人工进行焊接,无法满足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装配连接方便的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包括: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插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体向外延伸的卡槽、卡板和凸柱;弹片,包括依次一体延伸的连接板、阶梯延伸臂、折弯力臂、折弯接触部和折弯支撑部,所述阶梯延伸臂沿所述连接板的平面放向延伸,所述折弯力臂向上折弯延伸,所述折弯接触部向下倾斜折弯延伸,所述折弯支撑部向所述折弯力臂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板向所述通孔内阵列环绕所述通孔延伸有卡片,阵列的所述卡片形成卡孔,所述弹片通过所述卡孔卡设在所述凸柱上,所述凸柱上卡设有两层所述弹片;壳体,具有一腔体,所述卡槽与所述壳体成型固定,所述凸柱向所述腔体内延伸,所述插接部延伸出所述腔体向外。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沿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侧延伸有挡板,所述连接板卡设于所述挡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偏离所述挡板的两侧边缘设有卡口,所述壳体延伸有与所述卡口相适配的延伸板。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沿所述折弯力臂的两侧延伸有限位条。进一步的,所述卡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凸柱的直径,卡入后所述卡片远离所述插接部向外倾斜。进一步的,所述凸柱远离所述插接部的端部远离所述插接部向内收缩。进一步的,所述折弯力臂的中部设有向所述凸柱方向凸出的凸条,所述凸条在所述折弯力臂背向所述凸柱的一面形成凹槽。进一步的,所述插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插头上的弹片同向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插头通过卡孔与双层弹片连接,装配快速,适合大批量自动化生产,无论是人工装配还是利用自动化设备装备,都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弹片具有阶梯延伸臂,方便设置双层弹片,双层弹片的结构提高了电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强;卡槽成型在壳体内,插接部和卡板与壳体形成限定,避免了插头松脱,提高了插头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的弹片与插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0、插头;110、插接部;120、连接部;121、卡槽;122、卡板;123、凸柱;200、弹片;210、连接板;211、卡片;212、卡孔;213、卡口;220、阶梯延伸臂;230、折弯力臂;231、凸条;240、折弯接触部;250、折弯支撑部;300、壳体;310、挡板;320、延伸板;330、限位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图5,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包括:插头100,插头100包括插接部110和连接部120,连接部120包括一体向外延伸的卡槽121、卡板122和凸柱123;弹片200,包括依次一体延伸的连接板210、阶梯延伸臂220、折弯力臂230、折弯接触部240和折弯支撑部250,阶梯延伸臂220沿连接板210的平面放向延伸,折弯力臂230向上折弯延伸,折弯接触部240向下倾斜折弯延伸,折弯支撑部250向折弯力臂230的方向倾斜延伸,连接板210上设有通孔,连接板210向通孔内阵列环绕通孔延伸有卡片211,阵列的卡片211形成卡孔212,弹片200通过卡孔212卡设在凸柱123上,凸柱123上卡设有两层弹片200;壳体300,具有一腔体,卡槽121与壳体300成型固定,凸柱123向腔体内延伸,插接部110延伸出腔体向外。插头100通过卡孔212与双层弹片200连接,装配快速,适合大批量自动化生产,无论是人工装配还是利用自动化设备装备,都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弹片200具有阶梯延伸臂220,方便设置双层弹片200,双层弹片200的结构提高了电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强;卡槽121成型在壳体300内,插接部110和卡板122与壳体300形成限定,避免了插头100松脱,提高了插头100的稳定性。请参见图5,弹片200包括依次一体延伸的连接板210、阶梯延伸臂220、折弯力臂230、折弯接触部240和折弯支撑部250,连接板210与凸柱123连接,阶梯延伸臂220方便双层弹片叠加,折弯力臂230为折弯接触部240提供弹性支撑,折弯接触部240用于电连接,折弯支撑部250避免过度弯折,当弯折一定程度时,折弯支撑部250与阶梯延伸臂220接触支撑。请参见图2,壳体300沿连接板210的其中两侧延伸有挡板310,连接板210卡设于挡板310之间。辅助凸柱123稳定连接板210,避免连接板210变形导致电连接不良。请参见图2,连接板210偏离挡板310的两侧边缘设有卡口213,壳体300延伸有与卡口213相适配的延伸板320。设置卡槽121,避免连接板210转动或位移,提高弹片200电连接的稳定性。请参见图2,壳体300沿折弯力臂230的两侧延伸有限位条330。避免折弯力臂230偏移导致接触部的接触不良。优选的,卡孔212的内径小于凸柱123的直径,卡入后卡片211远离插接部110向外倾斜。提高连接板210与凸柱123连接的稳定性。请参见图4,凸柱123远离插接部110的端部远离插接部110向内收缩。方便连接板210的卡入。请参见图5,折弯力臂230的中部设有向凸柱123方向凸出的凸条231,凸条231在折弯力臂230背向凸柱123的一面形成凹槽。提高折弯力臂230的性能。请参见图1和图2,插头100设有两个,两个插头100上的弹片200同向设置。节省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装配快速,适合大批量自动化生产,无论是人工装配还是利用自动化设备装备,都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电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强;避免了插头松脱,提高了插头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插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体向外延伸的卡槽、卡板和凸柱;/n弹片,包括依次一体延伸的连接板、阶梯延伸臂、折弯力臂、折弯接触部和折弯支撑部,所述阶梯延伸臂沿所述连接板的平面放向延伸,所述折弯力臂向上折弯延伸,所述折弯接触部向下倾斜折弯延伸,所述折弯支撑部向所述折弯力臂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板向所述通孔内阵列环绕所述通孔延伸有卡片,阵列的所述卡片形成卡孔,所述弹片通过所述卡孔卡设在所述凸柱上,所述凸柱上卡设有两层所述弹片;/n壳体,具有一腔体,所述卡槽与所述壳体成型固定,所述凸柱向所述腔体内延伸,所述插接部延伸出所述腔体向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插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体向外延伸的卡槽、卡板和凸柱;
弹片,包括依次一体延伸的连接板、阶梯延伸臂、折弯力臂、折弯接触部和折弯支撑部,所述阶梯延伸臂沿所述连接板的平面放向延伸,所述折弯力臂向上折弯延伸,所述折弯接触部向下倾斜折弯延伸,所述折弯支撑部向所述折弯力臂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板向所述通孔内阵列环绕所述通孔延伸有卡片,阵列的所述卡片形成卡孔,所述弹片通过所述卡孔卡设在所述凸柱上,所述凸柱上卡设有两层所述弹片;
壳体,具有一腔体,所述卡槽与所述壳体成型固定,所述凸柱向所述腔体内延伸,所述插接部延伸出所述腔体向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侧延伸有挡板,所述连接板卡设于所述挡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尔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