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QT开发的智能吨位数据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53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QT开发的智能吨位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和ARM单片机模块,所述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包括AD7606芯片、电阻四十、电阻四一、电阻四二、电阻四三、电容五三、电容五四、电容五五和电容五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8通道双极性输入的同步采样,可靠性高,在过采样模式下可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响应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QT开发的智能吨位数据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基于QT开发的智能吨位数据采集装置,应用于吨位仪领域。
技术介绍
吨位采集监控是机床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有效监控产品的质量,防止出现撕裂和起皱等问题,并对其进行统计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吨位仪能够保护压机和模具,防止非正常损耗,延长使用寿命。市场上现有的吨位仪由于数据采集内容较少,因此控制功能较为单一。基于QT开发的智能吨位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开发方式,具有优良的跨平台特性,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MicrosoftWindowsNT、Linux、DigitalUNIX(OSF/1,Tru64)和QNX。QT的良好封装机制使得其模块化程度非常高,可重用性较好,对于用户开发更为方便,各个元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变得十分简单。丰富的API接口以及支持2D/3D图形渲染使得界面更加个性化。大量的开发文档和XML支持提高了开发的效率。基于QT开发下的智能吨位系统,能够采集角度和吨位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信给其他设备,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绘制角度和吨位对应的曲线,更加直观,拥有更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吨位仪数据采集内容较少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QT开发的智能吨位数据采集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QT开发的智能吨位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和ARM单片机模块;所述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包括AD7606芯片、电阻四十、电阻四一、电阻四二、电阻四三、电容五三、电容五四、电容五五和电容五六,所述电阻四十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七,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所述电阻四一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八,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所述电阻四二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六,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四三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三四,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AD7606芯片引脚四四、引脚四五短接后与电容五三的一端连接,AD7606芯片引脚四六、引脚四三短接后与电容五三的另一端连接;AD7606芯片引脚四十、引脚四一、引脚四三、引脚五十、引脚五二、引脚五四、引脚五六、引脚五八、引脚六十、引脚六二、引脚六四、引脚四七、引脚三五接地,AD7606芯片引脚三八、引脚三七、引脚一接3.3V电源接头,AD7606芯片引脚三九、引脚三六短接后接电容五四的一端,电容五四的另一端接地;AD7606芯片引脚四二接电容五五的一端,电容五五的另一端接地;AD7606芯片引脚二三接电容五六的一端,电容五六的另一端接地,且AD7606芯片引脚二三接3.3V电源接头;所述ARM单片机模块包括STM32F103R8T6芯片、电容十四、电容十三、晶振、电阻十四、电阻十五、电容八、电容九、电容十、电容十一、电容十二、电容十五、电容十六,所述电容十四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五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十三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六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晶振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五连接,另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六连接;所述电阻十四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六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十五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七连接,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所述电容八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七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九、电容十、电容十一、电容十二、电容十六、电容十五并联在一起,其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九连接,另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八连接;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九、引脚六四、引脚四八、引脚三二相互连接后与3.3V电源接头连接;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三一、引脚四七、引脚六三、引脚十八相互连接后接地;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二接地,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三、引脚一分别与3.3V电源接头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十六、引脚十七、引脚十八、引脚十九、引脚二十、引脚二一、引脚二二、引脚二四、引脚二五、引脚二七、引脚二八、引脚二九、引脚三十、引脚三一、引脚三二、引脚三三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四、引脚三、引脚二、引脚六二、引脚六一、引脚五九、引脚五八、引脚五七、引脚五六、引脚五四、引脚五五、引脚五三、引脚五二、引脚五一、引脚五十、引脚三八依次对应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九、引脚十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二七、引脚二六依次对应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十二、引脚十三、引脚十四、引脚十一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四、引脚九、引脚八、引脚十五依次对应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三九、引脚四十、引脚四一依次对应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TD1501芯片、SPX1117芯片、保险管一、电容五七、电容五八、电感一、电感二、瞬态抑制二极管一、二极管三、二极管一、极性电容一、电容二、二极管二、电感三、极性电容六、电容三、瞬态抑制二极管二、电容四、极性电容七和电容五,所述电容五七的一端和电感一的一端与保险管一的一端连接,而所述保险管一的另一端与24VIN接头连接,所述电容五八C58的一端和电感二的一端与0V接头连接,所述电容五七的另一端和电容五八的另一端与PE接头连接;所述二极管三的正极端与电感一另一端连接,负极端与24VOUT接头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的正极端与电感一另一端连接,负极端与电感二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一的正极端与电感一另一端连接,负极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一连接;所述TD1501芯片的引脚三与电感二另一端连接,所述极性电容一的正极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一连接,负极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三连接;所述电容二一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一连接,电容二的另一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三连接;TD1501芯片的引脚三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五相连接;所述电感三一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二连接,另一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四连接;所述二极管二的正极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五相连接,负极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二连接;所述极性电容六的正极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四连接,负极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五连接,所述电容三并联在极性电容六的两端,且所述极性电容六正极端与5V接头连接;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二并联在电容三的两端,电容四并联在电容三的两端;所述SPX1117芯片的引脚三与TD1501芯片的引脚四连接,所述SPX1117芯片的引脚一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五连接,所述极性电容七的负极端与TD1501芯片的引脚五连接,正极端与SPX1117芯片的引脚二连接,TD1501芯片的引脚五接地,所述SPX1117芯片的引脚二与3.3V电源接头连接,所述电容五一端与3.3V电源接头连接,另一端接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QT开发的智能吨位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和ARM单片机模块,其中:/n所述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包括AD7606芯片、电阻四十(R40)、电阻四一(R41)、电阻四二(R42)、电阻四三(R43)、电容五三(C53)、电容五四(C54)、电容五五(C55)和电容五六(C56),所述电阻四十(R40)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七,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所述电阻四一(R41)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八,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所述电阻四二(R42)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六,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四三(R43)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三四,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AD7606芯片引脚四四、引脚四五短接后与电容五三(C53)的一端连接,AD7606芯片引脚四六、引脚四三短接后与电容五三(C53)的另一端连接;AD7606芯片引脚四十、引脚四一、引脚四三、引脚五十、引脚五二、引脚五四、引脚五六、引脚五八、引脚六十、引脚六二、引脚六四、引脚四七、引脚三五接地,AD7606芯片引脚三八、引脚三七、引脚一接3.3V电源接头,AD7606芯片引脚三九、引脚三六短接后接电容五四(C54)的一端,电容五四(C54)的另一端接地;AD7606芯片引脚四二接电容五五(C55)的一端,电容五五C55的另一端接地;AD7606芯片引脚二三接电容五六(C56)的一端,电容五六(C56)的另一端接地,且AD7606芯片引脚二三接3.3V电源接头;/n所述ARM单片机模块包括STM32F103R8T6芯片、电容十四(C14)、电容十三(C13)、晶振(Y1)、电阻十四(R14)、电阻十五(R15)、电容八(C8)、电容九(C9)、电容十(C10)、电容十一(C11)、电容十二(C12)、电容十五(C15)、电容十六(C16);所述电容十四(C14)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五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十三(C13)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六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晶振(Y1)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五连接,另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六连接;所述电阻十四(R14)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六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十五(R15)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七连接,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所述电容八(C8)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七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九(C9)、电容十(C10)、电容十一(C11)、电容十二(C12)、电容十五(C15)、电容十六(C16)并联在一起,其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九连接,另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八连接;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九、引脚六四、引脚四八、引脚三二相互连接后与3.3V电源接头连接;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三一、引脚四七、引脚六三、引脚十八相互连接后接地;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二接地,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三、引脚一分别与3.3V电源接头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十六、引脚十七、引脚十八、引脚十九、引脚二十、引脚二一、引脚二二、引脚二四、引脚二五、引脚二七、引脚二八、引脚二九、引脚三十、引脚三一、引脚三二、引脚三三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四、引脚三、引脚二、引脚六二、引脚六一、引脚五九、引脚五八、引脚五七、引脚五六、引脚五四、引脚五五、引脚五三、引脚五二、引脚五一、引脚五十、引脚三八依次对应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九、引脚十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二七、引脚二六依次对应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十二、引脚十三、引脚十四、引脚十一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四、引脚九、引脚八、引脚十五依次对应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三九、引脚四十、引脚四一依次对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QT开发的智能吨位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和ARM单片机模块,其中:
所述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包括AD7606芯片、电阻四十(R40)、电阻四一(R41)、电阻四二(R42)、电阻四三(R43)、电容五三(C53)、电容五四(C54)、电容五五(C55)和电容五六(C56),所述电阻四十(R40)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七,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所述电阻四一(R41)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八,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所述电阻四二(R42)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六,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四三(R43)一端接AD7606芯片引脚三四,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AD7606芯片引脚四四、引脚四五短接后与电容五三(C53)的一端连接,AD7606芯片引脚四六、引脚四三短接后与电容五三(C53)的另一端连接;AD7606芯片引脚四十、引脚四一、引脚四三、引脚五十、引脚五二、引脚五四、引脚五六、引脚五八、引脚六十、引脚六二、引脚六四、引脚四七、引脚三五接地,AD7606芯片引脚三八、引脚三七、引脚一接3.3V电源接头,AD7606芯片引脚三九、引脚三六短接后接电容五四(C54)的一端,电容五四(C54)的另一端接地;AD7606芯片引脚四二接电容五五(C55)的一端,电容五五C55的另一端接地;AD7606芯片引脚二三接电容五六(C56)的一端,电容五六(C56)的另一端接地,且AD7606芯片引脚二三接3.3V电源接头;
所述ARM单片机模块包括STM32F103R8T6芯片、电容十四(C14)、电容十三(C13)、晶振(Y1)、电阻十四(R14)、电阻十五(R15)、电容八(C8)、电容九(C9)、电容十(C10)、电容十一(C11)、电容十二(C12)、电容十五(C15)、电容十六(C16);所述电容十四(C14)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五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十三(C13)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六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晶振(Y1)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五连接,另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六连接;所述电阻十四(R14)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六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十五(R15)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七连接,另一端接3.3V电源接头;所述电容八(C8)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七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九(C9)、电容十(C10)、电容十一(C11)、电容十二(C12)、电容十五(C15)、电容十六(C16)并联在一起,其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九连接,另一端与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八连接;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九、引脚六四、引脚四八、引脚三二相互连接后与3.3V电源接头连接;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三一、引脚四七、引脚六三、引脚十八相互连接后接地;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二接地,所述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三、引脚一分别与3.3V电源接头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十六、引脚十七、引脚十八、引脚十九、引脚二十、引脚二一、引脚二二、引脚二四、引脚二五、引脚二七、引脚二八、引脚二九、引脚三十、引脚三一、引脚三二、引脚三三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四、引脚三、引脚二、引脚六二、引脚六一、引脚五九、引脚五八、引脚五七、引脚五六、引脚五四、引脚五五、引脚五三、引脚五二、引脚五一、引脚五十、引脚三八依次对应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九、引脚十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二七、引脚二六依次对应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十二、引脚十三、引脚十四、引脚十一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十四、引脚九、引脚八、引脚十五依次对应连接;所述AD7606芯片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分别与其相对应的STM32F103R8T6芯片的引脚三九、引脚四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捷泽荣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